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休閑經濟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重視休閑經濟發展、推動休閑城市建設已成為現代城市發展的重要趨勢。正如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先生所言:休閑產業的誕生符合我們這個時代的發展規律,發展休閑經濟正當其時。因此加強常山縣休閑城市建設與休閑經濟發展已迫在眉睫。
關鍵詞:常山縣;休閑;規劃;城市建設
引言
2013年4月,國家標準委正式確定衢州為首個國家休閑區創建試點城市。衢州市抓住機遇,提出了一城、一區、一園、一村“四個一”建設的思路,明確了建設現代田園城市、首個國家休閑區、打造開化縣國家東部公園、創建浙江中關村科技產業園的目標。其中,國家休閑區的建設涵蓋了其他“三個一”的基本內容,是市委、市政府戰略思路的核心內容,是推進“一個中心、兩大戰役”最重要的抓手。常山縣于2013年底調整了發展思路,提出了“實力工業、休閑城市、美麗鄉村”的發展戰略,將休閑城市建設作為我縣實現“奮力追趕、科學跨越”的重要舉措。
1、什么是休閑城市
休閑城市,是休閑功能上升為城市性質的城市,休閑功能區發展完善、休閑設施豐富、休閑產業高度發達、環境優美,以休閑文化為城市的氣質與靈魂,擁有現代化的城市休閑設施、國際化的休閑環境和標準化的休閑設施,提供個性化的休閑服務,具備國際化休閑形象的宜居城市。構建休閑城市,有利于促進城市功能的全面發展,促進旅游、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教育、培訓、社區服務以及商貿零售、金融保險、電子信息等眾多產業的發展,將會對城市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2、打造休閑城市的意義
1)有利于拉動經濟增長
休閑產業與許多服務業相關聯,休閑消費對交通、商業、餐飲、住宿、文化、娛樂、會展等有明顯的拉動作用,還可以促進金融、物流、信息、文化等新型服務業的發展。隨著休閑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以休閑為主要內容的產業經濟也迎來了不可估量的前景。
2)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
休閑消費的迅速發展有利于產業結構的適應性調整和優化,帶動第三產業中細分產業的興起和發展,如旅游產業、工藝品產業、文化體育產業等,其規模和結構的不斷發展促進形成休閑產業,并將進一步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和變革。因此,發展休閑產業擴大第三產業規模是實現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
3)有利于增強集聚融合效益,促進人口集聚
休閑消費的發展帶動了休閑消費相關的產業的發展,例如旅游業、娛樂業、文化業等。這些休閑服務業大多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更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口的集聚。人口的集聚能夠帶來資金和信息,同時推動文化、物流、商務的發展,增強了集聚的融合效益。
4)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
通過實施城市基礎設施、道路交通整治、環境保護等工程,建設融休閑生活、文化藝術于一體的休閑設施,有利于促進城市的現代化,擴展城市休閑功能,營造休閑生活氛圍,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創造常山獨特的城市魅力。
3、打造休閑城市的優劣勢
(1)優勢
1)獨特的區位優勢
常山縣位于武夷山、黃山、三清山、千島湖等著名景區構成的大旅游板塊區域范圍內,離這些著名景點只需2小時左右的路程,依托這些景區打造旅游休閑城市具有一定的區位優勢。
2)便捷的交通優勢
常山縣素有“四省通衢、兩浙首站”的美稱,境內有3條高速(杭金衢、黃衢南、杭新景)、2條國道(320國道、205國道)、1條鐵路(九景衢鐵路)穿越而過,交通非常便利,同時離衢州民航僅40分鐘路程,離杭州蕭山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只要2.5個小時車程。
3)豐富的山水資源
