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來,黃春強、黃春寧兄弟倆在十萬大山中默默守護著家家戶戶的光明,成為最耀眼的燈塔
山高谷深,連綿起伏,一眼望不到邊際……
廣西十萬大山深處,有一個廣西防城港十萬山華僑林場,總面積98.8平方公里,散居著2026戶人家,居住著包括僑民在內的壯、漢、瑤等民族共1.25萬人。他們之中,有一對親兄弟,黃春強、黃春寧,一個36歲,一個32歲。身為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防城港供電局十萬山華僑林場營業點農電工的兄弟倆,1999年開始便擔負起了林場的供電和維護工作,一干就是15年。
15年來,兄弟倆風里來雨里去,足跡踏遍了十萬山的每個村落,默默守護著大山里家家戶戶的光明。因為總穿著橘黃色的工作服,“中國南方電網”標識鮮明地印在胸前,鄉親們都親切地稱呼他們為“南網兄弟”。
“再苦,也要留在大山”
華僑林場是廣西越南歸僑的安置點之一。1978年至1981年,越南歸難僑民在戰亂中輾轉回國,在十萬山華僑林場安置了約3831名越南歸難華僑。由于交通不便、安置土地少等歷史原因,他們的生產生活仍然比較貧困。
黃春寧、黃春強兄弟的父母就是當年越南排華的歸國華僑。兄弟倆一個3歲歸國,一個在十萬大山土生土長。十萬山林場方圓98.8平方公里,黃春強、黃春寧負責2026戶人家的抄表、收費,維護7公里的35千伏線路、40多公里的10千伏線路以及大量的400伏線路,共有26個臺區,常常一天要走近10個小時。這樣的工作量,加上毒蛇猛獸出沒、山路艱險,對于本地人也是個苦活累活。15年來,兄弟倆走爛了幾十雙鞋,報廢了4輛摩托車。
十萬山林場屬于“雷區中的雷區”,只要具備搶修條件,每次遇到停電,他們都當天檢查,當天搶修,當天復電。趟水過河時,哥哥黃春強就背著弟弟黃春寧,為的是讓他身體保持干燥,可以安全上桿作業。
十萬山里的隘腳村,因為一路上山勢險峻路況又差,被稱作“絆腳村”。每年7月、8月,暴漲的河水就把通往村里的唯一的機耕路淹沒。水如果只是齊膝齊腰深,兄弟倆卷起褲腳或是脫了長褲就能趟過去;但如果水太大太深趟不過去,他們就舉起砍刀臨時開路,從高處的山腰繞過去。這樣一來,往往要多走出一倍的路程。
2011年9月30日,“納沙”,“尼格”接踵而至,十萬山多處樹枝被折斷后搭在線路上,有的供電設施還被雷擊壞,造成隘腳村多處停電。因為不清楚故障點在哪里,兄弟倆只能騎上摩托車,走走停停,沿著山路去找。
“風吹得眼睛睜不開,我們兩個人騎在摩托車上,車上還載著四五十斤重的工具,開在路上感覺都要飄起來了。”黃春寧說,“不時有大風吹斷樹枝,當時非常擔心被刮倒的大樹砸中。”大雨過后的機耕路泥濘不堪,摩托車多次打滑側翻,兩人的膝蓋、小腿多處被碰傷。平時只需走40多分鐘的山路,這次兄弟倆走了兩個多小時。在接近隘腳村時,終于發現了故障點,原來是兩串懸式瓷瓶被雷擊穿導致停電。
狂風暴雨中,兄弟倆花了兩個多小時,終于把電送上了。晚上8時多,暮野四合,天地一片漆黑,村里卻燈火點點,電視機里傳出陣陣樂聲。兄弟倆離開村子時,感激不已的村民們打著電筒送了一程又一程。
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防城供電公司總經理周山介紹說:“這個營業點條件艱苦。如果在城市里,2000 多戶的抄表工作,一個人大半天即可完成。可在這群山環繞、交通不便的十萬大山里,就得花六七天。其實,在這兩兄弟之前,十萬山片區也有人做過電工,但沒過多久就受不了了。”
15年里,他們倆早上8時出門抄電表、收費,維護、檢修線路,往往下午4時許才有時間吃午飯。餓了,吃點餅干;渴了,喝點山泉水。
由于偏遠落后,十萬山大多數青壯年選擇了外出打工,“外面的錢好賺”。跟這對兄弟年紀相仿的玩伴、同學紛紛背井離鄉,留守在此的多是老人、孩子以及女人。“你們一個月才賺千把塊錢?不可能吧?”從外面回來的人得知兄弟倆的境況,驚訝得瞪圓了眼睛。
然而,兄弟倆從來沒有想過離開:“再苦,我們也要留在大山。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義務為這片土地做點事情。”
“再忙,也要幫助鄉親”
“平日里,你們是怎么樣服務這里的村民的?”
兄弟倆說:“我們并沒有想過到底應該怎樣去對待客戶,也沒有把天天面對的這些人當成客戶,他們只是我們的鄉親。給自家人辦事,自然不分內外。幫助他們,就是幫助親人和朋友。”
每次搶修,兩個人都如同搏命一般。“我們只想早一點復電,就不會讓等電用的老人和孩子心慌,就不會讓小賣店冰箱里的雪糕融化了,否則就得損失好幾百元錢。”
留守在大山里的老人和小孩都缺乏用電常識,讓兄弟倆特別牽掛。他們常常不厭其煩地給老人和孩子們講解安全用電常識,叮囑鄉親們如果碰到用電問題,就直接打他們的電話。
有一次,兄弟倆跑了10公里路,發現故障的原因不過是燒壞了一根保險絲。還有一次,一位阿婆拿出用了好幾年的手電筒,讓兄弟倆幫忙修理。“手電筒也帶一個‘電’字,找你們兄弟,沒錯吧?”
黃春寧禁不住笑起來,拍著胸脯跟阿婆打包票:“阿婆您放心,一定給您修好!以后有事您就找我們哥倆!”
回憶起這件小事,黃春強也笑:“‘電器’修好了,看到阿婆的高興勁兒,再累我們也開心。”
像這種本不屬于他們的工作占去了兄弟倆很多時間,他們卻有求必應。對于他們來說,這是舉手之勞;對于家里只有老與小的鄉親來說,這就是最難的事了。
在村里,不管走到哪里,兄弟倆都是最受歡迎的人。每到吃飯時間,鄉親們爭著把他們往自己家拽:“來,喝兩口吧!”黃春寧清楚地記得,最多的一次他自己連吃了五頓午飯。
在兄弟倆看來,金錢固然重要,可父老鄉親的認可不是金錢可以買來的。他們在工作中得到的快樂與尊嚴,鄉親們給予的信任與支持,對他們而言就是世上最好的回報。
“知道什么讓我最快樂嗎?”坐在營業點外面的大樹下,少言寡語的黃春強說,“每次搶修,去時一片漆黑,回來的路上,燈光就在我倆身后亮著。這時候,我就很有成就感,就感到無比的幸福。”
“如果青山可以開口,就會把這對兄弟奉為自己的守護神。整整15載,隱忍寂寞,相伴清苦,行走山間,排險搶修。千般難,比不上村民一抹微笑;萬般苦,消散在燈亮那一剎。”這是“感動南網”十大人物評委會為黃氏兄弟撰寫的頒獎辭。如今,這兄弟倆已成為南方電網公司30多萬員工中最杰出的代表,成為八桂大地上一個最耀眼的精神燈塔。
編輯/伯倩 chinasoe@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