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參加了一個四川已故畫家陳子駐先生的紀念活動。座談時,大家談到了陳子莊作品的假畫問題。大家面對假畫的態度不盡相同,有憤恨的,也有覺得可以接受的。我倒是認為其中有位老師的觀點比較新鮮,他認為陳子莊已被世人認可,假畫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有市場嘛,關鍵是假畫的水平問題。如果畫作水平很高,哪怕是假畫,收藏者一樣可以當做真品收藏,沒有必要去爭論真假。如果畫作的水平不高,哪怕真是陳子莊畫的,也可以當做假畫,因為再好的畫家也不一定筆筆都好、幅幅都精。這種觀點初聽起來還有些道理,但細細想來,也有問題。一是造假通常來說水平都不會多高,其在市場上大量出現,從某種程度上擾亂了人們對陳子茬的認識,因為大多數的購買者根本分不清楚真假,很少看到陳子莊的真品精品,往往把假的當做真品,因假畫的筆墨水平不高而對陳子莊藝術成就產生懷疑,這也是近幾年,外面對陳子莊的評價褒貶不一的重要原因。二是不去辨別真假,會助長造假之風盛行,市場上假畫的出現無法禁止,但不能去助長它盛行,這有悖于真理之道。
確實,這種現象不僅僅體現在陳子莊身上,所有的名家字畫都會遇到。藝術品市場自形成以來,特別是名家書畫成了藏家的熱門,巨大的升值空間成了人們追逐的目標。中國人向來講究現實主義,大多數人對書畫作品的收藏并非是出于欣賞或喜歡,而是期望以后給他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嚴格來說,他們不是在收藏,而是投資,投資就意味著回報,如果他們從市場上收到了假畫,會給他們以后的出手變賣帶來困難。因為市場上誰也不會為假畫買單,哪怕這幅畫的造假水平很高。
所以,作品的真偽還是應該辨別的,但購買者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辨別力,才能不被別人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