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1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4)10-0015-03
索倫·拉森是丹麥北部德龍寧隆的一位仔豬生產者。2009年10月,他開始使用一種新型的母豬分娩舍,共有14個單獨的寬松產床。這種新型產床的建造由一個創新基金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因此,科學家和其他專家可以根據這種產床的使用情況積累經驗。最終目標是開發一種既不犧牲生產效率,也不影響員工安全的寬松產床。Jyden Bur公司制造的母豬產床長3 m,寬2.10 m。拉森說:“根據我的經驗,這種尺寸的產床對于年齡較高或體型較大的母豬有點太小了,所以我只用在年輕(頭胎到第3胎)的母豬。如果我擴大生產規模,我會做另外兩種尺寸的產床,一種是2.30 m~2.40 m × 3 m,用于更大的母豬,另一種1.90 m× 3 m,用于年齡體型更小的母豬。如果我能使用不同尺寸的豬欄,將會更好地利用分娩舍空間。”
拉森很高興這種母豬產床確實能起到作用,如果有機會擴張,他一定會建造更多這種能提供寬松環境的產床。拉森說:“使用寬松產床的母豬產程更短。母豬能采食更多飼料,并分泌更多乳汁。總之,寬松產床的母豬能更好地照顧仔豬,而不需要我過多干涉。”
1 無需擔心更高的成本
這種寬松的產床建造成本更貴,比傳統產床高出30 %左右。根據選擇的功能和材料,成本會比傳統產床高800歐元左右,但這個價格包括一個更昂貴的地溝通風系統。高價格并沒有使拉森退卻,他說:“新型產床的斷奶仔豬會比傳統產床增加1 kg以上。此外,母豬斷奶時的體況更好,這確保了更好的繁殖性能和持久性。”他繼續道,“另外,和傳統產床相比,使用新型產床后藥物的花費也削減到原來的三分之一。”
去年,拉森的豬場每頭母豬的斷奶仔豬數將近29頭,這是全場平均水平。他解釋說,“寬松產床中每頭母豬平均成活的斷奶仔豬減少了0.5頭,每頭母豬窩產活仔豬數多一頭,但是寬松產床中仔豬斷奶前的死亡率更高。”新型產床在改善斷奶結果方面還有改進的空間。拉森說:“我們在母豬分娩后的第一天在仔豬補料區提供更多的熱量。如果我們可以讓一頭母豬哺乳更多小豬,同樣可以改善這個結果。例如選育母豬的母性和乳頭數。”
2 減少小豬被擠壓
實踐表明,母豬在分娩時更喜歡把頭靠在漏縫地板一頭,但我們不希望這樣,因為這樣母豬背對著入口,導致小豬在分娩過程中被擠壓。
解決方法就是在母豬背后安裝一個更大的保護支架,這樣母豬在分娩時身體抵住欄圈時不會擠壓到它背后的母豬。拉森說:“這樣可以多成活1.5~2.5頭仔豬。補料區外的休息區從一開始就有一塊傾斜墻,幫助母豬躺下來,避免小豬被壓死。”
母豬采用“錯誤”的朝向躺著被證明有更多優點。拉森說:“這樣我們更容易為小豬提供出生幫助和收集出生仔豬,把它們送去吃奶或者送往補料區。大多數時候,我們不需要進入欄圈,我們站在過道里就能接觸到仔豬和補料區。”
在欄圈外面,母豬的攻擊性并不是拉森考慮的主要問題,他補充說,“當然走過的時候還是要多加注意,母豬還是比較危險的。”
3 欄圈的良好功能
日常管理與傳統分娩護理并無區別。拉森說:“我們巡欄檢查母豬是否采食,仔豬狀況是否良好,我們把糞便從混凝土區域清理到漏縫地板處。”母豬通常會在漏縫地板的同一個位置排便,拉森說,母豬喂食的是秸稈,因此糞便連續并能很快通過漏縫地板。他繼續說,它們很快就學會了在漏縫地板那兒排便,所以除了第一天,以后的日子里我們都不需要再從混凝土地板區域清理糞便。豬欄的側墻高1 m。農場工作人員沒法從傳統產床的一個欄圈跨到另一個欄圈。拉森解釋說:“我們必須從豬欄走到過道才能進入下一個欄,但這個不是什么問題。這不像抬腳跨到另一個欄圈那樣困難。”拉森說,“補料區位于欄圈靠通道的位置,我們可以很容易接觸仔豬,因此沒必要像傳統產床那樣頻繁進入欄圈。”
4 需要改進的地方
拉森建議對一些地方需要改進:補料區相對較大,盡管使用了地暖和加熱燈,把覆蓋區域加熱到適當溫度還是比較困難,他說:“如果在母豬分娩初期減少仔豬補料區的面積,需要加熱的地方也就比較小了。”
另外,拉森認為現在干草架太高,會造成秸稈浪費。“秸稈掉落在地上變質,母豬就不想吃了。我們可以改變秸稈堆的高度,這樣可以少一些秸稈掉落到地上。”
除了上面說的,拉森對這個產床裝置很樂觀,他說,“寬松的母豬產床可以經常給公眾參觀。在傳統產床中分娩常會出現因肩傷、分娩時間過長而造成許多仔豬死亡,還會發生母豬突發胃潰瘍或便秘等情況死亡,自從我們2009年使用了新型產床以后,只有一頭母豬因為這些原因致死。”
另外,我不想再受到政策變化的影響。1991年我剛建好定位欄系統的妊娠舍不久,政策就改變了,因此母豬在經歷了一段過渡期之后,必須使用寬松的妊娠舍。□□
原題名:Free farrowing under commercial conditions(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