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利維亞銀幣是明清時期閩南流通的西班牙拉美屬地貨幣中的主要幣種。早期玻利維亞銀幣與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的墨西哥、秘魯等地的鑄幣圖案相似,但是在鑄地標記上有所不同。西屬玻利維亞銀幣鑄造數量雖然不少,但在閩南一帶卻流入不多。玻利維亞獨立后的貨幣更是獨具特色,其發行的貨幣圖案、貨幣名稱、貨幣單位都采用拉美民族解放英雄玻利瓦爾的形象或名字。
玻利維亞位于南美洲中部。十三世紀這里為印加帝國屬地,1538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542年玻利維亞被并入秘魯總督轄區,史稱上秘魯,1776年加入拉普拉塔總督轄區。玻利維亞擁有豐富的銀礦資源,西班牙統治時期,儲量豐富的波多西銀礦被發現并開采,1545年在波多西山下建成了白銀之城——波多西,大量的白銀從這里流向世界各地。1574年,西屬玻利維亞造幣廠在波多西設立,西班牙人從利馬運來鑄幣設備在這里大量鑄造銀幣。
波多西造幣廠早期鑄造的是一種與西班牙本土“塊幣”圖案相似的“塊幣”。該幣正面為十字圖案,背面是早期西班牙國徽(圖1),這種樣式的銀幣鑄造時間從十六世紀末期至十七世紀早期。隨后改版鑄造與西屬秘魯圖案相似的“塊幣”,其正面主圖案仍為十字架圖案,背面是西方神話中的海格拉斯雙柱及海浪等,這種圖案是后來的西屬美洲雙柱雙地球幣面圖案的一種過渡形狀(圖2)。
波多西(potosi)在西班牙文中的第一個字母是“P”,因此玻利維亞“塊幣”的幣面均鑄有其鑄地標記“P”。其后鑄造的西屬玻利維亞雙柱地球幣(圖3)及雙柱國王頭像幣(圖4)的鑄地標記則是“PTS”的合書體,即potosi的縮寫。與西班牙美洲屬地的墨西哥和秘魯不同的是,西屬玻利維亞雙柱地球幣的鑄期較短,鑄期為1767年至1771年,鑄造時間僅僅4年,因而鑄量不多;西屬玻利維亞雙柱國王頭像幣的鑄期為1773年至1825年。
1825年8月6日,玻利維亞脫離西班牙的統治宣布獨立。為紀念反抗殖民統治的杰出領袖玻利瓦爾,新成立的共和國以玻利瓦爾的名字命名為玻利瓦爾共和國,后來改名為玻利維亞共和國。玻利瓦爾(1783—1830)是南美洲民族獨立戰爭中最為重要的領導人,也是南美共和制度的奠基者。為了紀念這位功勛卓越的革命者,他被授予了“解放者”的稱號。不僅玻利維亞共和國國名采用他的名字,玻利維亞的貨幣圖案、名稱等也是采用玻利瓦爾的名稱。以玻利瓦爾的肖像作為貨幣上的人物圖案,是迄今世界上流通時間最長的偉人肖像貨幣圖案之一。
玻利維亞獨立后于1827年開始鑄幣。獨立初期幣名為“Sol”(即索爾),“Sol”在西班牙語里面是“太陽”的意思,印加帝國崇拜太陽神,因此玻利維亞將太陽作為貨幣名稱。
這枚標注鑄造時間為1833年,幣值為8S(即8索爾,S是Sol的縮寫)的玻利瓦爾頭像銀幣,幣面加蓋有用于菲律賓流通的戳記(圖5),該幣正面鑄玻利瓦爾側面頭像,上面加蓋有“Y·II”(代表伊莎貝拉二世)的戳記,邊緣環鑄西班牙文“IIBRE POR LA CONSTITUCION”;背面中間是駝羊、棕櫚樹等組成的圖案,邊緣環鑄國名“REPUBLICA BOLIVIANA”(即玻利維亞共和國),鑄地標記仍沿用“PTS”的合書體。
1864年玻利維亞進行幣制改革。貨幣進制改為十進制,貨幣名稱改為“Bolivianos”,即Boliviano加復數S,意為“玻利維亞諾”,貨幣符號改為“BOB”。輔幣使用“Centavos”(分),進位是1玻利維亞諾等于100分。幣面為富含玻利維亞特色的國徽圖案(圖6),盾徽的中間為橢圓形框,框內由太陽、山峰、棕櫚樹、駝羊、谷物等組成。兩側設置三面國旗;橢圓形上端鑄有一只象征力量和自由的大兀鷹;下方的九顆星,則代表玻利維亞當時的9個省。
西屬玻利維亞銀幣是十六世紀末開始的世界環球貿易中的一個主要幣種。1879年至1882年,玻利維亞在與鄰國智利的太平洋戰爭中失去出海口,并成為一個內陸國家。由此玻利維亞的經濟及貿易都陷入困境之中,直至如今玻利維亞的經濟亦一直在艱難中行走。這些流入閩南的早期玻利維亞銀幣見證了玻利維亞鑄幣史上的一段傳奇,也是玻利維亞歷史的一段珍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