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自身的健康也越來越重視,放射工作人員由于長期接觸低劑量電離輻射,所以,對自身的健康會產生一定影響。通過調查發現,放射人員接觸低劑量電離輻射的時間越長,其身體血液系統、染色體結構以及免疫系統出現異常情況越明顯。本文對低劑量電離輻射對放射人員健康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希望引起相關工作人員的重視,使放射工作人員可以認識到低劑量電離輻射的危害,并在工作中做好防護準備。
關鍵詞:低劑量電離輻射;放射工作人員;健康
我國的放射技術越來越發達,在研究放射技術時,放射工作人員需要經常接觸低劑量電離輻射,這對工作人員的身體有一定傷害,為其身體健康埋下了隱患,所以,放射工作人員一定要認識到這一問題,還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預防,要定期做身體的各項檢查,這樣才能保證自身的健康,才能更加健康、安全的工作,為放射技術的研究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低劑量電離輻射對放射工作人員血液系統的影響
通過調查與研究發現,長期接觸低劑量電離輻射會人的血液系統產生較大的影響,會使紅細胞數量增多,白細胞數量減少,而且巨大血小板的數量明顯增加了,研究人員發現,低劑量電離輻射可以生成巨大血小板,會使血小板的活性大大增加,會使人身體內的白細胞出現異常情況。通過對放射工作人員進行身體檢查后發現,女性受到低劑量電離輻射影響后,白細胞異常情況比男性更加明顯,所以,女性工作人員一定要更加重視這一問題。通過調查發現,接觸這些電離輻射的時間不同,放射工作人員的血液系統異常情況也不同,工作人員血液系統異常是經常長期累積形成的。電離輻射會引起放射病,會使人身體器官出現病理。電離輻射可以通過體外照射與體內照射進入人體,而且放射性物質進入體內后會發生體內照射,如果不采取防護措施,可能會產生致病因子。為了防止此類問題的發生,一定規范操作,這樣才能更好進行工作以及科學研究。
二、低劑量電離輻射對放射工作人員染色體結構的影響
低劑量電離輻射對放射人員染色體結構也會產生較大影響,經過調查發現,有的放射工作人員由于長期接觸電離輻射,染色體結構出現了畸形變化,這主要是由染色體結構斷裂引起的。電離輻射會使電離粒子進入體內細胞核中,使NDA雙鏈斷裂或者重組,電離輻射劑量越大,DNA受到損傷的程度也越大,放射工作人員雖然接觸的是低劑量電離輻射,但是由于工作原因需要長期接觸,所以會出現積累效應。有的放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并不重視防護措施,使得染色體畸變率大大提高了。通過研究發現,性別與染色體畸變沒有太大關系,發生染色體畸變只與接觸低劑量電離輻射的時間有關,放射工作人員累計劑量越高,則發生染色體畸變的概率越大。在工作的過程中,放射具有曝光范圍大、接觸時間長等特點,所以,工作人員一定要具有較高的安全防護措施,這樣才不會使低劑量電離輻射對染色體造成損害。
三、低劑量電離輻射對放射人員身體免疫系統的影響
免疫系統對人身體的健康有著重要的保障作用,其具有較多的免疫功能,包含較多的免疫細胞,而且在免疫反應中,免疫分子以及免疫細胞之間具有互相依賴、制約的特點,在接觸電離輻射后,免疫系統的平衡受到破壞。有關低劑量輻射對體液免疫的影響,研究較少。目前認為,低劑量輻射可促進B細胞的多克隆活化和免疫球蛋白的形成,刺激機體體液免疫功能。有調查結果顯示,長期接觸低劑量電離輻射對所研究人群免疫系統有一定影響,但總體未達到顯著水平,觀察組免疫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長期接受低劑量電離輻射,作為一種特殊的“弱抗原”能夠激活T淋巴細胞,促進產生抗體。IgG呈現增高的同時,IgM卻有隨著工齡的延長而下降的趨勢,這恰恰與免疫應答時再次應答IgG表現突出的觀點相吻合,但IgA呈現的增高趨勢與何燕等調查結果不一致,這種現象應當進一步探討。結合上述情況,可以看出:低劑量電離輻射可以使人體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增高,這種現象可以認為是適應性反應,但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增高對人體的意義如何,是否與個人日常接觸的放射線劑量大小有關,這些都有待進一步研究。免疫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組織系統,其中T細胞亞群的變化,經常反映機體的免疫狀態,所以,與T細胞亞群相關聯的諸多血液系統變化的聯合觀察,將對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監護起到尤為重要的作用。
四、影響輻射損傷的因素
1、輻射劑量
輻射劑量這里就是指吸收劑量,吸收劑量的大小是受照生物體產生生物效應大小的決定因素。受照劑量在幾Gy以下,且劑量率不是太高的情況下。根據實際的資料,為了輻射輻射防護的目的,ICRP在第26號出版物中提出如下假設:在小劑量、低劑量率的情況下,劑量與隨機效應的發生率之間存在著線性無閥的關系,且效應的嚴重程度與劑量無關。
2、輻射品質
所謂輻射品質,指的是電離輻射授予物質的能量在微觀空間分布上的那些特征,不同種類和不同能量的射線授予物質的能量在微觀空間分布上是不相同的,因而有不同的生物效應。品質因數Q的大小由入射粒子在單位長度路程上沉積的能量來決定,在單位長度上沉積的能量越大則品質因數Q越大。
3、輻射劑量率
由于生物體對輻射損傷有著一定的恢復作用,故受照總劑量相同時,小劑量的分散照射比一次大劑量率的急性照射所造成的輻射損傷要小得多。例如,若一生(50年)全身均勻照射的累積劑量為2Gy的X射線照射,并不會發生急性的輻射損傷。如果一次受到劑量為2Gy同樣X射線的急性照射,則可能產生嚴重的軀體效應,在臨床上表現為急性放射性病。因此急性劑量控制時,應在盡可能低的劑量率水平下分散進行。劑量率越高則生物效應越大,照射時間間隔越大則生物效應越小。
五、結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放射工作人員由于工作性質的問題,需要長期接觸低劑量電離輻射,這對其身體健康造成了不利的影響。電離輻射會對人體產生較大的傷害,不但包括皮膚等外科傷害,還包括血液、染色體以及免疫系統等內科傷害。放射工作人員接觸電離輻射的時間越長,受到的傷害則越大,身體損傷情況也越嚴重,低劑量電離輻射會使工作人員白細胞數量減少,還會影響身體造血系統的正常工作,嚴重威脅著其身體健康,所以,放射工作人員一定要做好防護,還要盡可能的少接觸這些電離輻射劑量。
參考文獻:
[1]任先云,趙智剛,周濱鵬,等.呼和浩特市放射工作者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輻射衛生,2010,13(3):216-217
[2]楊愛初,劉移民,杜柳濤,等.廣東省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職業醫學,2009,30(4):22-24
[3]朱秀安.放射性白內障[J].蘆春林主編.核醫學基礎與放射防護[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2009,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