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育作為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起來的一種特殊類型的高等教育,它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同時又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色:不僅是專業特色,還包括其他各個層面的特色,尤其是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要想做好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只有這樣才能制定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任務和方針,進一步促進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實效。
一、教育對象的特殊性
首先, 學生生源綜合素質下降。高職院校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具有“先天”的劣勢,招生主要有兩條渠道:一是招收普通高考最后一批錄取的高中生,二是招收“三?!保粗袑!⒓夹?、職業高中)對口生,許多考生把進高等職業學院視為與普通高校無緣的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再加上高校連續多年持續擴招,給高職院校帶來的直接后果是生源的進一步萎縮,許多高職院校出現錄取不報到的現象,為了招滿學生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錄取分數。上述原因決定了高職院校所招收的學生層次不高,生源質量較差,學生素質參差不齊。這就使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難度大,問題復雜,不能簡單套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應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根據不同的對象采取多層次策略,有的放矢。
二、教育目標的特殊性
我國各類學校都是把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去落實的。在此總目標下,為與我國現代化建設既需要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和科學管理方面人才,又需要在工廠生產和建設一線直接從事制造、施工、基層管理等操作技術(能)方面人才的這一時代特征相適應,高職院校教育有其直接目標:為生產和服務第一線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即既具有大學程度的專業知識、又具有高級技藝、善于將工程圖紙化為物質實體,并能在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和管理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事實上,以理論為主的研究設計型人才的崗位畢竟有限,大量需求的還是以實踐為主的技術(能)型人才。同普通高校的學生相比,高職學生出校門之時就有某種相當的技藝或技能,能直接上崗,中間不需過渡期或適應期。因此,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應用性特點,要求我們要處理好專業理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我國的高職教育在專業理論上要求以“必需、夠用”為原則,著重強化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但不能將此原則套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不能淺嘗輒止,既要重日常管理,又要重深層次教育。
三、教育模式的特殊性
與普通高等教育以課堂教學為主、著眼于理論知識的傳授不同,高職教育則著眼于培養崗位工作能力,將技術(能)強化訓練放在極其重要的地位上,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工學結合,教學與實訓的比重幾乎可達1:1左右。并且,高職教育更強調辦學的開放性,辦學體制上更加靈活,強調社會參與培養人才:教學計劃可由學校和行業(企業)共同制定,確定高級技術型人才的“應知、應會”要求;教師和學生定時、定點到行業或企業實習,行業中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定期到學院講授,以實行雙向交流;畢業設計或科研課題要求本身就是實際工程的實用課題;在辦學設備上,盡量利用行業或企業的現有條件,建立學生的實習、實訓基地;在技能考核上與行業、企業有實踐經驗的人員共同進行,實施由社會行業或企業公認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這種以“能力為中心”的培養模式的特殊性以及辦學時間的短暫,使得高職院校缺乏對大學生進行系統思想政治教育的經驗和傳統。
四、教育內容的特殊性
由于培養目標的特殊性,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其他普通高校相比,也有著明顯區別:不僅要培養普適性的基本素質,還要注重培養“職業人”所特需的職業素質,如:合作能力、協作精神、公關能力、解決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但目前的社會現狀卻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開展:從社會認同角度言,高職大學生已不再是天之驕子,他們是迎著人們將信將疑的目光步入社會的;從就業崗位看,他們也絕大多數不再是管理者,而只是一般從業人員,很少有人能如預期培養目標那樣成為“藍領”,其高層次應用人才的定位,已名不副實。高職學生在社會和人生的舞臺上,受到時代的嚴峻挑戰,導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情緒低落,興趣缺乏,專業思想不牢固,混大專文憑的思想較為嚴重。如何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正確認識教育類別,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順利完成學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問題。所以,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立足于學生培養的具體特點,聯系學生未來勞動崗位的實際,以職業道德教育為中心,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精神,讓學生正確認識什么是成才,怎樣才能成才,從而確立學好職業技術、立志崗位成才的價值取向。
總之,盡管我國經濟發展已露出對高職教育大規模需求的端倪,但我國高職教育尚在摸索之中,現階段高職教育的定位及其教育成果尚有待社會與市場的檢驗,無論是學生、家長、老師,還是整個社會,心態都較為復雜。面對已成為現代大學生重要新生力量的高職學生,需要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探索。必須全面把握高職教育的本質,把握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規律,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思想,使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卓有成效,以促進高職教育事業的發展,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為我國新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和輸送適銷對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作者單位:武漢商貿職業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