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拆掉的親情
拆遷讓北京郊區的許多平房戶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同時也讓許多原本和睦的大家庭開始了漫漫訴訟之路。
在成百上千萬元的拆遷款面前,親情在親人的相互指責中悄悄裂變……
母子反目
跟孩子打官司 贏了也是輸
當看到法官送來的一百多萬的執行款,楊老太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這是母子親情的代價……因為一筆350萬元的拆遷款,原本感情親厚的一家人如今卻形同陌路。
楊老太有一個兒子和一個閨女。以前,楊老太和老伴在朝陽區高碑店有一塊宅基地,2009年趕上拆遷,這塊地共得拆遷款350萬元。因老兩口行動不便,楊老太便委托兒媳婦辦理了拆遷領款手續。
2009年6月,兒媳婦領走了350萬拆遷款,但只將其中的108萬給了楊老太。楊老太說,她原來心里盤算著,想用150萬給他們老兩口重新買套房,剩下200萬兒女一人一半,可大部分錢都給兒媳占了。老兩口幾次要錢無果,只能到法院打官司。
法院認為,宅基地是屬于這老兩口的,不論最后怎么分拆遷款,都應該先把錢還給老人。于是,老人先通過法院判決要回了全部拆遷款。雖然官司贏了,兒子、兒媳卻依舊不依不饒,他們重新提起訴訟要細分這筆錢。法院最終確認,350萬拆遷款中有89萬歸兒子兒媳,剩下的都應歸還老人,但兒媳并不支付余款。
無奈之下,老人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要其返還余款153萬元。法院調查發現,兒媳領取拆遷款后在保險公司投保了一份商業保險,金額100萬元,但尚未到保險合同理賠期限,除此之外別無其它大額財產可供執行。經法院調解,楊老太和兒媳達成和解,由兒媳到保險公司辦理提前終止保險合同,并將全部保險款支付給楊老太,楊老太則放棄其余債權。
楊老太說,以前她和兒子、兒媳的關系很好,相處二十多年從來沒吵過架,她還特別信任兒媳婦,如果不是因為這筆錢,不會發展成今天這樣。
“跟孩子打官司,贏了也是輸了,我特別不想走到這一步。實在沒辦法,他們都有房,我的房子被拆了,我想畢竟是兒子,他們給我的錢夠買房就行,可他們不這么想。”楊老太一邊說話一邊抹淚,讓楊老太更加傷心的是,這期間,老伴也去世了。
“怎么有錢了反而成了壞事?我真希望兒子、兒媳還能像以前一樣和我聊天、吃飯。” 老人想不通,她責怪自己對錢的打算之前沒和孩子溝通。而看到每天郁郁寡歡的母親,老人的女兒也發出了感慨:“以前不僅母親從未跟兒媳紅過臉,我們兄妹兩家還經常聚會,如今卻形同陌路。這有錢還真不如沒錢……”
兄妹成仇
父母拆遷 7兄妹大打出手
為了父母的遺產繼承權,7個子女沒少在年邁病重的父母面前大打出手,氣憤的母親甚至一度要與子女脫離關系……
王大媽和老伴兒有兩個兒子5個女兒。2010年,他們所住的地方拆遷改造,兩人分到了三大一小4套房子,大的約110平米,小的約65平米,另外還有20萬元的拆遷費。
2011年拿房前后,王大媽和老伴先后被查出患有癌癥,但7個子女最關心的并不是父母的病情,而是如何分配父母的這些房產。房子只有4套,子女卻有7名,如何分似乎都很難讓每個人滿意。
尤其在房子到手后,7個子女因父母財產繼承問題開始打口水仗。吵得厲害的一次,幾個兄妹動起了手,由于爭吵聲太大,被鄰居報了警。據當時負責調解的派出所民警小張稱,他趕到現場時,王大媽第一句話就是:“警官,我想問問怎么才能跟這群不孝子女脫離母子關系?”
