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驟然響起,不同的是,這次是座機,而不是前天的手機。仍然是那個略顯蒼老,但卻清晰有力的話音:“我是前天打你手機的市二院外科劉主任,你今天有空嗎?”
我略略猶疑了一下,不敢貿然答應,因為從未謀面,只是聽他在電話里自我介紹過而已,前天借故拒絕了他的來訪,但今天覺得不宜再次拒絕,最終還是決定約他來家里一坐。放下電話,我滿腹狐疑地對家人說,是前天打我手機的,自稱市二院外科主任的那個人,他說是受人之托,要轉交一本書和一封信給我,還特地言明一定要親自面呈于我。他怎么會知道我的手機和家里電話的號碼呢?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會不會是……家人則安慰說,不用擔憂會遇上壞人或被詐騙,不就是人家要專程送書信來嗎?見一見不就立馬見分曉了嗎?倘若真的涉及到關于錢財詐騙的事,我們不要輕易上當不就可以了嗎?
過了不久,手機響了,他說已到我們約定的小區門崗那里。我趕緊前去迎接。一到崗亭,只見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正與保安笑容可掬地閑聊著,看我像是他要等的人,動作麻利地掏出手機撥打了一下號碼,見我正茫然不知所措地想要接手機,他則笑著說是他打的,不用接了。噢,噢,這幾天我一直在肚子里打嘀咕,擔憂怕被騙子騙了,真是笑話,人家現在還小心翼翼地用手機驗證你是不是壞人呢!
回到我家客廳入座后,我不解地詢問劉主任從何得知我的手機號碼和家里電話,老人淡然一笑,說他前幾天受住在香港的同學之托,特意專程去了一趟師院圖書館,代表同學戴醫師捐贈書籍,順便查詢了我的聯系方式,因為我是師院的教授,應該一查學校通訊錄便可得知。老人從隨身攜帶的簡易塑料袋里取出一封信和一本厚如磚頭的大書,說是他的同學戴醫師從中學母校的校刊上得知我前段去舉辦了一次講座,他的同學特別喜歡我所講的關于作文標題設計和結構布局的內容,要我務必把講稿復印件轉遞給他。信是用繁體字寫的,而且是現時不常見的豎寫格式,嚴格著規定,從右往左,一字一字,一豎行一豎行地書寫的。信上還說:“我學醫行醫出身,一生兼多行業,晚年雖勤于筆耕,自知只是一名揮毫涂鴉者。盼得教授指導,能獲寸進。”行文謙恭有禮,話語虛心有加,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言。隨信還夾付了一張名片,上印幾個頭銜:海峽兩岸文化協會會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等。名片右上方精心影印了戴醫師光彩照人的頭像:天庭飽滿光潔,目光深邃睿智,正含笑親切地望著你。名片背面排列有序地影印著戴醫師已出版的10幾本專著的封面。我與戴醫師素昧平生,未曾謀面,且為晚輩,先生卻不以為然,仍施以君子之禮,實令我等汗顏。
與劉主任的閑談中得知,戴醫師懸壺濟世之余,還結合臨床實踐,勤奮筆耕,已在兩岸三地出版《相貌與疾病》、《性病治療法》、《抗衰益壽法》、《茶苑與健康》等暢銷書籍;所贈大書《醫學常識漫談》為近作,是他晚年自學電腦,在網絡上開設同名講座,于廣受好評的贊譽中出版面世的。全書200多個專題,從維護身體健康,防治常見疾病,到日常生活中如何落實正確的醫學知識,涉及廣泛,通俗易懂,確是一本養生保健的好書。
劉主任與戴醫師系醫大同窗,今年皆高壽七十有六,仍精神矍鑠,耳聰目明;明年是他們大學畢業50周年,已相約屆時在福州聚會。我仔細端詳劉主任的容顏,除了頭發花白,額有皺紋,但臉色紅潤,腿腳利索,絕無老態朧腫之感。我也已到退休年齡,雖然比劉主任年輕了10幾歲,但精神狀態與其相比,真真是差了一大截,趕忙請教養生之法,老人仍淡然一笑,說只要做到幾個字就可以了。那就是:“大肚能容,姿顏常笑;口要空,肛要松;四肢須勤快,頭腦不空閑。”也就是凡事多容忍,臉上常微笑;飲食有節制,消化保暢通;手腳應活動,思維常運作。老人用簡短話語稍微作了解釋,言罷起身告辭。
我送老人到公交站,剛才他也是坐公交來的,然后走一段路到小區門崗。目送老人手腳麻利地上了公交,我內心感慨萬千:古人說過,“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然而,我剛才與老人的簡短交談,何止勝讀十年書啊,那可是受用一輩子的箴言讖語!有的人一生或許你與他只交談過一次,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言談舉止,卻會清晰地永遠銘記在心;有的人一生或許你永遠無法與其當面交談,但他的善行睿智,他的心靈輝光,卻會如影隨形終將影響你的一生。這些都是陌生的友人,心靈的至交,都是永遠鐫刻心扉的真誠的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