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設計會影響建筑業發展的總體趨勢,設計是項目開發和建設的核心,不同的使用功能決定了民用建筑不同的設計及外觀,本文對民用建筑設計的特點、民用建筑設計中的主要影響因素及措施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民用;建筑;設計;影響;因素
民用建筑設計中,一般是先將民用建筑物的設計圖展現出來,再結合其他影響因素確定整個設計方案。從民用建筑設計階段到其完工交付、使用是要經過很長時間的,所以,要仔細構架建筑規劃的每一個力點。民用建筑物的結構形式和外觀形狀是多樣化的,但是,它的本質是萬變不離其宗的,要著重考慮三個重要的因素,即建筑的物質技術條件、使用性能和整體形象。
1.民用建筑設計的特點
現在,人們更加強調室內環境與室外環境相協調、統一,并響應國家號召,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民用建筑的建設是提高我國老百姓居住水平的基礎,設計出新穎、經濟實用、質量較高的建筑作品,對設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制圖水準都是一定的考驗。光線、朝向、氣候等自然因素也是影響民用建筑設計的主要因素。例如民用建筑地處地震頻發的山區和接近山區的丘陵(主要以西南地區為主)地帶,建筑設計人員應把握這種自然規律,考慮以當地常規的主流設計為藍圖,結合實際需要,使民用建筑的設計結構和形式盡量適應山區特點;丘陵多山地區以山為背景又可以為人們獻上山地雄偉、壯麗的特殊視覺盛宴。在實際設計工作中,如果處在北方,常年降雨量較少,應采用較平的屋頂形式;在與之相反的南方,充沛的雨水使得建筑應采用稍傾斜的屋頂形式,傾斜的屋頂形式有助于加速雨水的排流過程。
2 民用建筑設計的主要影響因素
2.1 自然環境的影響
建筑的結構形式和平面布置方式應根據民用建筑所在地的氣候、土壤和環境功能等條件來確定。民用建筑設計應充分考慮自然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我國三等級階梯式的地理特征和多種氣候變化,其中包括溫度、地質、濕度、雨雪、光線、抗震度和廣闊的地理面貌,東西南北自然環境差異等條件。在長江以南地區,設計外墻時可以采用空斗墻、空眠墻,以便散熱;在東北、黃河以北地區,設計外墻時主要采用 370 磚墻,以便抵御寒冷;在特殊極寒地區可以使用能夠抵御低溫的 490 磚墻。設計師在設計民用建筑時,應充分考慮當地的環境特征,在設計溫度較低地區的民用建筑時,應充分考慮保溫、御寒、防凍、防風等因素。外墻保溫通常刷聚苯保溫顆粒,也可以貼制苯板、巖棉板,從而達到保溫的目的。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外部保溫方法是提高維護結構熱阻或選擇正確的結構形式。長江以南地區的地理條件復雜多變,常年雨水泛濫,在云南、四川等多山地區容易發生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災害,這就要求建筑設計人員在設計民用建筑時,應盡量避開自然災害多發地帶,且建筑總體布局應基于當地的自然和地理環境特征進行設計,不應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溫度較高地帶的民用建筑設計應充分考慮通風、散熱等因素。在西南部等地質復雜地區設計民用建筑時,應特別注意地震等災害的發生。
2.2 物質及技術條件的影響
要想使民用建筑物發揮其應有的功能,要注意以下兩點:①施工單位必須具備豐厚的物資基礎,擁有較高技術水平的建筑從業人員。②技術監管部門要嚴格監管建筑用材用料情況和建筑質量。隨著我國建筑業的蓬勃發展,很多新材料、新工藝被廣泛用于民用建筑中。因為民用建筑的建設費用要比其他部門多,它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設計人員在設計民用建筑時,既要使用新材料、新工藝以減少能源和勞動力等耗費,又要考慮建筑工程的質量,雙管齊下,以此降低民用建筑的建設成本,努力提高其經濟實效性。
2.3 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方針政策
