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作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已廣泛應用到各項工程項目中。其中混凝土澆筑技術水平將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同時也影響到建筑工程施工的質量水平,是建筑施工技術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在施工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施工流程,認真組織,以確保混凝土的質量問題。那么,本文將試著從混凝土的澆筑概況和特點,詳細的分析了混凝土澆筑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運用,并對混凝土澆筑過程要注意的要點進行了分析,探討混凝土的澆筑工藝,并以其澆筑技術作為關鍵點,深入技術核心,追求更高的技術水準。
關鍵詞:混凝土;澆筑技術;建筑工程
1.引言
隨著我國建筑工程領域的飛速發展,混凝土澆筑技術被廣泛的運用于現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澆筑技術對于建筑工程施工的發展至關重要,怎么將混凝土澆筑技術科學合理的運用于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環節之一。
2.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的類型
一般情況下我們把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按澆筑的類型分為小直徑鋼管法、加固雙管法、大直徑薄壁預應力輸水管法等幾個類型。駁岸加固雙管法往往在水下澆筑中被運用,在施工過程中要盡可能的將混凝土與水完全隔離開才可以確保混凝土澆筑的質量合格。運用小直徑鋼管法澆筑混凝土時要提前調配好混凝土的比例,加強輔助振搗措施與泵管注入措施。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應用較多的是大直徑薄壁預應力輸水管整體混凝土澆筑技術。
3.實施混凝土澆筑技術的前期準備
實施混凝土澆筑之前有三個前期準備,即嚴格的管理與檢測進入施工現場的原材料、攪拌混凝土和輸送混凝土。
3.1.嚴格的管理與檢測進入施工現場的原材料
實施混凝土澆筑施工的前期準備中嚴格的管理與檢測進入施工現場的原材料主要有3點,即a.首先就應該嚴格的檢查進入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水泥,比對和檢查水泥的質量報告與基本信息,比如:品種、包裝、出廠日期、出廠合格證、合成原料、水泥型號等。依照有關的規定對水泥實施抽樣檢查,水泥的初凝時間、安定性、強度、終凝時間等一系列特性的指標要和我國有關規定中對于水泥質量的要求與標準相符合。接著依次抽樣檢測包括砂子、磚塊、石子、鋼筋等在內的其他進入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原材料;b.建筑工程施工人員在備注原材料產地到施工圖紙上的時候,一定要符合建筑工程設計圖紙中的要求與標準;
3.2.攪拌混凝土
在攪拌混凝土的過程中,要嚴格的控制水泥、摻合料、混凝土骨料、外加劑等一系列原材料的數量、質量和放入攪拌池中的先后秩序,也要合理的控制混凝土中的攪拌時間與澆筑時間,在攪拌混凝土的過程中不可以對類型不同的水泥實施混合攪拌,要合理的對水泥進行分類;倘若在攪拌混凝土的過程中,含水率出現了很明顯的變化,就應該增大對含水率的檢測力度并且預計檢測含水率的次數,對攪拌混凝土過程中所放入的水、骨料的用量實施合理的調節。
3.3.輸送混凝土
可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現場設置有關的移動泵、拖泵,這樣可以保證建筑工程施工項目在建設施工的過程中對混凝土實行現場及時供應,能夠運用移動泵直接把完成攪拌的混凝土輸送到需要澆筑的地方。在運用泵對混凝土實施輸送的時候,要仔細的了解混凝土泵中的各個性能、功能,在運用泵機的過程中要配備相關的配件,這樣可以在泵機出現故障之后,對其進行有效、及時的維修。在安裝泵管的過程中,要仔細的檢查泵管里面是否存在殘留的混凝土,尤其是泵管里面的彎管,倘若發現存在殘留的混凝土就要徹底的清洗干凈,確保管道接入口的密實性,防止管道接入口處出現漏漿現象。