而就在這次打架一個月后,小張將7名子女叫到了派出所正式調解此事。有幾名子女提出將老三保管的20萬元拿出來分掉,在征求王大媽的意見后,小張說,王大媽有癌癥,需錢治療,而大媽沒收入來源,這些錢繼續交給三女兒保管。不過,這些錢必須花在大媽身上,賬目要公開。
至于4套房子如何分,在征得老人的意見后最后約定:兩個兒子一人一套大的,3個女兒分一套大的,另外兩個女兒分一套小的。現在小戶型房子繼續給大媽住,直到大媽百年后,再交給兩個女兒處理。
調解的過程很曲折,好在調解最終還是獲得了子女們和王大媽的一致通過。而就在此時,王大媽的老伴兒也過世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家庭大戰,最終在父親去世的場景中宣告了結束……
夫妻離異
同甘共苦13年 拆遷后鬧離婚
“我們這么多年的共同生活,天天在一起,有苦一起吃,有難一起扛,但有福卻不能一起享。他為了拆遷款,置我于不顧,我是不會同意離婚的。”庭審中,妻子王虹委屈地說……
原來王虹和丈夫老白是半路夫妻,在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相處了13年,如今卻因一場拆遷引發了老夫妻間兩場離婚官司……
丈夫老白說,他和妻子王虹是通過他人介紹認識的,2000年11月登記結婚。兩人當時都是再婚,婚后也沒有生育子女。婚后,老白為王虹辦理了北京市戶口的遷入。
“我與他結婚時,就只有一個土炕、一床被子,其它什么都沒有。”被告王虹回憶,她和丈夫結婚時日子過得很苦,“從結婚到現在,他從沒買過鞋,都是我一針一線做的千層底。”
“老白身體不好,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癱在床上好幾年,他的子女沒照看過一分鐘,都是我在細心照顧。老白看病花完了所有的積蓄,為了生活,我還曾到火車道旁邊撿拾邊種地,現在因為房子拆遷,我們分得了一套小產權房,并每人分到了13.8萬元拆遷補償款。生活好了,他卻鬧起了離婚。”王虹覺得自己為丈夫付出了很多,心里十分委屈。
面對妻子的埋怨,老白卻不認同,他說:“自從家中得到這筆拆遷款后,她對我的態度大變,不做飯給我吃,甚至經常打罵我。”老白因此懷疑王虹“就是為了得到北京戶口,分我的拆遷利益才和我結婚的”。于是老白將王虹訴至法院,要求離婚的同時還要王虹每月支付1500元的生活補助費。
法院調查發現,王虹曾于2012年7月訴至法院,以無法忍受丈夫脾氣為由要求與老白離婚,并要求拆遷分的房子歸自己所有,給付老白折價款15萬元,法院最終駁回了王虹的離婚請求。而在這次庭審中,丈夫表示堅持離婚,王虹卻不同意。
其實老白和王虹自2009年拆遷后,雙方在分配拆遷利益上產生了分歧,法院認為,兩人共同生活多年,證明雙方有較深厚的感情,雙方均應珍惜,雖因家庭瑣事產生爭執,但并未導致夫妻感情徹底破裂。最終,法院駁回了老白的訴訟請求……
(案例人物均為化名)
專家說法
特邀專家 李 松
北京盛峰律師事務所房產事務部首席律師
別讓拆遷擊潰親情
在一線城市郊區及農村因拆遷帶來的巨大利益已經導致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其中家庭糾紛是農村拆遷中的一個很明顯的問題。
親人不再講親情,而是完全的利益關系。兄弟姊妹、父母子女為了拆遷款分配、回遷房屋分配而走向了法院,作為原告與被告相互爭辯利益分配如何不公,而丈夫和妻子也因為拆遷款分配問題而離婚,甚至一方拿到拆遷款后離家出走。
在當前全國高速的城鎮化進程中,因為房屋拆遷引發的家庭矛盾還會不斷上演,但是只要市民本著互諒互讓的精神,是可以有效避免這類糾紛發生的。
作為子女,本就應該對上輩積累的財富心懷一種感恩之情。祖輩父輩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千辛萬苦為我們積累財富,并不是為了讓兄弟反目、姐妹成仇的。親情是無法用物質利益來衡量的,別讓拆遷拆去了我們居住的房子,也拆掉了我們珍貴的親情。
合理分配拆遷利益
法院近年來受理的大部分涉及房屋繼承、確權、析產案件,都與拆遷有關,對此,李松律師提醒,想避免因拆遷而損害親情的事件發生——
首先,從發布拆遷公告得知房屋要拆遷之日起,積極地了解拆遷政策,以確定將得利益。
其次,明晰產權很重要。要知曉被拆遷房屋是否有產權證等可以證明權利人情況的相關證明文件,以確定在該被拆遷房屋中誰是被拆遷房屋的補償款獲得者。很多房屋的產權是老的產權證書,又事關集體土地流轉問題,在時間的變遷過程中可能產權已發生變化,但由于當事人缺乏產權登記意識,沒有進行產權登記,很容易引起糾紛。
再次,了解拆遷政策中是否有按照人口因素補償的政策,以確定誰應該得到相關的拆遷補償款,或者相關的回遷房屋或者購房的優惠政策。接下來開家庭會議,合理分配拆遷利益。當事人應該先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本著寬容大度的心態來對待其他權利人。
另外,房屋拆遷部門也要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在房屋拆遷過程中,拆遷部門不能為了房屋拆遷的進程與效率而忽視了有關產權人的利益。在房屋拆遷之前細致做好產權調查,將有關補償政策公開,可以有效的避免這類糾紛的發生。
本刊記者 陳業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