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滲漏水是高速公路隧道常見病害之一,主要存在于襯砌的縫隙(伸縮縫、施工縫、沉降縫等)和襯砌本身的薄弱部位。隧道滲漏水危害極大,影響公路隧道的正常運營。本文主要是對高速公路隧道滲漏水的類型、危害、原因及其治理方法進行分析研究,希望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從而提高高速公路隧道使用壽命,保證行車安全。
關鍵詞:公路隧道;滲漏水原因;治理方法
前言
福建省位于中國東南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nèi)山地丘陵面積約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90%,所謂“八山一水一分田”。隨著近年來福建高速公路建設的快速發(fā)展,隧道在高速公路結構中所占比例逐漸增加。高速公路隧道是國家公路建設施工的重點項目。但是對于高速公路隧道的調(diào)查顯示,有相當比例的隧道存在裂縫和滲漏水現(xiàn)象。目前,高速公路隧道病害主要有凍害、襯砌裂損、仰拱或鋪底的變形損壞而導致的路面損壞,幾乎所有的隧道病害都與滲漏水有關系。由于隧道結構缺陷而造成的隧道病害占大部分,這不僅給隧道滲漏水提供了通道,而且加劇了對隧道的破壞,特別是在圍巖有地下水的情況下,對隧道設備的腐蝕更加嚴重。筆者根據(jù)自身參與的運營隧道滲漏水治理工作,進行了一些總結。
1、高速公路隧道滲漏水類型及危害
1.1" 類型
高速公路隧道滲漏水類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按發(fā)生部位和滲漏水的流量分為:拱頂?shù)嗡?、漏水成線和滲漏水成股幾種。(2)按水源補給來源分為地下水補給和地表水補給兩種。因為地下水補給有穩(wěn)定的地下水源,所以其流量四季變化不大。地表水補給,其流量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3)按滲漏形式有可分為點滲漏、縫滲漏和面滲漏三種。
1.2" 危害
高速公路隧道滲漏水對隧道自身的穩(wěn)定性及車輛的的行車安全都有不良的影響,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滲漏水會加速混凝土襯砌的風化,造成混凝土襯砌結構的破壞。另外,在寒冷和嚴寒地區(qū),高速公路隧道滲漏水還會使墻面結冰,嚴重者會侵入隧道建筑限界,造成襯砌因凍脹而裂損。(2)高速公路滲漏水會加快隧道內(nèi)部建設的銹蝕速度,不僅會影響到設備的正常使用,還會縮短線路的使用壽命,從而增加了維修的費用。(3)滲漏水還會引發(fā)路基下沉,使電絕緣失效,造成線路短路、跳閘,嚴重者會造成人員事故。
2、高速公路隧道滲漏水原因
2.1 地層構造方面
在地球內(nèi)力作用下,地殼發(fā)生擠壓、錯動、拉伸等形成褶皺、斷層,而褶皺、斷層等是地表水與地下水連通的大通道。背斜軸部多發(fā)育有張性裂隙,有利于地下水的運動,但不利于地下水的儲存。向斜構造軸部裂隙不發(fā)育,雖不利于地下水的運動,但屬于聚水構造,在隧道穿越時常遇承壓水;斷層破碎帶不僅是地下水的通道,更是地下水儲存的場所,如果再與地表水相溝通,那么隧道涌水量會非常大。
2.2 防排水設計方面
2.2.1缺乏對水文地質(zhì)的勘測。盡管施工單位完全了解了隧道周圍的地質(zhì)條件,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對水文地質(zhì)條件的仔細分析,導致對涌水條件不全面的認識,遺漏了重要的出水條件,給施工、后期營運帶來了極大困難。
2.2.2隧道襯砌橫截面厚度不達標。在隧道襯砌的設計中,由于隧道襯砌的橫截面的厚度沒有達到要求,以致不能夠承受較大的荷載而產(chǎn)生較大裂縫甚至完全破壞,引起隧道內(nèi)部出現(xiàn)滲漏水的問題。
2.2.3忽略了溫度的影響。溫度的變化會使襯砌混凝土引起形變,另外混凝土還會出現(xiàn)收縮、徐變、開裂等情況,如果在設計中沒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就會容易導致襯砌受力不合理,抗變形能力減弱,導致出現(xiàn)滲漏水問題。
2.2.4專業(yè)知識匱乏。采用的隧道結構、施工方法與防排水要求不相適應,或者對隧道防排水設施作用了解不夠,采取的措施大多無效,難以達到公路隧道防排水的要求。