千里崗山脈和懷玉山脈作為常山綠地系統的大背景,將常山縣城環繞在其中,形成生態防護的綠色屏障,造就了常山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常山縣縣域內地文景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資源豐富,有金釘子景區、三衢國家森林公園、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三衢石林景區、地質博物館等景點。
常山縣中心城區山水資源優越,形成了“四水(常山港、南門溪——內河、龍繞溪、枧頭溪)、六山(富足山、北殿山、“西峰尖——展依山”、“天馬山——石崆山”、塔山、虎山)、十湖(花塘水庫、西弄水庫、大弄水庫、徐家塘水庫、塘北水庫、七里坳水庫、五里亭水庫、東明湖、和山塢水庫、八里塘水庫)、多生態廊道”的生態格局。
(2)劣勢
1)缺少自己的個性和特色,缺乏品牌產品。常山城市吸引力較弱,資源開發項目與周邊縣市大同小異,缺乏特色,沒有注重自身的個性和特色,自有品牌形象尚不突出。
2)缺少創新的休閑新亮點。近幾年來,我縣雖加大了城市休閑旅游建設力度,但旅游景點分散,精品不多,缺乏大膽創新的現代創意技術來建設休閑城市新項目、新亮點。
3)沒有完善的休閑設施和具有特色的休閑旅游產品。發展休閑城市首先需要完善的休閑設施和頗具特色的休閑產品。而目前,常山縣的休閑配套設施尚不完善,也未形成特色的休閑旅游產品,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縣休閑城市發展。
4、打造休閑城市的主要措施及路徑
1)堅持規劃引領,引導產業發展
1.1明確休閑宜居定位,構筑休閑空間結構。以創建“休閑城市”為目標,明確“一主兩副、雙環四帶、三區十片”的空間結構,其中一主指城市主中心,城市核心形象及門戶景觀展示節點,主導綜合辦公、商業金融和文體服務功能;兩副分別指老城區副中心和城東新區副中心,主導商業休閑功能;雙環指圍繞老城區及城東新區主要景觀資源構建的慢行綠道環;四帶指常山港、南門溪、內河、龍繞溪濱水景觀帶,是城市生態、人文特色綜合展示軸帶;三區分別指由輝埠、常山工業園及產業大平臺三大產業片區構成的工業休閑區、主城文化休閑區和城東新區現代休閑區;十片指由中心城區六山十湖構成的生態休閑片,分別是富足山——八里塘水庫片區、虎山——東明湖片區、天馬山——石崆山——塔山片區、西峰尖——展衣山片區、五里亭水庫——七里坳水庫片區、北殿山片區、大弄水庫片區、徐家塘水庫片區、塘北水庫片區、和山塢水庫片區。
1.2把休閑城市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在城市總規中編制城市休閑專題規劃。以規劃為龍頭,指導在城市建設中充分凸顯和體現休閑功能,確保休閑城市穩步、協調、有序發展。
1.3休閑規劃要通盤考慮本地居民的休閑供給與外來者的休閑供給。以服務市民、服務游客為宗旨,在服務游客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本地市民對休閑業發展的訴求,響應市民對旅游休閑、公共服務、旅游就業等需求。堅持“充分考慮本地區環境、經濟和社會文化的平衡發展,嚴謹規劃、認真實施”的思想;合理劃分休閑功能區,有機的將資源統一利用起來;充分考慮游客對自然景色、交通狀況、安全保障、通訊設施、城市衛生、環境污染、配套設施的需求。
2)努力培育城市文化
建設休閑城市,特別要強調突出城市文化和地域文化,用創新的理念、創新的手段與休閑元素結合,突出活動的文化主題,賦予更多的文化內涵。常山很多景點都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如里擇祠、石崆寺、文峰塔等,但是可能看上去較為平淡,所以必須發掘景點其中的文化內涵,盡力把特色文化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為游客營造一種文化氛圍。同時積極打造常山的“柚石”文化,將三衢石林、“金釘子”、石文化博覽園、胡柚大道等進行整合包裝,讓游客感受到常山的文化品位和人文含量,為常山城市注入更具吸引力、獨特性的文化元素。
5、結束語
城市特色的形成是一個歷史過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達到的。只有通過系統、有序的設計和循序漸進的規范實施,才會讓城市特色逐步形成,當城市的自然、人文和建筑景觀融洽時,我縣的“品形山、龍形水、雁形城”山水空間格局意象就會清晰顯現,具有我縣地域性的山水園林城市特色會成為我們城市的獨特標志。
參考文獻:
[1]王瑋璠,蘇波.現代城市廣場的發展與建設[J].現代園藝.2012(08)
[2]朱敏.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城市建設[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