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混凝土的生產過程中,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所生產出來的混凝土容易出現質量變異,直接影響整個工程建設質量,必須積極采取措施予以高效控制。本文以某混凝土工程為例,簡要探究混凝土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策略,以期對同仁有所助益。
關鍵詞:混凝土生產;質量控制;控制策略
作為建筑工程的重要結構材料,混凝土被大量運用于工程建設中。而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迅猛發展,大型工程、高層建設規模持續增大,對混凝土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然而,在混凝土的生產過程中,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所生產出來的混凝土容易出現質量變異,直接影響整個工程建設質量。因此,展開有關混凝土生產質量控制策略的研究,對于提升混凝土生產質量,進而提升整個工程建設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圖一為混凝土生產質量控制的大致工作流程圖。
圖一" 混凝土生產質量控制流程圖
一、混凝土生產質量控制策略
(一)合理選擇原材料
基于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粗細骨料以及外加劑等原材料拌和而成的一種復合物,其原材料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混凝土生產質量。參照相關選擇標準,本工程選擇了如下原材料:
[水泥]:本工程選用穩定性好、細度較小的P.Ⅱ42.5普通硅酸鹽散裝水泥。
[碎石]:本工程選用具有良好堅硬度、密實度以及級配度的花崗巖碎石,其質量指標(見表一)滿足相關規范要求。
表一" 碎石質量指標
項目
表觀密度
規格
壓碎指標
針片狀顆粒含量
單位
kg/m3
mm
%
%
結果
2736
5~10、10~20
5~8
6~8
[砂]:本工程采用河砂,堅硬度、潔凈度以及級配良好,其質量指標(見表二)滿足相關規范要求。
表二" 砂質量指標
項目
粒徑
細度模數
篩分率(0.315mm)
篩分曲線范圍
含泥量
結果
≦5 mm
≈2.75
18~21%
Ⅱ區中砂
0.6~1.2%
[摻合料]:本工程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主要摻合了粉煤灰與礦渣粉,其中粉煤灰具有良好改善拌合料工作性、減水的作用,礦渣粉則具有顯著降低拌合料泌水性、有效避免混凝土面層出現裂紋與裂縫。經試驗證實,粉煤灰與礦渣粉的各項質量指標均符合相應規范標準,分別如表三與表四所示。
表三" 粉煤灰質量指標(I級)
項目
細度(%)
燒失量(%)
含水量(%)
三氧化硫(%)
需水量比(%)
標準
(GB/T 1596-2005)
12
5
1
3
95
結果
10
2.9
0.4
0.28
91
表四" 礦渣粉質量指標(S95)
項目
比表面積
28天活性指數
密度
流動度比
含水量
三氧化硫
單位
m2·kg-1
%
g·m-3
%
(%)
(%)
標準
(GB/T 18046-2008)
400
95
2.8
95
1
4
結果
428
100
2.88
97
0.4
1
[外加劑]:經綜合比較與試驗論證,本工程選用JM-III復合型外加劑。
[水]:本工程選用自來水為混凝土拌合用水,選用經日常收集和充分凈化的環保雨水為混凝土養護用水。
(二)科學設計混凝土配合比
為了確保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準確性與合理性,相關工作人員應以滿足澆筑物要求與施工章程為出發點,科學設計混凝土配合比。一方面,為了實現明顯減少浮漿層、有效減輕混凝土塑性收縮性的雙重目標,通常遵照最大級配密實度來展開設計,在良好滿足施工條件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砂漿量,同時在確保混凝土粘性不影響實際施工的基礎上,盡可能減低用水量,適量添加減水劑來對混凝土的流動性進行精確調節。另一方面,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結合施工現場的天氣狀況、施工進度以及原材料的變化等因素,適宜調整配合比。
本工程采用C45高性能混凝土,要求其坍落度不得小于180。為了確保所生產的混凝土能夠滿足施工要求,符合相應規范標準,經過反復試驗與多次論證,最終確定最優配合比,如表五所示。
表五" 混凝土最優配合比
成分
水泥
粉煤灰
礦渣粉
砂率
水膠比
外加劑
單位
kg/m3
kg/m3
kg/m3
%
-
%
用量
285
120
112
37
0.32
1.3
按照表五所示的配合比進行測試,測得其坍落度為206,28天強度為56.0Mp,且其余各項性能指標均能很好滿足本工程現澆梁、板及面層施工需要。
(三)高效控制計量誤差
為了最大限度降低計量誤差對混凝土生產質量的影響度,相關工作人員必須積極采取相應措施,高效控制計量誤差。
1、實時、密切關注生產稱量系統,確保各物料秤支架的足夠牢固,將振動設備產生的振動影響降至最低。不斷優化粉料秤與攪拌機裝置,添設適宜的氣體回流管,確保暢通無阻。尤為注意,在正式稱量之前,工作班組首先應零點校核計量設備。
2、準確檢測骨料含水量,在混凝土生產過程中,每一工作班應保證進行一次以上的骨料含水量檢測工作。一旦發現含水率異常,則立即增加檢測次數,根據所測結果對骨料用量及水量進行及時、合理調整。同時,定期維檢計量器具,經維修(中修或大修)或遷移后,則需重新檢定。
3、認真檢測混凝土組成材料的計量,確保其計算結果偏差符合相應規定。
在本工程中,原材料的稱量要求如表六所示。
表六" 本工程原材料稱量要求
原材料
水泥
粗、細骨料
摻合料
水
外加劑
稱量允許偏差
±2%
±3%
±2%
±2%
±2%
每班稱量示值檢查次數
4
2
4
4
4
(四)充分保障運輸質量
基于混凝土拌和場地與澆筑現場往往存在一定距離,本工程為了盡量減小坍落度損失、有效避免離析和下沉現象的出現,在運輸混凝土時,車鼓轉動速度設定為6rad/min,到達澆筑現場后再保持高速轉動4~5min,從而高效保障混凝土充分攪勻。此外,還適量添加外加劑,有效彌補坍落度的損失。
三、結語
總之,為了確保混凝土生產質量,廣大建筑工作者們應合理選擇原材料、科學設計混凝土配合比、高效控制計量誤差以及充分保障運輸質量,從而顯著提升混凝土生產質量,為群眾建設更加安全、高質、經濟的建筑。
參考文獻:
[1]韓武志,李世棟.關于混凝土生產的質量隱患分析與防控[J],江西建材,2014(9).
[2]卓家超,劉軍軍.鹽田港混凝土生產的質量控制[J],中國港灣建設,2014(6).
[3]徐朝陽,余芳.混凝土生產質量管理[J],建筑·建材·裝飾,2014(8).
[4]李仕鈞.混凝土生產存在的質量問題分析及處理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