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終生夢想就是讓新型房屋在全國、全世界遍地開花
戴著安全帽,穿著工作服,黝黑的臉上掛滿汗珠——他的身影是工地上最忙碌的那個,一會兒檢查工程質量是否合格,一會兒教工人操作新工藝,一會兒統籌調度來料運輸。偶爾抬一下頭,陽光下是一張年輕稚氣的臉。
這個80后就是蘇志雄,河北保定人。學習土木工程專業的蘇志雄是一個堅定執著的環境保護主義者。每當看到不節能的建筑和破壞耕地的磚瓦廠,他就會痛心不已。2008年,他入職中國建材集團北新建材公司從事新型房屋施工工作。五年間,從最初的項目助理到項目經理,再到現在的國內項目主管,蘇志雄憑借對新型房屋的癡迷與執著一路走來,帶領團隊建起了500多套新型房屋,將中國綠色環保房屋的理念傳播到海內外。
“全部使用綠色環保材料,90%以上可回收;墻體6面保溫,建筑節能75%以上;施工現場無噪聲、粉塵、污水污染,施工速度快捷;設防9級地震,可抵御12級臺風,滿足95年結構安全設計。”蘇志雄如數家珍地列舉出新型房屋的許多優點,“我的終生夢想就是讓新型房屋在全國、全世界遍地開花。”
沙漠生白蓮
新型房屋是工廠化生產、現場組裝,所用材料均是新型建材,強度高,耐腐蝕,特別適合在沙漠、海島、地震多發的特殊地區建設。往往這些地區,也是環境惡劣、氣候復雜的地區。
蘇志雄參與的諸多項目中,內蒙古響沙灣沙漠蓮花酒店項目是最艱辛的一個。響沙灣位于庫布其沙漠,常年大風,因風吹著沙子會唱歌而得名。夏天,炙熱的風卷著滾燙的沙子漫天飛舞,“一天下來,嘴里吃2兩沙子,衣兜里灌2兩沙子,洗澡還能洗掉2兩沙子”。三四十攝氏度的干燥高溫極易讓人虛脫,施工現場的龍骨被烤得不敢用手直接去拿。冬天,凜冽的寒風吹著雪花攜著沙粒呼嘯而過,白天零下二十多攝氏度,夜里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哈氣透過厚厚的口罩立即結為冰花,全身上下武裝得跟粽子似的還凍得瑟瑟發抖。然而,組裝房屋需要爬上爬下,需要精準地測量、拼接,笨重的穿戴會影響作業質量,尤其是雙手不能戴厚手套,所以每個人的手都被凍傷。
惡劣的氣候,艱苦的條件,長期的作業讓許多年輕員工吃不消。“2010年臘月二十四,是我們放假前的最后一天。當天夜里有兩個管理人員來找我,說蘇經理,年后我們不想來了,實在是太苦了。”蘇志雄當時什么都沒說,拉著他們來到了沙漠蓮花的效果圖旁。“這個項目3萬平方米,有300多個房屋,是我參與的耗時最長也是最有價值的一個項目。”蘇志雄指著效果圖說,“在茫茫的沙漠中,我們沒有用破壞礦山、毀壞耕地的一磚一瓦,完全采用低碳環保材料就能建起這么美麗、這么大氣的蓮花建筑,在國內是絕無僅有的,是開創性的。這是對新時期綠色環保房屋理念的最好詮釋,也是對人定勝天的最好詮釋。”
2011年正月初九,開工第一天,全體員工都到崗,沒少一個人。
其實,身為項目經理的蘇志雄要與隊友同工同寢,還要統籌安排材料的存放、項目的進度、房屋的質量,更要考慮施工人員的身體狀況和人身安全。他才是最苦最累的人。正是憑借對綠色環保房屋的堅定信念,蘇志雄帶領幾十名工人克服各種困難,圓滿完成了項目的施工建設。
沙漠中綻放的這朵“白蓮花”以其美麗的造型、宏大的氣勢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不少人尋到蘇志雄的電話進行咨詢。他每次都不忘強調:“新型房屋不僅僅是漂亮,更重要的是綠色和環保。”如今,響沙灣沙漠蓮花酒店是“中國首家低碳度假酒店”,被人們稱為“會呼吸的房子”。
挺進贊比亞
把中國的綠色環保新型房屋建到國外,一直是蘇志雄的夙愿。
2011年2月28日,北新房屋與贊比亞政府簽下合同,為其建造4500余套新式住宅。這是北新房屋在海外簽下的最大一單,被視為出口業務的重大突破。公司上下欣喜不已,個個摩拳擦掌。
蘇志雄也不例外。不過,女兒馬上就要出生,做丈夫的豈能遠走?蘇志雄跟妻子軟磨硬泡。他哄妻子說:“出外工資高,至少能給孩子多買幾袋奶粉。”最終,妻子答應了。
為了理想,蘇志雄毅然吻別了剛生產不久的妻子,懷里揣著剛滿月女兒的照片,踏上了飛往贊比亞的飛機。蘇志雄暗下決心:一定要讓中國的新型房屋牢固地立在贊比亞的土地上,立在贊比亞人民的心中。
一流的口碑要靠超一流的質量。工廠化生產出的組件,能否拼裝出高質量的房屋,關鍵要靠嚴格規范的現場施工。蘇志雄將技術交底材料發放給施工班組長,將組裝標準、流程、操作要領等內容細致講解一遍,關鍵地方還親自示范。在施工現場,蘇志雄一刻不停地巡視,哪怕是烈日高照、氣溫高達40攝氏度的中午也不例外。如果發現某個細節做得不到位,他會立刻指出:“房屋質量代表中國臉面,不能給中國丟人。”
人要有骨氣,房屋也需要“骨”氣——新型房屋的堅固安全關鍵要靠龍骨拼裝的骨架。國內的龍骨是在廠房內用專門設備進行拼接的,可在贊比亞并沒有這種設備,如何保證龍骨拼接的質量?深思熟慮之后,他決定自己設計制作一套拼裝設備。將復雜精密的設備簡化成由螺桿、鋼管、卡件組成的簡易設備,難度可想而知。圖紙畫了一張又一張,樣品改進了一次又一次,在酷熱高溫、蚊蟲亂飛的工地上,蘇志雄廢寢忘食,埋頭苦干了兩天兩夜,最終制作出了簡單易操作的拼接設備,不僅保證了拼接的高質量,而且將拼接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一。
除了技術指導外,蘇志雄還要驗收材料,指揮卸貨搬運。這是他最緊張的時候,一遍遍的“小心”、“慢點兒”、“be careful”,提醒大家不要野蠻搬運。看到他小心的樣子,有人開玩笑說:“蘇指導,你像愛惜眼睛一樣愛護這些材料,對自己卻一點都不愛惜,一星期也不洗一次澡,中午頂著太陽也要巡視,都曬成黑人了。”蘇志雄笑而不答。
兩個多月后,荒蕪的土地上豎起了一座座美觀漂亮、整齊劃一的房屋,不僅獲得了業主的高度稱贊,而且吸引了一大批當地百姓前來參觀。他們紛紛驚訝:房子原來可以這樣建,房子原來可以建得這么精美別致。北新建材的新型房屋在贊比亞一炮打響。
2011年春節,蘇志雄回國。女兒看到“又黑又瘦”的爸爸,竟然嚇得直哭。“希望女兒長大后能理解和支持我的夢想吧。”蘇志雄無奈地說。
編輯/伯倩 chinasoe@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