為了高質量地完成建筑設計,我國不斷完善并頒發有關建筑設計的法律法規,一方面,這些法律法規使得建筑行業有了統一的管理標準;另一方面,使監管部門可以依法辦事,技術規范是建立在實際經驗基礎上的。在我國建筑行業健康、持續、科學發展的背后,既需要建筑施工者專業做事,又要靠紀檢部門的督促。設計師在設計民用建筑時,同樣應該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在設計民用建筑時,設計人員應準確計算建筑面積,各部門應全力配合設計人員做好設計工作,科學選擇建筑結構,最大限度地滿足我國對建筑設計的要求——節約資源、經濟實用、美觀大方等。在建筑物安全性方面,要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使用耐火耐溫材料,避免火災的發生,提高相應的安全等級,以保證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2.4 使用性能的影響
由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可知,應把民用建筑中的大多數房間或重要房間布置在采光良好、通氣、通風和景色俱佳的位置,有特殊要求的房間,應遵循規范,認真設計,仔細推敲。另外,根據民用建筑的受力、承載情況和結構、外形等因素,選擇尺寸合適的建筑構件,在設計重要的結構體系時,應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以確保構件之間可以牢固地連接,保證民用建筑使用時的安全性。
3民用建筑設計的經濟實用性
3.1民用建筑設計的經濟實用性的重要性
在全球都節約資源的前提下,從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減少資源浪費的角度出發,我們有必要在民用建筑設計時候重視其經濟實用性。尤其是在對于戶型的合理安排和建筑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方面,必須在保證民用建筑自身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減少資源的浪費、降低成本,只有這樣才能夠建造出符合人民群眾需要的民用建筑。設計是民用建筑項目中重要的一個環節,設計方案的好壞將關系到民用建筑成本的高低與施工能否順利進行,另外還會影響完工后建筑物品的經濟效果。因此民用建筑項目一般會有很多個備用選擇的設計方案,通過對其進行技術的經濟等可行性分析后,找出最佳的設計方案。在建筑設計行業都了解的一點是:提高民用建筑設計的經濟實用性是十分重要的。提高經濟實用性就需要設計者在選擇最佳設計方案時,認真考慮到經濟性和實用性,也就是需要進行計算數值的指標,搜集到所有與其有關的精確數據,然后對計算出來的指標數值進行定量分析,其次選擇設計方案時要將施工的可行性、經濟實用性等納入考慮的范圍之中,還應在質量較優的前提下使建設費用最低,并且要保證設計與施工的速度一致,這樣可以避免施工中途停止,從而提高施工效率,減少建設成本,從而提高其經濟實用性。
3.2提高民用建筑設計的經濟實用性的措施
要想提高民用建筑設計的經濟實用性,首先要合理設計平面以保證建筑物長寬比例適當。設計師應科學設計平面,以最小的面積獲得最大的使用效率,減少不重要房間和車庫等所占用空間,提高經濟實用性。另外,民用建筑物的外墻大小也是影響其經濟實用性的因素之一,同樣面積下,周長越小,建設所需要的費用也會越低,建筑物的經濟實用性越強。其次要注意在對民用建筑進行設計的時候,面積戶型還有單元的組成要適宜。例如在對一個地區的民用建筑進行設計之前,必須清楚的了解那個地區的家庭組成情況、經濟情況等等,并且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設計出適合當地人需要的民用建筑,然后合理分配不同面積的戶型比例,使得各種套型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購買群體的需要。
4 結語
結合民用建筑的影響因素,在整個建筑設計中秉承傳統建筑的模式,應用現代大工業機械化勞動模式,使用專業的建筑材料,依托建筑設計師的精制圖紙,考慮建筑與自然、地理環境的和諧共處等諸多因素設計出建筑物。探究這些因素可以為我們民用建筑設計多一份參考,多一份質量保證。要設計出適應性強的民用建筑,真正實現民用建筑的現代化。
參考文獻:
[1]農曉英.住宅建筑設計中應考慮的元素[J].陜西建筑,2008(06).
[2]閆立東.淺談民用住宅建筑設計的發展趨勢[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04).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對城市發展的關注度已由經濟轉向環境和健康。現階段,在注重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應多借鑒國外生態城市建設的成功經驗,在建設設計中融入環境保護理念,將生態保護和建筑設計二者融會貫通、協調發展,這樣才能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