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幾年,隨著金平水電站的不斷建設,對于金平經濟社會的發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結合近幾年的工作實踐及調查分析,水電站的建設對水生態環境存在一定的影響,這些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基于此,本文對這些影響進行分析研究,并重點論述相關負面影響及其原因,并對有關的負面影響提出幾點對策,希望對促進我縣的水電站開發和水生態環境保護起到引領作用。
關鍵詞:水電站;水生態;影響;對策
河流作為中華文明的起源,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河流為持續健康穩定發展貢獻了重要的力量。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河流的開發愈發頻繁,許多重要的水利工程設施不斷得到建設,以更好的利用水資源,其中,修建水電站就是一個最具代表性,也是最為普遍的的一種水利工程設施。從金平最近20年修建的水電站看,這些水電站建設所服務的地區,一定程度帶動了當地各項經濟指數和文明指數的提升。縱觀我縣大大小小的水電站建設,也為我縣經濟的增長和水資源的高效利用起了很大作用。毋庸置疑的是這些水電站的修建,對于防洪、發電、航運和環境保護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這些水利工程的建設,也存在一定的負面作用,尤其是對于水電站下游的生態系統。據相關研究,水電站的建設,會導致電站下游的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生物的多樣性降低。因此,研究水電站建設對于水生態環境的具體影響,并提出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予以解決,是一項意義重大的工作。
1.金平水電站建設基本情況
最近20幾年,金平水電站如雨后春筍般建設不斷,截止2014年底,金平已經累建設完成那蘭、蕎菜坪四級電站、寶石水電站、麻子河一至三級水電站等37座大小水電站,總裝機48.1萬千瓦。
目前在建水電站有三家河一、三、四級,南布河電站,莫烏河電站,南科河電站,達洛河電站,納綁河一級電站等8座水電站,總裝機10.39萬千瓦。
已經完成規劃審批擬建的水電站有者米河電站、小翁邦一、二級水電站、小翁邦電站、金水河一至四級水電站、松樹河水電站、坪河一至二級水電站、夾河電站、啊迷籠水電站、納邦河二級電站、蕎菜坪一至三級電站、岔河電站等18座水電站,總裝機19.86萬千瓦。
2.金平水電站建設對水生態環境的影響
據長期的調查研究,水電站的建設,對于上游水生態的影響相對較弱,主要是對水電站下游的水生態環境產生重要的影響。
2.1 對水文過程的影響
水電站的建設,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改變河流的水文情勢并加以利用。因此,水電站建設對下游水生態環境的首要影響就是引起水文過程的輸移規律發生變化,對下游的濕地生態造成不可逆轉的長遠影響。具體而言,水電站的建設對下游水文過程的影響可以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2.1.1" 水電站興建之后,會改變水電站下游的水位、流量等。例如,那蘭水電站的修建,對下游的藤條江干流和支流的水位和流量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得下游每年夏秋季節發生洪水的現象基本被杜絕。
2.1.2" 水電站的興建,使得原河流水文時空分布不均的情況也得到了改變。由于水電站建設一方面是為了利用水的落差發電,其次,就是為了更好的調度水資源,積極的攔蓄和釋放水,這樣,水電站建設之后,由于人為控制的原因,使得下游的水資源的分配變得比較均勻,對于維持下游的灌溉和航運等生產生活活動的正常開展都有利。
2.1.3" 水電站的建設,攔截了上游的大量來水,并利用超大的庫容,使水中的重型雜質在水庫中沉降,使得下游水資源中受到的泥沙量明顯降低,沉積的淤泥也較少,對水生態環境既會產生正面作用,也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例如,有關的調查就得出,水電站的水庫會使上游來水中30%到95%的泥沙得到沉降,不斷抬高河床。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在那蘭水電站建設后,那蘭水庫庫尾的九公里段水流平緩,輸沙能力下降,不僅進一步抬高了河床,也對河道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產生了重要影響。
2.2 對于水生態系統地形地貌的影響
河道作為河流存在的基礎,其形狀各異,許多都是由于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在這些河道中,存在著許多的水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灘涂和濕地。水電站的興建,不可避免的對下游的河道和水流產生影響,造成河流深度和寬度的變化,也使得下游生態系統地形地貌產生變化的水流作用力發生改變,使得水沙的造床動力特征出現變化,從而影響下游的水生態系統。雖然水電站在修建之后,下游的水流會明顯趨于平穩,但是,由于不同的河流,其水文情勢的變化對水生態環境的影響不同,尤其是地形地貌的影響,使得在不同河流中,水電站的建設造成水生態的地形地貌的不同影響。
