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進入二十一世紀,網絡帶給我們的好處的同時,它的負面影響也顯露出來,尤其是在青少年這個群體上更明顯。青少年剛剛走出童年,身體上快速成長,但心理上和經驗上卻落后許多,這就導致了他們的辨別和抵制力比較低。因此,探討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就顯得異常重要了。
關鍵詞 網絡 青少年 心理特點 負面影響
網絡作為中性的事物,它不具有任何價值評價的意義,它因為我們使用而有了價值。它對青少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大致有:首先,網絡為青少年提供了有效的學習場所和獲取信息的平臺。其次,網絡有助于青少年提高技能,發展個性。再次,網絡擴大了青少年接觸解世界渠道,有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活躍的思維。但是,它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也漸漸顯露出來:
一、網絡會危害青少年的身體成長
網民可以躲避現實社會的某些約束,可能發表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做一些不良的活動、傳播一些不良信息。而作為一個剛進社會不久的青少年對不良內容的辨別和免疫力就有些低下。“當今社會有相當多的青少年是獨生子女,他們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使他們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獨特的個性,非常渴望友誼與心靈傾訴,進而滿足他們的心理和社會需要”。網絡特別是網上聊天則給了他們放松交流的機會,使他們需要的得以滿足。可是他們畢竟社會閱歷淺、身心變化大,自控力不強。如果長時間沉溺網絡,不能自拔,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網絡上聊天、游戲、瀏覽的話,那么他們會缺少鍛煉時間,導致身體素質下降。長此以往,他們的身心將會受到嚴重破壞,影響到生命。雖然有部分青少年的家里可以上網,但是不少青少年選擇的上網場所是網吧,因為網吧沒有了家長的約束。加上許多公共網吧條件簡陋,環境衛生條件較差,通風設施差,長時間處于這樣的環境下身體難免不會受到危害。
二、網絡會在一定程度上扭曲青少年的心理
網絡是一個無所不包的世界,里面充斥著不少不良信息。一旦這些信息被青少年所接觸模仿的話,將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巨大的消極作用,比如孤僻、變態、狂暴等不正常的心理。例如,暴力影視將會減低青少年在類似的情境中對自己的暴力行為的控制,我們可以稱之為去抑制化;同時,這些暴力影視會給青少年提供一套暴力侵犯的劇本或一種暴力圖式,增加了他們暴力犯罪的心理傾向、認知啟動;而且,這些暴力影視會讓青少年對暴力行為產生“曝光效應”,也就是說有可能會從心理上扭曲對暴力行為理解,產生對暴力行為的麻木。除了暴力影視外,還有越演越烈的電玩。健康的電子游戲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它可以彌補現實工具的缺陷,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促進人們成長。但是一些游戲的暴力內容越來越多、游戲畫面越來越逼真。這些暴力游戲對青少年的心理行為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首先,引起生理喚起,比如加速心跳和血壓的升高等。其次,產生侵犯性的認知啟動,如喜歡用暴力的方式解決矛盾。再次,引起攻擊性的情趣,易形成狂暴性的人格。最后,減少親社會行為,增加侵犯行為的頻率。
三、網絡會妨礙青少年正確道德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
網絡具有虛擬性、去社會性。在網絡中,青少年網民可以偽裝或隱匿自身的真實身份,不承擔義務和責任,不受傳統道德規范的約束而為所欲為,他們認為在網絡上很難講道德,他們會“有意或無意地表現出違反道德規范的行為,導致了‘自由主義’的出現”。同時,網絡世界中的不良內容影響著青少年的道德、思想的成長。例如有不少網站含有色情內容,這些對正處于情感萌動和生理成熟期但缺乏辨別力和抵制力的青少年極具誘惑力,不少青少年因此而出現道德的滑坡、價值觀的混亂、誤入歧途;我國實行的改革開放及其引起的社會經濟的轉型,使人們的價值觀也處于構建的過渡期;政府、學校甚至社會一直灌輸的傳統道德觀念,僅僅成為人們眾多道德選擇中的一種,加上學校一直重視知識的教育,導致了社會道德規范所起的支配性作用則不斷弱化,導致道德評價失范、道德相對主義。總之,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去社會性,加上改革開放及其社會轉型、道德教育的落后的易化作用,網絡極易導致青少年的道德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扭曲。
四、網絡延緩青少年的人際交往和社會化的過程
馬克思說過,社會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的物質世界。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個人只有社會化了,才可以稱為真正的人。由于網絡跨越了地域與時空的限制,青少年可以收發電子郵件、聊天、論壇討論、和別人交流談心、發表看法、獲取知識。從一定程度看,網絡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它可以取消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顧慮,讓青少年減少心理上的焦慮、緩和認知失調。但是,在網絡這個虛擬世界里,人人都以虛假的身份出現,盡管很多時候,你可以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或無所顧忌地說你想說的話,但在虛假的身份之下,網絡人際關系很少有真實可言,時時充斥著不信任感,人際關系緊張。人與人之間的良好交往應該是一種現實的交往,交往的空間、交往的對象、交往的手段都具有實在性。如果沉迷于網絡上的虛擬交往,那么現實交往中的青少年獨立人格必然是不健康的,極易形成社交恐懼癥等功能上的疾病。青少年長時間與網絡相處,消耗時間、浪費精力、荒廢學業減少與父母的交流,過度依賴網絡文學、主頁、論壇等上面的知識,不加以鑒別的汲取,會弱化青少年的抽象思維與邏輯思維能力。這樣的話,青少年的社會化的進程就會減緩甚至停止。
總之,對網絡我們應一分為二地看待,它因人們的使用而具有了積極與消極的意義。它究竟是給人類帶來幸福還是災難,關鍵在于人們如何應用它。只要我們積極發展,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科學的緩解甚至消除網絡對我們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我們就會從中獲益,使網絡成為我們一個有利的工具。
參考文獻:
[1]高巖.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現狀及對策[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
[2]滕金生.淺談網絡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J].教育與職業,2007.
[3]王會娟,劉亞輝.正視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
[4]時明.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管理[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0.
(作者單位:周口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