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生于城市,但畫筆之下描繪的卻是鄉間生活。從傳統到現代,再到民間美術,他兼收并蓄,以純粹個人的方式在其間找了一種獨特的平衡。他身處時代之中,但是卻通過藝術語言讓作品置身現實與時代之外……
城市與農村
雖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但是謝東明筆下表現的多是農村、少數民族、偏遠地區的人物。城市與農村,不同的環境和人文生態,兩者似乎充滿了矛盾,但對謝東明而言,這似乎并不曾構成問題。
謝東明生于1956年,上小學的時候正值“文革”爆發,在學工、學農風潮的大背景中,基本上沒有正常上課。每到春耕、夏種、秋收時節,他和同學們都要去到農村去干一些輕微的農活,盡管年紀小,但“割不了莊稼,就提個小筐在后面撿撿麥穗”。有時到了寒暑假,即便學校沒有安排,他的父母也會把他送去工廠勞動,“就像現在的夏令營一樣”。初中畢業之后,謝東明又去農村插隊,做了兩年多的知青。直至上了大學,他下鄉去藝術考察,都是先幫老鄉干農活,然后才開始畫畫,“所以下一次鄉時間很長,沒有少于一個月的。”
這種種經歷,使得謝東明對于鄉間生活并不陌生,除此之外,這也跟他的師承和最早接觸的藝術趨向有關。在他學習和工作的中央美院第三工作室,從董希文到詹建俊,那個時代很少畫城市題材,反而遠赴西藏、長征路寫生以及畫大山大水逐漸構成了一種傳統,這對謝東明的創作也形成了一定的影響。
題材與語言
不過,如果簡單地將謝東明的創作對象概括為鄉間生活,并以此來歸納他的創作題材,似乎并不恰當。就像他曾經說過,題材的重要性會隨著時代變遷而消解,而他通過不斷地參觀美術館和閱讀大師傳記也得出了一個結論,即很多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其實并不直接反映他們所生存的時代。“像馬蒂斯,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但這在他的作品里沒有任何反映。”不止如此,從塞尚、莫蘭迪,到波洛克、德庫寧,“這些藝術家,并不是跟時代沒有關系,而是用藝術語言跟時代發生關系,不是內容。”
當然,也有珂勒惠支這樣優秀的藝術家,通過真心的感受去反映時代,但在謝東明看來,這樣的藝術家在美術史上并不占多數。他在西方參觀博物館的時候也發現,每個時代都有很多藝術家畫當時發生的事件,但是多年以后,這種作品會逐漸變得不再那么重要。
因而在此程度上,從大二、大三真正接觸創作之后,謝東明的創作內容基本上就沒有發生過變化,即這種所謂的鄉村或少數民族題材。但這并不意味著自我重復,謝東明所在意和強調正是筆觸、色彩、造型這些內容之外的繪畫語言的問題。
兼收的平衡
對于創作,謝東明曾經說過,自己既對寫實繪畫的人物形象感興趣,又對表現主義的筆觸和民間繪畫的色彩難以割舍,于是他采取了一種中庸的態度,既保留了嚴謹的造型結構,又給筆觸一定的自由。對于這種“中庸”,謝東明戲言,“就是什么都想要一點,其實跟學習的經歷有關。”
從少年時代的蘇聯繪畫和“文革”期間的革命宣傳畫,到后來考入中央美院接觸到圖書館中的進口期刊和畫冊,時代固然在發展,但資訊的匱乏幾乎伴隨了謝東明和同時代藝術家的學習和成長階段,這也使他盡可能地去吸收自己所能接觸到的美術類型。在視野逐漸開闊之后,有些人可能放棄了傳統,完全接受新的形式,而謝東明則希望在自己下了很大功夫的傳統繪畫外借鑒一些新的內容,并對之有所發展。加之1980年代正是民間美術和油畫民族化方興未艾之時,謝東明便在這所謂的傳統、現代以及民間美術之間廣泛汲取著營養,也完善著自己的創作面貌。
但對于一個藝術家而言,既要保持油畫的特點,又要吸收民間和現代的元素,這更像是一種考驗,但謝東明卻在這幾種風格之間找到了一種精致的平衡。于是,在嚴謹的構圖、強烈的筆觸、極富感染力的色彩之下,這些或鄉村、或少數名族的人物在被剝離了環境、服飾的特定屬性之后,呈現出一種跨越時代和現實的狀態。因此,觀看謝東明的繪畫,時代的痕跡自行退場,人開始還原為人,甚至鄉村題材也能轉化為時尚—一種真正“飛”的感覺。
時代外中
謝東明喜歡畫人,就像是一種本能。他說,遠古時代的巖洞壁畫,人們畫動物,也畫自己—既觀察四周,也觀照自身。對他而言,觀看人的臉和動作有一種特別的吸引力,尤其在公共場合,只要觀察周圍的人,就會有一種滿足感。
但時代終究在改變,謝東明發現,即便是云南的獨龍江、新疆的塔什庫爾干這些中國最邊境、至今尚未通車的地區,仍然不可避免受到現代文明的侵擾,人也在發生改變。不過,盡管謝東明選擇的模特以及使用的筆觸、色彩、造型不可避免保留了一定時代的印痕,但他并不刻意強調描繪對象外在的特征,于是在多年以后再看謝東明的創作,描繪對象“還是那個人”。
時代終究再改變,比如借助照片創作還曾經構成過話題,但現在很少有人還去在意。盡管寫生構成了謝東明整個創作的基礎,但是這并不妨礙他使用自己拍攝的照片進行創作—只是將之當做一種工具,選取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謝東明喜歡畫人的表情和動作,尤其是人的笑,這些是寫生過程中無法長期固定的。
因為在中央美院擔任行政工作,謝東明每年自由創作的時間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二,但這并不妨礙他依然故我地去邊遠地區旅行和創作。他不止畫人物,也畫風景,除了油畫,還畫水彩、丙烯、色粉筆、木炭等紙上作品,但無論材質如何,謝東明強調的始終是筆觸、色彩、造型等藝術語言獨特的表現力。歸之種種,他既在時代之外,又在時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