2.3 隧道施工方面
2.3.1隧道在開挖過程中破壞了原來的水文地質(zhì)環(huán)境以及圍巖構造,從而引起圍巖應力的釋放和重新分布,并且使圍巖的力學特性和水的徑流路線發(fā)生了變化,迫使地下水流向受到破壞的巖土和襯砌結構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里,引起應力場的不斷調(diào)整,導致出現(xiàn)局部應力集中現(xiàn)象,從而發(fā)生滲漏水。
2.3.2隧道開挖斷面和噴射混凝土后斷面的不平順,易使防水板與噴射混凝土面不密貼或過緊,在進行二次襯砌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就會容易造成防水板撕裂而漏水。
3.高速公路隧道滲漏水治理方法
3.1一、二襯間注漿
這種方法主要使用于滲漏水量很大的部位,根據(jù)雷達檢測指出的缺陷位置和裂縫分布狀況確定注漿位置。注漿孔必須保證不能破壞防水板。注漿材料選用可灌性好、結石率高、快凝早強、凝結時間可調(diào)的水泥—水玻璃漿液。注漿完成后,附近區(qū)域裂縫如有漏漿現(xiàn)象,說明漿液已擴散到此位置,可能達到了封堵作用,應觀察一段時間,暫時可不進行下步治理工作,否則應該進行下步工作。
3.2 采用路面,邊墻刻槽引流
位于福建省莆永高速公路K306白土巖隧道,通車一年后,其路面及邊墻頻頻發(fā)生滲水病害,針對此類拱、墻、路面單點線流、股流、射流等水量較大而不易用以上幾種堵水措施處理的案例,我們采取了在路面及邊墻刻槽引流的方案。對于路面板下基層積水主要采取“引”的措施,處理方法是從滲水點刻槽,在槽中埋設引水鋼槽,并用聚氯酯防水密封膠封閉,將滲水引入兩側縫隙式排水溝。方法如下圖:
對于襯砌邊墻混凝土后基巖裂縫水也采取“引”的措施:在裂縫滲水點刻槽,在槽中埋設半剖50PVC管,并用堵漏防水材料封堵,表面防水砂漿找平,將滲水引入兩側縫隙式排水溝或電纜溝。
3.3 注漿封堵
此方法主要使用于滲漏水量較小、水流分散、不利于引排襯砌裂縫及個別出水點、面。根據(jù)裂縫狀況確定封堵位置。進行襯砌內(nèi)部注漿,以封閉水流通道及襯砌裂縫,或使水流相對集中,便于引排。注漿原則:點漏注漿先注水量較小者,后注較大者;環(huán)向裂縫由下向上依次注漿;水平或斜裂縫由水量較,小端向較大端注漿;而漏由周邊向中心依次注漿。對拱部進行充填壓注水泥砂漿;對襯砌縱向、斜向裂縫采用灌縫膠(環(huán)氧樹脂)灌縫。在以上措施施工完畢后,仍有滲漏水處,則采取“引”的措施:沿環(huán)向裂縫鑿槽埋 lt;50半剖PVC管引排滲漏水入側溝。
3.4 連拱隧道中隔墻水平施工縫滲漏的防治
該處滲漏的防治是目前工程上的一個難點,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采用水平型可排水止水帶可取得較好效果。即在水平施工縫中,將水平型可排水止水帶設置在襯砌厚度的中部,在水平施工縫上滲水從襯砌外側向洞內(nèi)方向流動時,當遇到水平可排水止水帶的阻擋后,由于止水帶上部翼緣覆蓋有濾水層,因而滲水會在重力作用下改變方向,向下流入可排水止水帶的排水通道,再經(jīng)水平排水通道縱向流入環(huán)向施工縫的排水通道,并由其進入隧道的排水系統(tǒng)。
4、總結
高速公路滲漏水病害是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存在的最廣泛的病害,如何有效的控制是工程施工亟需解決的問題。高速公路滲漏水的治理和施工技術的選擇要依據(jù)造成滲漏水病害的成因和危害的程度而定。對于不同環(huán)境下造成的高速公路滲漏水病害和程度要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本文主要從高速公路滲漏水的類型、危害,造成滲漏水的原因來探討,如何根據(jù)病害的成因和類型來確定防治高速公路滲漏水的方法,從而可以因地制宜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韓忠存、張文強.隧道滲漏水病害的預防及治理.公路學報,2010(4).
[2]彭榮生.淺談公路隧道滲漏水與防排水[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09(09).
[3]楊新安,黃宏偉.隧道病害與防治[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