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微笑的人離成功不遠,雖然不知道這成功的步伐有多大,至少我們都明白微笑是人際間最好的籌碼。人與人之間有了微笑就少了距離,即使是陌生人,微笑會讓彼此增添一份似曾相識的熟悉,甚至,仇人也可一笑泯恩仇。浩瀚塵世的百態生活,同一種表情在不一樣的心態里寓意各異, 有的微笑叫做開心,有的微笑叫做感恩,有的微笑叫做友善,有的微笑叫做幸福。
1996年,一本雜志的封底刊登了一位意大利婦人的肖像畫,其形象端莊、典雅、大方,臉上的笑容矜持且神秘。那份韻味非常的微笑極大磁性地吸引了我。她就是《蒙娜麗莎》,達·芬奇的遺世杰世之一。這是我第一次邂逅《蒙娜麗莎》。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我總愛在燈光下、陽光下細細揣摩它,像看現代化的二維動畫,我以不同角度都能看到肖像中人物的不同微笑表情,從嫵媚到如夢如幻,亦真亦假的神韻,那是一種神秘莫測難以捕捉的變化,說不清是畫家技藝或是角度問題!這份神秘又給了我無限的暇想,想像微笑背后與之關聯的某種層次的生活,想像畫中人物在生活中處于某種情緒懷著某種意念。想像沒有界限,所以想像很快樂,有時我也在想畫中的婦人是否也如我有某種想像,因為她是如此地快樂,只是這種快樂含蓄得幾近平靜與安詳。
后來才知道,熱衷研究畫中微笑的不止我一個,幾百年來全世界多少人對畫中的神秘微笑孜孜以求,才有了關于蒙娜麗莎身份的千百種傳說。然而較為中肯的只有一個:她是意大利佛羅倫薩布商弗朗切斯科·德焦孔多的妻子,盡管這是一個并不確定的答案,我仍然愿意去掉之前的種種猜傳,取此一“瓢”,因為她胸前擱的是豐腴細嫩的雙手, 這符合她身為商人之妻的推理。意大利國家走的一直是資本主義道路,商人屬于有產階級,就常理而論也只有有產階級的貴婦人才能如此養尊處優地幸福微笑。整幅畫像無論從哪個角度,我們看到的都是蒙娜麗莎在微笑,有考證說,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2%的憤怒。也許這種說法過于自愿與牽強,卻是把畫中的微笑評得恰如其分,可揣想,這是一位幸福的商人婦,因為幸福,她的神韻里高興多于厭惡、恐懼和憤怒。換而言之,就因為她微笑得幸福,才值得這么多年來人們的不懈破解。假如肖像中人物的表情是厭惡、恐懼、憤怒居多,我想人們肯定一目審之,棄而不復,最多也就贊嘆達.芬達的精湛畫藝,絕不會有后人為一睹《永恒的微笑》而擁擠展館,也不會有后人為考證畫中人物大費周章,它更不可能成為法國巴黎盧浮宮的鎮館之寶。幸福無價,微笑無價,幸福的微笑值得舉世矚目,《蒙娜麗莎》的微笑是最有力道的應證,因為這份微笑現已成為世人愜意的視覺享受及向上的精神追求。
然而,并不是每一份微笑都能以優越的物質生活來鋪就,患患紅塵角落里總有一些微笑叫你猝不及防,它錄入眼簾直射心房時,會在瞬間撥動所有神經,讓你百感交集!
我喜歡街角那個巨顱兒的微笑,因為那張卡滿垢污的畸形臉上沒有任何虛偽和做作,那是所謂:人之初,性本善的原版。緣于我掉落一袋面包,被疾馳而過的車輪軋扁,撿起后我打算把面包塞進路邊的垃圾箱,巨顱兒不顧車流危險沖過來朝我伸出雙手……微轉方向,我把面包放在他手上,那雙原本忑忐及渴望的眼睛里立刻布滿欣喜!幸福不一定就得高富帥,白富美,知足的人最幸福,我相信那一刻巨顱兒是幸福的。人類以不同狀態生活,用不同的方式向社會索取,是居高厚俸抑或天涯浪漢在自然面前皆無貴賤之別,不同的是生活背景,造就了不一樣的人生,限定了心欲程度的高低,決定了追求的目標各異。同為血肉之軀,有可怕的人心不足,有可嘆的朝夕難安,有可悲的先貴后賤,還有可愛的感滴水之恩。但無論哪一種人生,內心都有一座桃花源,在面對心欲滿足時真情流露。
以后,每步行至他綣居的街角總能看到巨顱兒張著顎裂的上唇露出他最燦爛的笑容,這份笑容每每讓我的內心受到情緒的猛烈沖擊——這是卑微者的滿足——亦是一份廉價卻最真誠的感恩——一份純粹為曾情的滴水之恩感懷的微笑。他的人生多么渺小,渺小到輕易能知足、感恩。這是最原始的人性,心野不被世俗膨脹時,是能為一頓飽餐而感恩戴德的!為犒賞他的知恩圖報我時常再給他遞塊面包、餅干,看他邊吃邊笑逐顏開朝我點頭,我由衷地快樂著,感覺世風日下的人道里能這樣被需要和感恩是一種安慰。
后來,生活在左沖右突中沉浮,郁悶難解之際我會拿上點食品去看他,我知道這個時候我的用意已偏離最初軌道,在無聲卻有形中做著不為人知的交易,但我絕與擲食物逗猴耍雜技的看客不同心意,我只是常常尋思:在看似正常的成人世界里能有多少張臉會對你真誠潔凈地微笑?是否這世界本末倒置了:狂妄虛偽的正常人不正常了,不懂問塵寰消長的不正常人反而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