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了中國藝術權力榜,就到了公司搬遷季。魯迅先生說:搬家是苦差使。依我看,搬家真不算苦差使,搬公司才更是勞心勞力的活。
《藝術財經》創刊至今八年,期間經歷了三次遷徙。
第一次《藝術財經》初初創建,蝸居在一個原本準備當庫房的居民樓里,于前途會是怎么樣的,大家皆一片茫然。但是就今日來說,參與創業時期的老同事們最懷念的卻正是那段時光:人不多,氣氛十分融洽,每日有阿姨幫忙做飯,吃得肚滾腰圓,雖然很辛苦,但是也快樂著,因為那里更像一個家。然而這段日子只能偶爾被快遞電話質問、在某些滯后的客戶名單中回味了。
大約一年不到,顯然這個小小二居不再能容納更多的人,于是,我們經歷了第一次搬家,來到了在美院邊上的卷石天地大廈。卷石天地可以說是《藝術財經》的第一個轉折點,因為在這里,有了若干第一次:第一次中國藝術權力榜成為落地活動,第一次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洗禮,第一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收藏顧問,第一次有了品牌廣告以及合作……
很快,為了新的合作新的發展,再一次搬遷又成定局。2011年那個夏天,忙忙叨叨收拾了兩天,《藝術財經》踏上了新的征途,從卷石天地入駐東環廣場,在那樣一個時尚竭力尋求藝術合作的時間軸上,我們也不能免俗地進入了寫字樓系統。我帶著一幫極其不適應低矮樓層的屌絲們在那里磨合了三年,權力榜也經歷了兩屆有明星有娛樂的主流盛典,一度我也以為我們已然變成了一個大眾時尚媒體。成長總是要付出學費,成長也是收獲的從容,就如同我們今年中國藝術權力榜的關鍵詞“成長”一樣,《藝術財經》也在成長。兜兜轉轉,雖然看起來藝術變得越來越大眾化、消費化,但是我們所做的工作卻只能專業化,或者說,《藝術財經》只適合做更專業化的媒體。
于是,在這個紅五月,我們又過了一個非凡的轉折點。
今年春節過后,《藝術財經》首先實現了刊物全部免費的重大舉措,然后公司再次搬遷至798南門對面的恒通商務園,不僅有了新的辦公空間,還有了新的活動展示空間。就我個人而言,在歷次的搬遷過程中,只有這里讓我充滿了熱情和更多期待。都說搬家東西越來越多,在不知不覺積攢下來的整整7車的雜亂運輸之后,我們花了大概兩周的時間收拾這里的一角一落一花一草。而現在,我想說的是,這里都準備好了,很舒服,很愉快,也很開放,而且,我希望這次長長久久等待您來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