4.混凝土澆筑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4.1.分段分層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澆筑混凝土的時候實施全面分層,這種混凝土澆筑技術方案的過程中,澆筑混凝土的強度特別大,當在澆筑混凝土現場中的混凝土攪拌機、運輸機不能達到混凝土澆筑施工的要求與標準的時候,能夠選擇分段分層這種澆筑混凝土技術方案。分段分層本質上就是在澆筑混凝土的時候,從結構的底端開始澆筑混凝土,在澆筑混凝土一段距離以后,再開始澆筑第二層的混凝土,按照這個順序依次澆筑結構中的每一層混凝土。一般我們在厚度較小和面積較大的結構中使用分段分層這種澆筑混凝土技術方案。
4.2全面分層
在進行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在建筑的整個結構中分層澆筑混凝土的時候,在確保完成澆筑整個結構中的第一層混凝土后,在終凝的位置上進行澆筑第二層,保持這樣的澆筑模式澆筑混凝土,一直等到完成混凝土澆筑,在運用這種澆筑混凝土的方案技術時,結構的平面不可以太過寬大,要從結構中的短邊開始澆筑混凝土,接著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要順著結構中的長邊進行,也能夠運用從結構的中間到兩端或者是采取結構的兩端到中間澆筑混凝土。
4.3余面分層
在結構中一次性的完成混凝土的澆筑,混凝土會在結構中形成對應的斜面,當混凝土的結構與斜面之間的比例為三比一時,一定要從澆筑層的下端開始進行澆筑混凝土的振搗工作,緩慢的朝上運動,這樣可以有效的確保澆筑混凝土的質量。因為大體積混凝土結構中的截面比較大,因此非常容易導致混凝土結構中存在裂縫,出現這一不良現象的主要因素就是降溫和收縮。在混凝土結構中發生的水化熱反應,導致了溫差與收縮,能夠把這兩個事項分解為均勻降溫差以及非均勻降溫差。因此在澆筑完成大體積混凝土之后,要有效、及時的排除污水,確保混凝土澆筑的質量。
5.混凝土澆筑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5.1控制混凝土高度
在實施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在混凝土入模的時期我們應該隨時檢查模板或鋼筋骨架的傾倒。在混凝土高度小于2m的時候,要運用串筒的方式,應該把從出料管口到澆筑層的自由傾落高度控制在1.5m以下。
5.2控制澆筑時間
在進行混凝土的現澆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嚴格的把握混凝土的澆筑時間,針對有的需要進行二次澆筑的混凝土結構,應該把間隔控制在1.5小時之內,而且需要在5個小時之內全部完成整個混凝土澆筑工程,避免產生裂縫。
5.3養護控制
在完成澆筑混凝土的施工后,要實施二次甚至三次的抹壓,同時做好混凝土的養護,有必要的話要對混凝土進行覆蓋薄膜以致密封,確保混凝土養護的質量。
5.4控制振搗
在澆筑混凝土梁板的過程中,應從梁柱的節點開始實施混凝土的澆筑,保證該地方處理振搗擁有較好的密實性。首先應該澆筑高標號的施工混凝土,而后再實施澆筑低標號的混凝土。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應該一直保證澆筑高標號混凝土高度要高于附近低標號澆筑混凝土的高度,而且還應該強化梁柱節點部位鋼筋的綜合密實性,從而行之有效的防止形成蜂窩混凝土等不好的質量問題。
6.結束語
現代建筑大多是以混凝土結構作為重要的施工材料,因其結構的耐久性、完整性、安全性成為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優先選擇,另外隨著現代房屋建筑的周期性延長,更加加強了對混凝土澆筑技術的關注,不少建筑企業也不得不將混凝土澆筑技術作為開發熱點,從原材料的選擇到澆筑后質量的保管、養護上,用最為科學的方法加以提升,以確保整體建筑工程的質量,確保獲得最大的建筑效益。
參考文獻:
[1]李銘.論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澆筑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3):271-272.
[2]程良.淺析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澆筑技術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2(06):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