一次看到了齊白石畫的牛,那是一只牛的背影:在狹長的立軸上,畫了一個淡墨的圈,中央甩條尾巴,下面是兩條外撇的墨線,至于牛頭有沒有畫,我記不清了;再有,就是從上方垂下的一根孤零零的柳枝……既沒有天,也沒有地,如果說抽象,這要比畢加索畫的牛抽象;如果講“留白”,這當是中國畫里最好的范例。說到“留白”,人們首先會想到書法和國畫。留白是什么?簡而言之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應的空白,給人無窮的想象。引申開來,人們發現不僅作品要留白,文學、藝術、生活中處處都需要留白。
一、活動材料期待留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活動材料的投放和提供是幼兒學習、游戲的重要依托,孩子是通過與材料的互動來獲得發展的。區域活動則是孩子通過材料來學習和獲得發展的典型。材料投放的形式和數量將直接影響著區域活動質量。
某班美工區和益智區里的孩子特別多,但能給他們游戲的材料卻只有一種,孩子們玩了一會兒后部分已完成任務的孩子便無事可做了,因而冠冕堂皇地開起了“小差”。老師的解釋是:這些區中要完成一個任務需要的時間比較長,投放的材料多了一怕孩子分散注意力,二是認為材料多投放了是多余的,孩子玩不了。
【剖析與建議】增加材料的種類,讓材料“留白”
上述現象中,美工區和益智區里都只有投放了一種材料,孩子和材料的互動頻率則很低,不僅不能滿足不同發展層次幼兒的需求,也大大降低了區域活動的效果,久而久之,會降低孩子在區域中學習和游戲的興趣。
一般而言,各個區域一次投放2~3兩種材料。當孩子進入一個區,他應該有選擇的余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游戲。孩子專注游戲時,第一次沒被選到的材料處于等待狀態,它既不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不是多余的。因為孩子的首選任務完成后,他就能對其他材料進行二次選擇,甚至三次選擇。就不會出現操作速度快的孩子在區域里干與干本區域無關的事情。這就是“留白”。
二、活動空間呼喚留白
這里所指的“空間”是幼兒進區時的選擇空間。區域活動個數的設置和區域活動規則的制定直接影響到區域活動的選擇空間和有效性,當區域的個數較多、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個別化學習需求時,孩子的選擇空間和學習機會可能增加數倍,反之則束縛著孩子的游戲手腳,影響游戲的質量。
有的班級是根據區域不同類型來設置的,如美工區、語言區等一般都設5個區域,區域的數量是一層不變的。每個區域里的人數也是固定的,一般5~6名幼兒,甚至更多。每天進區游戲都要在“區域活動記錄表”上做好記錄。孩子一天只能選擇玩一個區域,一個星期才能玩一輪。
【剖析與建議】增加區域的個數,讓空間留白
綜合上述的利與弊,我們認為可以這樣改進:一、保留“區域活動記錄表”或“選區卡”,讓孩子的行動繼續留下痕跡,給老師觀察和教育行為調整提供參考依據。二、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2~3個幼兒感興趣的區域,不僅擴大了幼兒的選擇范圍,而且緩解了每個區域中因人數較多帶來的壓力。三、改變區域游戲規則,允許幼兒竄區。當幼兒在某個區域中完成了所有的“工作”,他就可以自由竄區,到自己喜歡的區域去一展身手,既滿足了孩子的個性化需求,又促使他提高做事的效率,增加區域的魅力。
有的老師在設置區域數量和游戲規則時就有她獨到的做法:某小班有25個幼兒,老師在幼兒完全掌握區域規則之后設置了8個區(包括固定區域和擴展區域),剛開始孩子們都喜歡到娃娃家、醫院、理發店等社會性區域中玩,因為這些區里孩子可把平時看到的但不能實現的愿望盡情地表達出來,所以對孩子比較有吸引力。而其他區域則無人問津,一段時間后老師感到很矛盾,那些沒人去的區域要不要拆掉?經過思考她決定還是留著,因為小小班的寶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興趣容易轉移,所以要讓這些空間等著寶寶們興趣轉移時“光臨”。果然沒過多久,一些常去角色區的寶寶走出了角色區,以角色的身份去畫畫(美工區)、去圖書館看書(閱讀區)、去幫寶寶換衣服(生活區)……平時空無一人的“等待”區域慢慢地開始熱鬧了起來……空間的留白是一種智慧,它賦予孩子更多的選擇和時空。
三、還他自主就是留白
自主是個性的一個方面,主要是指一個人的獨立性和主動性。為了增加各個區域的互動、孩子之間的交往,某老師打算增設一個“理發店”和“醫院”,于是她開始收集和制作游戲所需的理發玩具、理發用具、醫院玩具等材料,并加班加點地創設兩個區的環境,大功告成后她向孩子們介紹理發店和醫院里的材料、告訴孩子們怎么玩、玩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問題等等,“理發店”和“醫院”便隆重開張了,孩子們按老師的思維和設定的情節開始游戲了。剛開始他們感到新鮮,想進去的孩子挺多,角色區里也很熱鬧。可幾次游戲后老師發現進區的人越老越少,最后是門可羅雀,角色游戲幾乎深入不下去了。
【剖析與建議】減少教師的設計,讓自主留白
上述案例中區域的產生都是按老師的意愿設定的,設定的區域孩子喜不喜歡、能不能激起孩子的游戲愿望和原有經驗的表達,老師沒有作全面的調查和深入的思考。結果,區域活動成為了教師“導”幼兒“演”的表演活動,盡管老師的籌備過程很辛苦,但孩子們似乎并沒有領她的情,因為這都是老師的游戲,而不是孩子們的,不符合他們的需求和經驗,說到底是老師沒有給孩子們一定的自主空間。
老師們常常會走進這樣的誤區:在設置區域或開展活動時,總是喜歡自己辛苦地思考、準備,而忽視征詢為之服務的主人——孩子的想法和意見。這樣的自作主張往往會使游戲或某個活動走入困境,成為一種走過場的形式。因此,建議老師們換一種思維方式,換一種站位——從幕前轉向幕后。讓孩子成為活動、游戲的設計者和主人,老師只是支持者,支持他們的設計和想法,支持他們所需的游戲材料和環境,以角色的身份適當引導和點撥他們游戲的發展,這樣孩子才會有足夠的自主空間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地游戲。
總之,留白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境界。它賦予區域游戲新的生命和靈性,賦予人生如詩般的遐想與寬容、偉大。留一份空白吧,那份空白將會讓孩子收獲更多的快樂和發展,那份空白將會讓區域游戲盛開出更美麗的花朵!
(作者單位:咸寧交通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