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如果說起火與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生存之間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聯系,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會是生活在西南高原山川大地上的彝族。
展開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一本關于彝人與火的故事?;蛘哒f,這是關于火與彝人之間某種契約關系和表現形態的影像記錄。
流傳世界的古希臘神話中,講述了普羅米修斯從奧林匹斯山為人類盜取火種的非凡壯舉,以及他為此所經受的驚天磨難。也就是說,對于火的迷戀與崇拜,并非彝族或者遠方另一個民族所獨有。這是一種人類共同擁有的生存記憶和文明傳承。這個星球上,火與水、氣、土等物質一起,構成了人與萬物賴以生息繁衍的基本元素。可以說,在遠古的叢林和荒野,火照亮并且溫暖了人類的生存空間,引導人類脫離蒙昧,踏上通往文明的道路。
然而正是彝族,把熊熊燃燒的火炬高高舉起,一直走到今天。猶如懷抱不熄的太陽。
我曾經在《彝人談火》中寫下這樣的詩句:“給我們血液,給我們田地|你比人類古老的歷史還要漫長|給我們啟示,給我們慰藉|讓子孫在冥冥中,看見祖先的模樣”?!爱斘覀冸x開這個人世|……你都會為我們的靈魂|穿上永恒的衣裳”。這是來自天上的火,燃燒在歷史和記憶中的火。對彝族人來說,火源自亙古,是自然之靈,帶著造化的奧秘;火也傳承于祖先的靈魂,是世代血脈中傳遞的精神符號,蘊藏著未曾破解的預言。在彝族的史詩、神話和民間傳說中,處處都體現著對火的景仰與崇拜?;蛟S我們能夠這樣說:火凝成了彝族文化中的一顆閃光發熱的恒星,許多事物和現象都圍繞這個中心運轉。彝族火崇拜,為人類學、宗教學、民俗學等多種人文學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光和熱。
在火文化的基礎上,彝族創造了一個以火為表演主角和敘事內容的節日——火把節。這是走出火塘的火,在生命中從內向外燃燒的火。
“你是禁忌,你是召喚,你是夢想|給我們無限的歡樂|讓我們盡情地歌唱”。(《彝人談火》)關于火把節的來歷,在彝族地區有各種版本,但它們無一例外地表達了追求光明、善良、自由和幸福的主題?;鸢颜樟烈箍?、山巒和深厚的土地。彝族年和火把節,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民間最為重視的兩個傳統節日。作為呵護生命、充滿力量的元素,火是一種張揚著熱情、自信、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民族象征。火把節不僅僅與生存和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構成了一種生存與生活的方式。這是少女般羞澀內斂的火,雄鷹般御風翱翔的火。在火光照耀下,所有歡樂和痛苦都得到釋放,所有尊嚴、夢想和愛的追求,都獲得充分的理由。
火把在古風吹動中傳承燃燒,又因為從現代風潮中汲取充沛的氧氣而熱烈旺盛。除了莊嚴和神秘,除了追憶和遐想,今天的彝族火把節,在洋溢的生活氣息中,讓人更加體會到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和時代感。這是古老火把節,也是嶄新的火把節。除了以火的名義祈求五谷豐登、親友平安、六畜興旺的老者,以火的名義呼喚祖先的畢摩、占卜吉兇的蘇尼,以火的名義展示美麗與高貴的少女,追求榮譽和愛情的摔跤手,以及在戰斗中彰顯生命力的斗牛,在熊熊火光中,我們還聽到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對話,看到城市鄉村以及多民族的交流溝通,我們已經成為這個光榮節日的參與者和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火把節的內容和形式都堪稱豐富多彩。這本關于火把節的影像記錄,為我們展開了一個古老、神奇的民族節日,在火熱的土地上依次演繹的生動全景。
我相信,這個主題鮮明影像志,這個全面的、真實的、藝術的記錄,對眾多不能親臨火把節的人是一種饗宴,對將要經歷火把節的人是一種準備和積累,而對于彝族火文化特別是火把節的研究者,也提供了充實的信息和難得的資料。
胡德明是我的彝族同胞,更是我四年大學生活的同窗同舍好友。我敬重他為人正直、忠厚質樸品質,我喜歡他少言寡語卻內心充滿火一樣熱情的性格。多年來,胡德明經歷了多種工作和生活環境,卻從未離開故鄉火熱的土地和多民族相濡以沫的生命群體。也許正是這樣的環境,培育了他的執著、達觀和敏銳。正是因為火的靈性和火的精神已經成為他生命的內涵,才讓他以廣闊的觀察力、深邃的思想性和高遠的審美志趣,在繁忙的公務之余,完成了這部具有專業水平的主題攝影集,把一個火光中的奇異世界呈現給我們。
我為好友的成就感到由衷地欣喜和驕傲,更衷心祝愿他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讓我們分享他的目光、他的心靈,分享他所熱愛的人文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