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0769(2014)11-0067-01
1 中醫與西醫的區別
1.1 起源的地域與時代不同
中醫起源于中國古代,西醫起源于西方近代。
1.2 診斷手段不同
西醫是通過肉眼可見的臨床癥狀和依靠近代、現代檢驗儀器、設備的檢測手段來診斷;中醫是在古代在沒有儀器、設備檢測的條件下,通過望聞問切的多種途徑,更多的找到機體內肉眼看不見的、甚至連儀器也無法檢測的問題,結合患者表相,來做出診斷。
1.3 治療方法不同
西醫主要是對可見的感染炎癥和外科類疾病,利用近代以來發現的抗生素或外科手術方法來治療;中醫是利用古人統計的和自己發現的各種天然成分的功能特性來治療各種疾病。
1.4 治療特點不同
西醫治療主要針對局部病灶,注重的是想把病原微生物通過抗生素和化學合成藥物殺死,不太注重患者機體;中醫的特點是根據宏觀的哲學原理,用多種天然成分的功能特性對病癥、病因、病根和機體進行綜合的調理治療,注重的是機體本身抵抗力的薄弱環節和自身臟器功能問題,治療調理的目的不僅讓機體抵抗過疾病,并抵消疾病對機體的危害,讓機體在與病原共存的環境中可以不得病,不太注重病原微生物。
2 正確簡單的認識和了解中醫理論及中醫
絕大多數人不了解中醫,不去了解中醫理論,也看不懂中醫理論,并對中醫及中藥存在誤解,嚴重影響著人們對中醫、中藥的重視、研究和應用。很大程度上耽誤了中醫、中藥為人和動物造福的卓越貢獻。絕大多數人患了病都不加思考的去找西醫檢查,并用西藥治療,認為這樣最先進,療效最快。都說“西醫治疾,中醫治根”、“西藥治病快,中藥見效慢”。
中國先人是用一個宇宙共同的自然規律來解釋各個具體事物的。“凡事必求其本”,“生之本,本于陰陽”。陰為生成物質的實質,有形,其性柔。陽為生成物質的能量,無形,其性剛。五行是金、木、水、火、土。陰陽學說解釋宇宙的起源,五行說明萬物的特性。人體生命的產生和特性當然也符合陰陽五行學。
傳統中醫是用陰陽五行、精、氣、血、津液、臟象、經絡全方面來了解人體和疾病的。所以中醫能把人體和疾病用萬物共同的哲學理論來作為正確的指導思想,可對發病做出從內因、外因、病根和表相的綜合全面分析。
具體到人體,表為陽,里為陰。背為陽,腹為陰。腑為陽,臟為陰。五行的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人體五臟六腑當然也符合相生相克的哲學辯證法原理。五臟是心、肝、脾、肺、腎,六腑是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
中醫治療效果不能用“快慢”來評估。經常有人睡了一覺起來后脖子歪了,其中一側還疼痛,“落枕”。只能去找中醫,有事被中醫用手一把就推拿好了。有的人背部出汗后被風吹了,咳嗽或皮膚出風疹,西醫檢查無病,實際上病癥很明顯也很難受,找中醫查有病,經把一次火罐后好了。比如頭部受風后一側頭痛,西醫無藥可治,中醫一針扎下去,過半小時后就不疼了。現在大家感冒了,去醫院西醫大夫開的藥大多數也是中藥,抗病毒中藥效果更好,而且見效也很快。例如,清開靈、雙黃連等。
3 簡單正確的認識中藥
中藥就是中醫利用天然成分的四色、五味具有的陰陽、寒熱、補、祛、養、通等特性,根據機體臟象、精、氣、血、津液、經絡出現的虛(陰陽)、寒、熱、邪問題和外因如風、火、濕、冷、驚、情緒等因素導致的痛、泄、滯、虧等問題,尋找相對應的成分,針對病癥、病因、癥根,遵循君臣佐使的思維將相輔相成相制約的各種作用成分按照經驗或前人統計的一定比例,再經水制法、火制法或水火同治法的炮制方法炮制而成的方劑。如黃體多糖顆粒、羚羊感冒顆粒、三黃片、三七片、丹參片、脈絡寧、維腦路通片、牛黃解毒丸等等。
不要錯誤的說,中藥作用不強烈,也不要說中藥無毒副作用。大麻的止痛作用是最強的,麻黃的平喘作用也很強,止痢草治療腸炎腹瀉效果非常顯著,頑固性便秘用了許多藥不見效時用蓖麻油一定見效,砒霜、杏仁用量不對就是致命的毒藥。魚腥草、蒲公英都含有很好的抗菌成分,白頭翁含有抗真菌成分。
4 現代化技術手段對中藥各種成分的提取研究將推動中藥進程
隨著現代化工藝手段應用于中藥成分的提取和單方、復方作用及作用機理的研究,中藥的更多有效成分的明確和分別作用機理的明朗,有助于絕大多數人們更簡單明了地了解和正確認知中醫和中藥重大價值,也就會有更多的人們重視并參加到中醫中藥研究和發展的事業行列中。中藥才可以得到快速的發展應用,為人類和動物造福。
現有研究表明,中藥的重要成分可干預細菌分泌的致病毒力因子,還可以直接作用于毒素將細菌分泌的致病毒力因子中和。例如,黃酮類中藥成分還可以結合在細菌毒素與機體細胞的結合位點上,成功避免了細菌對細胞的侵害。黃芩苷可與細菌毒素直接結合,使細菌無法再與細胞結合定植,細胞也就無法在宿主細胞上生殖。細胞如果不能在宿主細胞上快速增殖,結果必然會被宿主細胞分泌的抗病因子和抗體巨噬細胞吞噬消滅。中藥中還有提升機體免疫因子免疫力作用的成分,如綠原酸。
目前,從大概的方向上說,抗菌急性感染和外科疾病治療應先找西醫,先用西藥。機體體質問題、呼吸系統老出問題、消化系統功能、循環系統功能、心臟、肝臟、胃、腸道、丹、腎臟、脾、胰腺等各個系統臟腑功能出現問題或互相不協調問題,應首先想到去找中醫,盡量使用中藥來治療。
盡量減少西藥的使用,以減少抗生素、化藥對肝、腎的毒副作用,盡量減少如利巴韋林、嗎啉胍等抗病毒化學藥物的使用以減少對免疫系統的損傷。
5 結語
總之,將來隨著現代化先進的儀器設備和新的檢測手段的不斷出新,天然植物、動物、礦物等中藥的各種成分及其作用會被不斷的提取檢測出來,人們就可以像了解西藥一樣直接明了地讀懂某種中藥了。那時西醫們也可以讀懂并運用各種天然成分給患者進行聯合用藥和綜合治療了。
現代化技術手段對中藥各種成分的提取研究將推動中藥進程。但是,更重要的還是要靠更多的人們學會來了解認識中醫和中藥的簡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