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人的祖先用火鏈打開了火種,用火種點燃了火把,用火把照亮了文明。火是神秘的,不可思議的。火,彝語為“ [tu]”,使用火是人類文明的根本標志,甲骨文把火描摹為“
”,象正在燃燒的火焰。《說文解字》: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據研究,人類最先用火的是生活在云貴高原上的元謀猿人。由此看來,云貴高原及其繁衍于云貴高原的古夷人應是用火歷史最悠久的人。彝人與火生死攸關,火的故事充滿著彝人的生活世界。孩童時代,每每圍坐于火塘,常常聽到的是母親講的許許多多火和火的故事,天天等待的是用火點燃的火把和火把節。火把節,一個充滿了傳說的節日,一個體現著偉大的節日、一個傳承著文明的節日,我喜歡火把節。我曾參加了不少于50次的火把節,聽過無數個關于火把節的述說,但讓我真正了解、讀懂火把節還是德明師兄這本《歡樂的彝族火把節》。
《歡樂的彝族火把節》由儀式、歌舞、火把節之夜、斗牛、斗羊、斗雞、摔跤、賽馬、選美、服飾表演、美食、畢摩文化、漆器、銀器等為內容,全面系統的展示了彝族火把節的文化內涵。在這條文化活動鏈中,你可在時間隧道里驚喜一個古老民族是多么的古老又多么的現代。《歡樂的彝族火把節》與其說是一本攝影作品集,還不如說是一本彝族火把節歷史與現實的述說與描寫之佳作;與其說是一本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的創作,還不如說是一首充滿著詩情畫意的敘事長詩。
《歡樂的彝族火把節》是一本當代反映彝族火把節文化最為完整、最為經典的攝影作品。在當今,不少人癡迷于社會邊遠生活,不少人忙于功名利祿,而一個被火把的光亮照亮著的康巴彝人,卻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和獨特的文化素養,用鏡頭記錄著一個民族最為之驕傲的節日——火把節。他的藝術創作是艱難而辛苦的,但他所創造的彝人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將會震撼每一個讀上此書的讀者。這本作品的珍貴和偉大還在于它的真實性,沒有夸張,沒有雕琢。它是民族的,是世界的,是歷史的。
《歡樂的彝族火把節》可謂藝術創作和藝術修養的完美結合。其間燃燒的火把、選美的美麗、斗牛的野蠻、斗雞的傳統栩栩如生,美不勝收。每一副作品都是那么完美、逼真、精典。藝術是人創作的,人的品格和氣質往往在藝術創作中得以顯現。質樸、傳統、美觀、大方、追求完美,這就是德明和他的作品《歡樂的彝族火把節》。
(作者為西南民族大學預科學院院長、博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