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在研究民族宗教文化過程中,見到馬元章曾收藏的經典和撰寫的阿文書法、漢文書法和繪畫,對其有了新的了解和認識。
馬元章(1853—1920),字光烈,是中國伊斯蘭教哲赫忍耶教派第七輩教長。他勤勉好學,聰慧有智,自學成才,精通阿文、波斯文和漢文,功底深厚,閱歷豐富,樂于進行回儒對話溝通,深諳為人處世之道,善于交際聯絡,處事務實謹慎,積極倡導民族團結的教派團結,是一位被稱作“馬善人”的社會活動家。經他20年的苦心經營,使哲派從清廷殘酷鎮壓的頹勢危局中恢復過來,走上了繼馬明心、馬化龍之后的第三次全盛時期。
《穆罕麥斯》是馬元章收藏的經典之一,據傳這部經典是哲赫忍耶始傳人馬明心從也門帶回來的一部經典(圖1—1)。《穆罕麥斯》常在舉行宗教禮儀的場所被隆重地齊誦,音調鏗鏘,抑揚頓挫,別具風格,發人深省。這部經典為牛皮封面,內頁有幾段文字為黃金點綴(圖1—2),內頁有馬元章親筆題寫的詮釋文字(圖1—3)。這部經典是埃及穆罕默德·謝里夫丁·蒲綏里、波斯毛拉威·臺巴迪喀尼·圖希著,以穆罕默德為中心主旨的長篇抒情詩,共10章160首,每首5行(韻),800行,末句收尾的一個字母,全是“咪目”,這是先知穆罕默德全名的起始字母,又是全名的凝縮略寫。
《麥達伊哈》是馬元章收藏的第二部經典(圖2),這部經典是謝赫·艾哈默德·伊本·賈希姆著,是一部阿拉伯文的贊圣詩,共8章節,每章節都以不同的贊語,頌揚穆圣一生業績。據傳也是哲赫忍耶始傳人馬明心從也門帶回來的一部經典。馬明心早年喪父,依其叔父為生,因年荒遷居榆中馬坡,后定居河州大西關。6歲進清真寺學習阿拉伯文,9歲隨叔父于1728年沿青海、新疆、中亞絲綢古道徒步前往麥加朝覲。途中突遇風沙,叔侄失散,馬明心幾經輾轉,流落中亞布哈拉,居住在“伊斯哈格耶”派道堂做工,后隨該道堂長老到也門扎比德,為穆罕默德·布魯色尼道堂收留,在導師阿卜杜勒·哈里格·阿齊茲·米斯加吉的指導下,攻讀經典,學習蘇菲教義,履行道乘功修數年。其間先后去麥加朝覲11次,并向一些著名學者求教,受益頗大。據傳,馬明心回國時,老師對他說:我們的教門在也門已傳了7代,第一代是穆哈因丁,第二代是白哈烏丁,第三代是塔朱丁,第四代是海祖勒·巴格,第五代是海祖勒·齊塞依尼,第六代是阿卜杜勒·哈里格,第七代是穆罕默德·布魯色尼,現在我們不再傳了,你回中國后再分傳八代,道統就終止了。臨行時老師還給他送了《卯路德》、《穆罕麥斯》、《麥達伊哈》等經籍和念珠、拜氈、手杖等傳教憑證。
拱北繪畫,清代晚期,馬元章開始籌劃建設哲派歷代教長的拱北,這幅拱北畫(圖3),就是他那時的作品,當然這幅拱北畫也相當于今天建筑物的效果圖。民國初年,馬元章通過郭南浦,得到了甘肅督軍陸洪濤、省長張廣建的賞識與同意,將曾祖父馬明心的尸骨從石鄉老祖墳遷出,葬于蘭州東梢門,修建了拱北隨后在馬明心遇難之地和蘇四十三、韓賽里麥(馬明心的義女)犧牲之地,率眾舉行宗教活動,誦經悼念,并坐上張廣建贈送的綠呢大轎,周游蘭州市,一時轟動金城。在這幅畫上共繪有十三道宗拱北(馬化龍)、云南道宗拱北、云南三道宗拱北、汴梁道宗拱北等四座拱北,可以看出拱北繪畫應該是兩幅或是三幅,但已不能確定,其他幾幅由于殘酷之歲月已經湮滅。這幅畫畫面上柔和典雅的色調、細膩精致的筆觸和精美的民族建筑,畫中深沉的色調表達了歷史的久遠感,顯然這幅畫采用的是中國傳統的山水畫的技法,把古典繪畫在造型與技術上的特征和主題所要求的氣質與精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阿文書法是馬元章的擅長之作,書體點線分明,秀美飄逸,輕松活潑,富有生氣。我見到這幅馬元章的阿文書法其內容是:“除了我,難道你也向真主求恕饒嗎?”,落款是“穆罕默德·賽里木”(圖4)。 據傳馬元章絕大多數字畫落款都是“勒雅潤迪尼”(教門的花園),只有很少的字畫踏上了“元章”的小圓圖章,落款“穆罕默德·賽里木”的,是在1911年為慶祝推翻滿清王朝時所特寫的,當時僅寫兩三幅,存世極為罕見,也極為珍貴。
漢文書法,在馬元章漢文書法里有草書和楷書,我見到的是一幅楷書書法(圖5),從內容上來看,是一幅懺悔詞,“日落西山昏一世,光陰悠忽三十年。”“空活六八無一成,罪孽日重如隴山。”訴說時光飛逝,活了近68歲了,還有很多事情沒完成,感覺到負罪感。但話又說回來,經他30年的苦心經營,使哲派從清廷殘酷鎮壓的頹勢危局中恢復過來,走上了全盛時期,應該說心滿意足了,是可以放手歸真去了,“心志已足無遺憾,啟手啟足貴大羅。”馬元章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研究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博覽諸子百家和史籍文物,用精煉的語言寫出了中華傳統詩詞和書法,在這幅漢文書法里就應用了“天道”、“扶櫬歸”,“大羅”(即大羅天)等很多道儒詞語。這幅漢語書法從其內容和所落的年款看,應該是1919年的作品,也是馬元章的晚年作品。
從上述收藏的經典和書法繪畫中可知哲派教長馬元章通曉伊斯蘭教經訓典籍,擅長阿拉伯文書法、博覽諸子百家和史籍文物,是哲赫忍耶歷代教長中兼通漢、阿兩種文字并有論著的唯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