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中小企業老板來說,最簡單的法則就是適者生存。譬如老徐。老徐四十多歲,是家建筑設計公司的老板。老徐從不承認自己涉嫌商業賄賂,他認為這不過是建立人脈,拉關系。
做生意就是做關系 凌晨一點半接到黃總電話,叫老徐去娛樂會所玩。黃總是他剛完成的一個項目的房地產副總——這個時間點叫他去,自然不只是為了玩。
“徐總來了?坐!坐!”黃總見了他,熱情地招呼著,還拍了拍身邊的位置。老徐忙擺擺手:“別,別,黃哥,您可千萬別跟老弟來這套。您就還叫小軍,我聽著踏實。”“好,好,就還叫小軍,”黃總轉頭叫服務員再開一瓶洋酒:“今天是老哥我生日,大家聚一聚,高興高興……”
生日?自己怎么不知道?老徐心里盤算著,看來除了買單,明天還得準備個生日禮物……他知道,黃總當然不差這點錢,這也就是個意思,鞏固鞏固關系。酒過三巡,看看時間差不多了,老徐偷偷走出包間。接到黃總電話的時候他就想好了,黃總給予過他那么多的“幫助”——當然,他也沒少表示謝意,他就得給他過這個生日。況且像黃總這種身份的人,那就是他的衣食父母啊。走到柜臺,老徐從懷里掏出皮夾:“服務員,結賬!”
被門口的風一吹,黃總的酒似乎也醒了不少。老徐提議:“黃哥,您看都這么晚了,都喝了酒又不能開車,怎么樣,要不我們就在這附近找個洗浴中心休息一下?”黃總稍稍猶豫了一下,還是點點頭:“行,那就謝謝了!”
做關系就是做生意 第二天,睡意中的老徐又被電話驚醒了。秘書提醒他今天上午10點有個政府工程項目的招投標。說是招投標,其實早就打點好了,無非是去走走過場。盡管如此,早上9點,老徐還是準時到達辦公室。
接到秘書遞上的日程安排表后,老徐這才想起馬上就是中秋節了,各種活動接踵而至。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答謝客戶。
“答謝”,是為了鞏固關系。在中國,關系是什么?老徐覺得,錢是必須的,不過錢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人既是功利的,又是有感情的。“關系”就是這個鏈條中的關節,打通了關系,利益才能輸送。在中國,打造關系網的過程中,認識的人重要。一段關系可以帶來更多關系,最后構成關系網。這正是老徐所看重的。更重要的是,利益流通是雙向的,關系既成為老徐輸送利益,也能給他帶來現實的回報。憑借慢慢建立起來的關系,老徐的公司越做越大。
送禮的學問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老徐公司的行政總監,每個月都有“花錢”的硬性指標。老徐的宗旨是:花!給我可勁兒地花!花不出去扣你工資!
老徐認為,對像他這樣的小老板來說,生活點滴才見人情,當你求于他人時,才能順理成章。這與其說是送禮,不如說是送“情”。
老徐自有一套送禮學問。首先看你送什么人。去年,市里一個大型商業地產項目開始招標,應者強手如云。老徐沒有必勝的把握,怎么辦?老徐親自出馬,請這家企業負責招標的項目部人員吃飯——以高就低,總比以低就高更容易達到目的。對方的需求也更簡單。果然,老徐不僅得到了重要的內部資料,而且在投標書預審時,老徐公司得到了雙方額外青睞,最終順利拿下這個項目。
其次,送什么禮?送禮最重要的是合對方心意。不同的對象對“禮品”也有個性化需求。老徐為此專門在計算機中建了一個檔夾,用以記錄客戶和其他“關系”的生日、興趣愛好、家庭情況甚至汽車品牌以及其他一切他可以收集到的信息。譬如,A客戶生日需要問候,B局長兒子結婚需要送禮,C主任喜歡LV,去香港時要記得“順便”帶個限量版……
最后,這禮該怎么送?除了彼此心照不宣,也有對方主動暗示的情況。一次項目進行過程中,老徐公司員工去建委送份報表,結果死活通不過。最后行政總監出馬,到對方那里去“閑聊”,那位女士在閑聊中暗示,她看上了香奈兒的一個提包。第二天,行政總監就請這位女士吃飯,并送了一個香奈兒提包。再隔天,報表順利通過。
人人都在做關系 企業做大了,除了老徐需要的“關系”,各種需要他的“關系”也會隨時找上門。比如某位打過交道的領導看上了某個樓盤,問他能不能拿到“內部價”,又比如某個主任的朋友剛代理了一個涂料品牌,看他能不能代為推薦,再比如客戶的女兒大學畢業了,想在他公司“鍛煉一下”……老徐一點都不覺得煩。在他看來,不僅利益是相互流動的,關系也是相互的。這樣才能穩固、長久。
什么是商業賄賂?老徐表示不太了解,“電視上那些上百萬、上千萬甚至上億元的對官員的賄賂,才叫賄賂吧?”他覺得自己又沒送房送車,種種小花招不過是為了建人脈,做關系,何況,這個行業競爭太激烈了,“人人都在這么干,也不差我一個。”
生存永遠是第一位的。活下來之后,當然還想活得更好。老徐為此從一個酒桌轉戰到另一個酒桌,從一家洗浴中心奔波到另一家娛樂會所。中秋節前,老徐在報紙上看到大閘蟹蟹券廣告,其中幾家不約而同地給出了同樣的團購優惠:“滿29999元送iPad3一臺,滿49999元送iPhone5一部”,并且稱蟹券是“贈送貴賓、大領導、大客戶的首要選擇”。老徐深以為然。盡管報紙上說蟹券涉嫌商業賄賂,老徐可不在乎。他讓秘書也去弄了幾張,送給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