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公共財政建設步伐的加快,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類等各項財政改革的推進,客觀上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特別是配置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盡快建立科學、合理的資產配置管理制度,從體制上切實解決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配置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具有十分迫切的現實意義。江西省峽江縣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也還存在不少問題,筆者通過調查,談一點淺薄意見。
規范管理
目前全縣行政事業單位大多沒將政府采購預算納入部門預算管理,而在年中采取緊急需要的形式進行政府采購申報,或者有些單位雖然編入了年初部門預算,但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執行不到位,政府采購的隨意性、突然性問題依然存在。由于部門之間的博弈,許多部門單位占用的行政事業性資產沒有如實向財政部門登記,存在賬實不符、現存不清的情況。
資產賬實不符,現存不清。由于歷史遺留問題,一些單位房屋土地無產權證,存在權屬不清問題,部分進行過合并或分設的單位,存在有賬無物或有物無賬現象; 有些單位資產入賬不規范,會計處理不折舊,不能正確反應資產價值等等
資產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具體來說,一是國家沒有建立完善的、操作性強的資產配置標準。二是資產購置資金來源的多樣性。這些來源包括財政撥款、單位自有可用財力、上級補助資金等。由于資產配置的無償性,多配置資產不需要單位額外付出代價,可用財力多、資金來源渠道廣的單位配置的資產往往比其他單位多,配置比較隨意。三是資產使用率不高。由于資產配置不合理,沒有嚴格的使用管理制度,一些單位重復購置嚴重,造成資產閑置,利用率低,損失浪費嚴重;在使用過程中管理人員意識淡薄,缺乏規范化管理,導致各類資產利用率均不高,其中固定資產尤為突出。
峽江縣財政局為此加強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與資產管理相結合。嚴格政府采購列入部門預算的強制約束,對沒有列入部門預算的政府采購項目,無論何種理由,都堅決不予辦理,這樣才能促進各單位重視此項工作,并根據工作需要,科學合理地編制配置政府采購計劃,充分發揮現有資產的作用,避免重復配置。對有規定配備標準的資產,應當嚴格按照標準進行配備;對沒有規定配備標準的資產,應當從實際需要出發,從嚴控制,合理配備。推動部門內不同單位之間的資產調劑使用、共享共用機制,不斷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
人員培養
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資產管理意識差,財務會計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對賬務設置也不健全,核算程序不規范,要求建立固定資產明細賬也未建立。這反映的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為此,峽江縣建立行政事業資產管理人員培訓機制。建議上級部門不定期組織對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各單位領導對資產管理的正確意識,培養各具體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及相關水平,使其有能力掌握國有資產的變動情況,做到賬實相符,以保證國有資產的實物管理與財務管理相一致。
完善制度
進一步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制度。要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從購置、使用、調撥、報廢、處置等一系列環節上的制度。
一是資產形成環節的管理。首先,加強資產購置的預算審批,根據資產配置標準和資產存量等有關情況審核各單位上報的資產購建項目,經審核同意的項目方可列入部門預算安排相應經費,對超標配置資產的項目不予列入預算。其次,對違反規定私自挪用資金超標配置資產的,可以采取處理相關責任人,暫停撥付預算資金,甚至可以減少其正常預算安排作為處罰。第三,在資產購建中嚴格執行政府采購制度,規范購置行為,遏制資產購置中的種種腐敗。行政事業單位對資產的購置,應當進行充分論證,單位內部資產管理部門會同財務部門編制資產購置計劃,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列入部門預算后組織采購。
二是資產使用過程的管理。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強資產的日常管理,主要是要加強資產的實有數量的管理,可以通過財政部門的國有資產管理軟件進行信息化管理,對各項資產進行卡片分類,同時實行明細核算,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杜絕賬外資產存在。通過資產清查建立規范化的資產臺賬制度,定期對資產進行盤點、清查,賬實核對。建立資產使用管理責任制,把資產使用管理的具體任務分解到人,確保國有資產各個環節的管理責任都能落實到人,并輔之以必要的獎懲制度,有效地提高資產管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三是資產處置的管理。行政事業單位處置固定資產、產權變動等,必須嚴格履行報批手續。對行政事業單位有償調出和變賣固定資產,必須經批準的評估機構評估,按評估確認的價格在一定范圍內作價處理,防止低價調出和變賣,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對固定資產報廢、有償調出和變賣的變價收入,應納入財政專戶管理。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報損、報廢審批時,必須經過權威技術機構鑒定,避免出現亂報損、報廢現象。
四是建立一套具有可行性的配置標準體系。由于資產的種類繁多,各部門職能對配置需求不一樣等原因決定了建立配置標準的難度性,但是可以嘗試通過進行試點積極探索建立一套能考慮各部門實際情況,具有靈活性的,能夠不斷更新調整的的資產配置標準體系,真正實現以制度規范管理,以標準規范行為。
建立資產監督
首先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有效監督。既要在各單位內部加強內部監督,完善內部監督制度,還要通過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加強外部監督。財政、審計等監督機關和主管部門應加大對資產的監督力度,在財務檢查、審計時,不但要查款項的撥付、費用開支,還要檢查費用開支后形成的實物資產,特別是各項資產是否已按規定入賬,入賬后的資產在用情況,是否賬物相符。轉變過去只監督收入情況、不查實物資產形成和保管使用的監督方式,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其次要從行政單位國有資產使用與管理的性質和特點出發,建立一套包括國有資產使用率、閑置率、流失率、人均占有率等考核指標體系,細化資產管理的各項考核指標,并將這些指標與單位年終考核掛鉤,還可以與單位領導的政績掛鉤,作為領導任期考核內容之一來保證單位領導對資產管理的重視程度,規范各單位的行為。
目前資產配置管理作為財政管理改革的一塊短板,制約了財政管理改革的深化和各項制度的推進,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配置管理,是深化財政改革的一項迫切任務,也是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提高國有資產的有效利用的必然要求。只有把這塊短板補上去了,我們的財政制度建設才能更加趨于完善。
(作者供職于江西省峽江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