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介紹該工程暖通空調設計中冷熱源選擇、空氣處理方式以及鍋爐選型中的方案比較,指出酒店類建筑暖通空調冷熱源的選擇應根據工程具體實際和不同房間使用情況,介紹了該酒店工程的暖通空調設計,詳細介紹了該酒店暖通空調設計過程。
關鍵詞:酒店;暖通空調;設計與安裝
一、工程概況
該工程為千島湖酒店和寫字樓,建筑為雙樓座造型,南樓和裙房部分為千島湖五星級酒店,北樓為高端寫字樓,是五星級酒店、商務、娛樂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建筑,總建筑面積13.1萬m2,其中地下1.29萬m2,地上11.8萬m2。主要包括酒店、CEO公寓、裙房、首層商業、地下1層KTV以及辦公等區域。
二、空調設計
該項目是一個綜合體建筑,暖通系統劃分為兩大部分:酒店、CEO公寓、裙房,首層商業由業主自行經營管理,地下1層KTV由業主自行經營管理或委托其他單位經營管理,這些部分合并設置一套空調冷熱源系統。為了便于日后經營管理,空調水系統分為酒店、CEO公寓、裙房、首層商業、地下1層KTV五個相對獨立的環路,各環路均預留計量條件。另外,辦公樓與酒店、裙房商業、CEO公寓的功能相差較大,因此單獨設計一套冷熱源系統。
1、空調冷熱負荷
該工程酒店部分夏季空調冷負荷為7115KW,冷負荷指標為94W/m2;冬季空調熱負荷為5987KW,熱負荷指標為79W/m2。辦公部分夏季空調冷負荷為4095KW,冷負荷指標為74W/m2;冬季空調熱負荷為3787KW,熱負荷指標為68W/m2。
2、空調冷熱源
五星級酒店室內舒適性要求高,需要可靠的全日制空調,且洗衣房和廚房及新風加濕需要蒸汽,所以酒店建筑的空調采用水冷冷水機組供冷、燃氣鍋爐供熱的形式居多,因具體情
況不同,也可能會有其他選擇。
①空調冷源
酒店夏季冷源選用3臺離心式冷水機組,設置于地下1層的制冷機房內。冷水機組的額定制冷量為2461kW/臺,供回水溫度為6℃/13℃,通過采用大溫差、小流量的空調水系統節約運行費用。冷卻水供回水溫度為32 ℃/37 ℃,選用3組600m3/h的橫流超低噪聲型冷卻塔。冷水機組配套選用4臺330m3/h的變頻冷水泵,選用4臺550m3/h的冷卻水泵。
設置冷卻塔免費供冷系統,冬季運行室外冷卻塔并通過板式換熱器為內區提供空調冷水,不啟動制冷機,以達到節能的目的。選用1臺1000kW的板式換熱器,制冷機對應的3組冷卻塔中,有1組冬季運行,并設置了專門的冷卻水循環泵和冷水循環泵,提供8.5℃/12℃的低溫冷卻水,經板式換熱器換熱為10℃/15℃的空調冷水。冬季運行的冷卻塔及室外管道設電伴熱以防止結冰。制冷系統流程如圖1所示。辦公部分夏季冷源選用2臺離心式冷水機組,采用一級泵變流量系統,選用3臺變頻冷水循環泵,采取與冷水機組一一對應的抽吸式連接方式。3臺冷卻水循環泵,采取與冷卻塔一一對應的壓出式連接方式。冷水機組的額定制冷量為2461kW/臺,供回水溫度為7℃/12℃。冷卻水供回水溫度為32℃/37℃,配套選用2組600m3/h的方形橫流超低噪聲型冷卻塔,冷卻塔設在建筑西北側室外地面。
②空調熱源
根據業主意見并結合該項目實際情況,酒店、CEO公寓、裙房、首層商業、地下1層KTV合并設置一套空調熱源,采用燃氣蒸汽鍋爐作為空調供熱和生活熱水的熱源,同時為洗衣房、空調加濕提供蒸汽。冬季空調供熱負荷約 為5987.5kW,生活熱水負荷約為2900kW,洗衣房蒸汽用量為1.2t/h,同時應業主要求為該項目以外的住宅預留3t/h的生活熱水加熱量。上述各項總熱負荷折合蒸汽用量為16.9t/h,考慮同時使用系數后,選用4臺4t/h的燃氣蒸汽鍋爐。鍋爐房設在地下1層,煙囪接出辦公樓屋面。蒸汽鍋爐提供1MPa的蒸汽,按用途經分汽缸分為空調供熱、酒店生活熱水供熱、洗衣房供熱、游泳池加熱、空調加濕、地板供暖、住宅生活熱水預留七個支路,各支路分別減壓至需要的壓力后供至用汽點,具備回收條件的蒸汽凝結水均回收至凝結水箱供鍋爐循環使用。蒸汽經換熱器換熱提供60℃/45℃的空調熱水,空調熱水采用大溫差水系統,同樣可以節約運行費用。選用2臺板式汽水換熱器,配套選用3臺280m3/h的變頻空調熱水泵,每臺換熱量為4200kW,均能滿足空調總熱負荷的70%,過渡季節單臺運行。首層酒店大堂及4層游泳池設置地板供暖,地板供暖系統單獨設置一臺換熱機組,包含汽水換熱器、循環水泵、定壓補水裝置及控制裝置,換熱量為300kW,供回水溫度為60 ℃/50 ℃。空調制熱系統原理如圖2所示。