2.3 對動植物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生物多樣性是指一定范圍內多種多樣活有機體有規律的組合所構成穩定的生態綜合體。具體而言,可以將生物多樣性分為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的生物多樣性,會受到時間、空間等微小因素變化的影響。水電站在修建之后,由于阻隔了洞游性魚類的通道,使動物的空間因素發生變化,導致洞游性魚類種群顯著下降,有時會造成這種動物的毀滅。此外,水電站修建之后,還會對下游的水溫、水體理化性質等發生改變,從而使水生植物的區系組成發生改變。
3.降低水電站建設對水生態環境影響的對策建議
前文對水電站的建設對水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為了更好的發揮水電站的作用,降低甚至杜絕其對下游水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3.1 積極進行水生態環境變化研究
對水生態環境的變化進行監測與研究,是做出相關改變措施的基礎,只有擁有真實有效的監測數據和有效的理論分析之后,才會正確的指導后續的降低水電站對生態環境影響的實踐工作。進行水生態環境變化研究時,主要是對相關的監測指標進行正確選擇,由于水電站影響的復雜性,在相關評價指標的選擇上,既要考慮指標的科學性和全面性,也需要考慮水電站建設的區域特殊性。一般,主要監測指標有生態系統完整性相關的景觀結構、植被生產力、物種多樣性和水文水環境相關的洪峰消減參數、水體營養物質含量、BOD、COD、酸堿度、渾濁度等。
3.2 積極進行人工生態補償
由于水電站的建設,對水生態中動植物的種群和數量產生一定的影響,對此,可以結合相關的監測數據,積極進行科學研究,培育相關的動植物種苗,并選取合適的地點進行投放和種植,通過人工方法提升整個水生態的環境,降低上游水電站建設對下游水生態環境的影響。
3.3 建議對水電站采取征收適度水生態補償基金,用于水生態環境的監測研究及水生態功能恢復
作為民族自治縣,建議縣人民政府及縣人大討論制定出臺相關條例,對縣內水電站征收適度水生態補償基金,專題用于水生態環境的研究及恢復研究,讓金平永遠綠水青山。同時,水務部門、環境保護部門、農業部門、發改、工信和電力等部門及相關單位,要結合各自部門職能,積極主動研究和探索對水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樹立保護意識。
同時,按照財政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關于印發《水資源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財綜[2008]79號)文件精神,從返還的水資源費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水生態補償基金,立足于長期有效保護金平的水生態環境。
3.4 加大對水電站水庫的防汛抗旱調度,確保電站水庫優先保障下游水生態用水
為了確保對水電站取水壩以下河段及兩岸水生態環境保護及恢復,防汛抗旱部門有必要在枯季優先考慮加強對電站水庫及取水壩的抗旱調度,既可以一定程度保障下游農田的灌溉,又可以兼顧下游河道水生態環境修復。
總結:
我縣在水電站方面的建設,從改革開放初期開始逐步提速,至今已經建設了大大小小37座水電站,總裝機47.782萬千瓦。這些水電站的建設,對于我縣經濟社會的建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也對我縣的水生態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對于水電站下游的整個水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產生了長遠的影響,其中,既有負面影響,也有正面的影響。目前,金平在建水電站有8座,總裝機10.71萬千瓦。擬建水電站18座,總裝機19.86萬千瓦。因此,必須正確認識水電站的開發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積極采取措施,降低甚至是杜絕負面影響,確保河流的開發能夠適度,實現水電站建設與生態保護的協調發展,既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又有效保護水生態環境的建設。
我們要著眼長遠,樹立憂患意識,把電站的開發建設與水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讓金平的山更青,水更綠。
參考文獻:
[1]李錦勝.水電站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評價[J].環境科學導刊,2011,05:81-83.
[2]譚婕.橫江水電開發對水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2.
[3]江南.水利工程建設對水生態環境系統的影響及解決措施[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4,04: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