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哲學家羅素說:“數學,如果正確地看它,不但擁有真理,而且擁有至高的美。”興趣可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培養敏捷的思維力,豐富的想象力。有了興趣,孩子們就會有學習數學的欲望,主動參與探索數學的活動,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在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的同時,切身感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在教學中,筆者從符合兒童興趣的教學入手,通過多種方式展開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進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改變學習方式,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
合理選取情境素材,創設生活課堂
數學教學是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到生活離不開數學,加強學習數學的目的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在教學平均數時,筆者創設了這樣的情景:體育課上,讓體育老師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跳繩比賽,并記下每個同學的成績。上數學課時,按小組來評出名次,前三組每組都是8人,第四組是7人。學生們開始提議,把每個同學的跳繩成績加起來,哪個組的總數多,哪個組就勝利,這個提議剛一提出,就遭到了第四組的反對,他們覺得這樣對他們組不公平,他們組人少。問題就在情境中產生了,如何在人數不一樣的時候,比較整體的水平呢?學生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后探索出用求平均數的方法來比較整體的水平。學生體驗了平均數的產生,理解了平均數的本質意義。教師僅僅通過創設一個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情景,就讓學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數的方法,然后再用這個方法解決生活中其它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感受平均數在生活中的作用,體驗到了學習數學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樂趣。
重視開展操作活動,創設實踐課堂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思維和想象最為活躍,能夠獲得直接經驗和親身體驗,對數學知識的感知最強烈,形成的表象也最深刻。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材增加了學生的實踐活動和動手操作內容,因此,操作活動成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如在教學《分草莓》這一課時,筆者設計了體驗除法豎式抽象過程的活動。老師說:“有15個草莓,每盤放5個,可以放幾盤?”學生可能有很多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如通過乘法口訣,三五十五,可以放3盤;用3個5相加得15,可以放3盤;從15中減去3個5得0,可以放3盤;也有的同學列出除法算式,這時讓學生用15個圓片擺一擺。學生會根據自己的操作過程講出每一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要分的,分成了幾份,哪些是分掉的,有沒有剩余。整個過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了,思路就會非常清晰,最后教師再總結出豎式的寫法。這樣通過操作,通過自主探索,發現余數和除數之間的關系,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創設懸念課堂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疑”是思維的開端,是創造的基礎,是產生求知欲望和興趣的源泉。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從好奇心與感興趣開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巧設問題,制造懸念,誘發孩子的好奇心,從孩子的愛好和興趣出發來設計教學,引導學生去發現、類比、猜想,喚醒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如學習“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時,請學生事先準備好各種不同的三角形,分別測出每個內角的度數,上課的第一個教學活動就是“考考老師”。學生報出三角形中兩個內角的度數,請老師猜猜第三個角是多少度。學生每次提出的問題,老師都回答的準確無誤。學生吃驚了,好奇心和疑問由此產生了:“我們的三角形每個都不一樣,老師沒有見到,為什么每次都猜得這么準確呢?”學生帶著疑問走進數學知識的發現和探索中,通過親自動手實踐發現規律。有的把3個角撕下來,重新拼在一起,有的把3個角的度數都加了起來。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計算等不同的方法,得出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有了這個結論,學生很快揭穿了“老師總能猜對的秘密”。懸念引領著學生積極探索,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感受到了數學帶來的樂趣。
遵循兒童特點,創設游戲課堂
游戲是一項適合兒童心理特點和心理特征的活動,教學中引入游戲,能將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寓于趣味性的活動之中,變得新穎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愉悅的情感體驗,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復習乘法口訣時,學生已經感到非常的厭倦,于是筆者組織學生進行了編青蛙兒歌游戲。先做了9個青蛙的頭飾,戴在孩子的頭上,讓青蛙一只一只的上場,其他同學按青蛙的數目說兒歌: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氣氛立刻熱烈起來了,大家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編兒歌的游戲中來,不知不覺地復習了乘法口訣。
數學處處充滿美,但這種美是潛在的美,需要教師努力地挖掘。作為數學教師,要真誠地牽著孩子的手,與他們一起走進數學樂園,去體驗數學的樂趣,去領略數學的美,升華數學的美,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知識奧秘的興趣。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