圖2千島湖酒店制熱系統流程
3、空調水系統
空調水系統采用四管制一級泵變流量系統,通過冷水泵變頻使供至各空調末端設備的水量滿足負荷需要,分、集水器之間設電動旁通裝置以確保經過制冷機的冷水流量不低于制
冷機要求的最小流量。在分、集水器處分為裙房、首層商業、CEO公寓、酒店客房、KTV五個支路,首層商業和KTV支路單獨設計量裝置。因為該項目土建部分已完工,酒店塔樓、辦公塔樓未設設備層,為減少機電系統占用酒店及辦公樓空間,空調水系統豎向不分區,位于較低位置的設備、閥門、管道的耐壓根據其設計工作壓力調整,使其滿足承壓要求。空調水系統在連接制冷機處的冷水回水管上設電動調節閥;在集水器處各支路回水管上設靜態平衡閥;在各區域環路連接支干管處設動態壓差平衡閥。空調機組、新風機組和風機盤管在空調水主管連接支干管處分成獨立支路,之間不混接。水系統采用定壓補水泵定壓,軟化水裝置、軟化水箱、定壓補水泵均設在地下1層制冷機房,系統定壓為1.1MPa。
4、空調管路設計
餐廳和客房采用風機盤管+新風的系統形式。客房新、排風系統均為豎向系統。空調新風主管道設于地下設備夾層,通過豎向管道接至每間客房。客房衛生間通過機械排風扇(自帶止回裝置)排至豎向管道,在客房屋面上連接排風機排向室外。
5、空調風系統
①大堂
大堂是酒店的中心和樞紐,空調設計的好壞會直接影響人們的印象。大堂層高9m,采用組合式空調機組、低風速單風道系統。為保證裝飾效果采用條縫型可調風口。大堂吧是大堂功能的延伸,是商務、朋友聚餐等人員集中場所,大堂吧貫穿1~4層,其上空為圓形走廊,與1層全日制餐廳相連。大堂吧雖在空間上與大堂相通,但處于內區,因此其空調系統與大堂分開設置,同樣采用組合式空調機組、低風速單風道系統。因大堂吧半徑較大,沿圓形走廊均勻設置噴口送風。同時由于大堂、大堂吧空間較高,為滿足冬季供暖舒適性要求,1層另采用低溫熱水地板輻射供暖系統。
②餐廳、多功能廳
餐廳、多功能廳是酒店的重要區域,具有使用時間與人員集中、冷熱負荷大等特點。同時由于面積較大、空間較高,尤其是多功能廳層高9m,
過渡季節需要的新風量較大,因此采用熱回收雙風機柜式空調機組。
6、空氣處理方式
多功能廳、KTV廳、餐廳、大堂等大空間房間均采用一次回風全空氣系統,可保證較好的空氣品質和舒適感。一般是采用上送的氣流方式,對大堂的通高部分則采用側送風方式。為提高游泳池冬季的舒適性,單獨設置有一套低溫地板輻射采暖系統。客房、辦公、小會議室等小分隔房間以及層高較低的二層中餐廳部分則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的空調方式。
對于大空間房間的一次回風全空氣系統,經過與建筑專業的反復協調,最終選擇了常規的組合式空調箱,過渡季實現全新風運行的空氣處理方式。為滿足房間不同季節與空調新風相適應的排風要求,各房間相應的排風機均采用低噪聲雙速風機,平時低速運行,過渡季高速運行。對于有排風需要,有較多排風能源可以回收的風機盤管+新風系統,如:餐廳包間、會議室等采用了帶表冷器的全熱回收新風換氣機,既節約了能源又同時保證了新風的處理效果。
為保證室內空氣品質,各空調箱、新風機組進風管路設置了靜電殺菌除塵設備。組合式空調箱設置干蒸汽加濕器,客房部分新風機組則采用自帶濕膜加濕器的吊式新風機組,以提高冬季空調舒適性。
三、通風、防排煙設計
通風、防排煙系統按現行防火規范和酒店管理公司的設計標準進行設計,有幾個容易疏忽的地方需要重視:設有氣體滅火裝置的控制室等房間設置平時排風及事故排風系統。屋頂直通室外的送風、排煙(風)機進出風口處設防雨防倒灌裝置。吊裝排煙風機、火災補風機均設于耐火等級不低于2h的專用房間或吊頂小室內。宴會廳、多功能廳設置機械排煙系統,由于排煙量較大,除分隔房間外,采用自動擋煙垂壁劃分為若干防煙分區。防煙樓梯間及獨立前室采用樓梯間加壓送風方式,防煙樓梯間及消防電梯合用前室采用分別加壓送風方式。
結語
酒店類建筑空調冷熱源系統形式的選擇需要根據工程具體實際,充分調查,考慮其安全可靠、節約能源,并比較其初投資及運行費用,根據不同房間使用情況,適當采用過渡季全新風運行和全熱回收系統可以有效節約能源,降低空調系統運行費用。
參考文獻:
[1]陸耀慶.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2]方建生.關于暖通空調設計中幾個問題[J].山西建筑,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