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識別與防控是要防止因那些物理、化學、微生物等對人或產品所帶來的的威脅、弱點、影響,以及三者綜合作用而帶來的風險。作為風險管理的基礎,風險的識別評估與防控是企業確定安全需求的一個重要途徑,屬于組織安全管理體系策劃的過程。持續對企業管理范圍內所有危險源進行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可以為消除事故隱患奠定基礎。
1 風險識別評估
在任何一個工作環境中,我們要識別與評估這個工作環境中的危害(四種典型危害),我們要了解這個工作環境中過去發生過什么樣的危害(三種時態),這時,我們可以從以前發生過的事件報告或未遂事件報告中獲得信息,也可以通過來自其它企業的類似的事件報告或未遂事件報告中獲得信息,來幫助判斷可能的物理危害。同時模擬在不同的狀態下(三種狀態),這種危害的發生頻次及危害程度。所以,飼料企業在做風險識別評估時要考慮四種典型危害、三種時態和三種狀態,這些危害和狀態往往是互相之間有關聯的,作為風險防控的前提要素的風險識別與評估,需要在各類風險識別模型中考慮這些內容,以做出準確的判斷。
1.1 四種典型危害
1.1.1 物理危害
各種原料的粉塵泄漏所造成的人員吸入傷害、火災或爆炸、凍傷、燒傷、中毒等。
1.1.2 機械危害
造成人體砸傷、壓傷、倒塌壓埋傷、割傷、刺傷、擦傷、扭傷、沖擊傷、切斷傷等。
1.1.3 電器危害
設備設施安全裝置缺乏或損壞造成的火災、人員觸電、設備損害等。
1.1.4 人體工程危害
不適宜的作業方式、作息時間、作業環境等引起的人體過度疲勞危害。
1.2 三種時態
1.2.1 過去
作業活動或設備等過去的安全控制狀態及發生過的人體傷害事故。
1.2.2 現在
作業活動或設備等現在的安全控制狀況。
1.2.3 將來
作業活動發生變化、系統或設備等在發生改進、報廢后將會產生的危險因素。
1.3 三種狀態
1.3.1 正常
作業活動或設備等按其工作任務連續長時間進行工作的狀態。
1.3.2 異常
作業活動或設備等周期性或臨時性進行工作的狀態,如設備的開啟、停止、檢修等狀態。
1.3.3 緊急情況
發生火災、水災、交通事故等狀態。
我們要對一個企業做風險識別評估與防控,首先我們要了解這個企業所使用原料的安全數據(MSDS),以及這些原料相應的物理及化學屬性,這些信息有助于我們分析這個企業是否存在與原料屬性相關的風險(圖1),例如:容易吸潮的原料更易堵塞管道,從而引起管道破損或其它的后果。或者部分原料混合存放在一起會產生相互作用,從而引發其它風險。除了原料的安全數據(MSDS)以外,我們還要考慮原料的粉塵特性,如最小引燃溫度(MIT)、最小引燃能量(MIE)、極限氧濃度(LOC)等參數。
其次,我們要了解企業的設備設施是否有可能造成原料由于特殊的性狀引發的風險。比如說一臺混合機,在電器裝置防護等級選擇不當時,電機可能會產生火花,而位于混合機上位的配料秤在卸料的時候,可能會產生粉塵,這種情況下MIE較低的原料粉塵就有被引爆的風險。飼料廠的原料如果通過機械火花、研磨、通過摩擦(在兩個較大物體之間長期撞擊而使設備發熱)會產生點燃現象的如:賴氨酸,礱糠,就需考慮火災的風險。比如說,金屬物體掉進攪拌器的攪棒之間,或者落入螺桿或轉動的密封內部,其沖擊會產生足夠的能量,當環境因素(如LOC)滿足條件時,就會引發火災或爆炸。
部分工作場所在風險識別與評估時需要考慮特殊情況,即多重防護失效。我們來舉個例子:某企業利用壓縮空氣輸送粉狀物料,考慮到安全的因素在管道的轉彎處設計了加強,而加強部分由于設計在地坑內,并且沒有設專門的檢修平臺,不利于平時的維護和檢查,粉狀物料長期的磨損后,導致加強被磨損,壓縮空氣將大量粉塵從破損處吹散,形成大面積的塵云,而一臺燃油叉車正好處于塵云中,由于平時不太注意機車排氣管防火罩的檢查,燃油叉車產生的火花點燃了塵云,引起爆炸事故并引發火災。這個例子特別容易出現在很多飼料企業將物料提升裝置布局在原料庫的設計中。我們如果把上述的舉例和美國安全工程師海因里希的理論聯系起來的話,上述的因果關系的每一個點就可以被看成是多米諾骨牌中的一塊,那么,在這個系列中,一塊骨牌被碰倒的話將會發生連鎖反應,其余的骨牌都會相繼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間的任何一塊骨牌,則連鎖被破壞,事故的過程就會中止。
2 風險防控
在風險識別與評估之后,我們要做的事就是防控,防控的目的是要防止并控制已知的風險因素。我們可以將識別評估的可能的風險頻率以及風險一旦發生后的嚴重等級來做一個風險矩陣(表1)。
在上圖中Ⅲ級的風險需要制定一下整改計劃,并由專人按計劃跟蹤完成并評估其有效性,Ⅱ級的風險則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如:2個月)整改完成,Ⅰ級的風險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按受的,則有必要重新設計,并且在重新設計之前要采取額外的措施,來防止風險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