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八月,整個中國都在向鄧小平致敬,中央七常委亦高規格出席鄧小平誕辰110周年座談會。
作為中國偉大的領導人之一,鄧小平的一生波瀾壯闊、跌宕起伏,最終他的名字與“改革開放”連在一起,改變了中國。
三十多年過去了,中國的改革依舊在進行著。作為中國改革的精神象征,鄧小平的名字也不斷被提及。
2014年8月23日,共識網在杉園·共識堂舉辦了“鄧小平與改革”讀書會,官員、企業家、學者以及《鄧小平時代》的作者傅高義等80多人到訪杉園,人數極大超出了共識傳媒集團總裁周志興的預計。
站在現在這個時代節點,我們該如何認識鄧小平的功績?他與中國當下以及未來改革有怎樣的關聯?
“改革進入深水區,石頭摸不著了,可以從當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那里找一點靈感。”共識傳媒集團總裁周志興如是說。
“我只是客觀地評價鄧小平”
西方書評界認為我太佩服鄧小平了,但我只是根據事實說話,我盡可能地客觀呈現發生了什么,具體事件上鄧小平為什么那么做。
——傅高義
藍色襯衫、卡其色褲子,傅高義一身休閑裝扮出現在杉園·共識堂。面對嘉賓的每一聲問候,他總是面帶微笑,言辭謙遜。
作為西方最為權威的鄧小平研究者,即使已經到了耄耋之年,傅高義依舊精神矍鑠。
“我今年84歲了,但是鄧小平92年‘南巡’時已經快88歲了。”
這位費正清東亞中心前主任總是不服老,將近三個小時的座談會過后,傅高義臉上未顯出一絲疲態。在晚宴開始時,傅高義甚至還用鼓槌敲響了共識堂的開飯鼓聲。
對于鄧小平,這位歷經十年寫出《鄧小平時代》的學者毫不掩飾他的欽佩之情,“我盡力客觀地對待鄧小平的言行,但了解78年—92年的歷史后,我認為他改變了一個當時還承受著‘大躍進’與‘文革’后果的國家的前進方向。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對世界的發展有過更大的影響。”
事實上,作為知名的東亞問題專家,在哈佛大學傅高義就被稱為“中國先生”,他出版的《鄧小平時代》更是系統地勾勒了鄧小平所處的偉大時代。2012年該書還打敗了基辛格的《論中國》,獲得“萊昂內爾·吉爾伯獎”。
談及寫作《鄧小平時代》的初衷,傅高義回憶,在他古稀之年,決定寫一本書,幫助美國人了解亞洲未來的發展。他的朋友、美國東亞事務記者唐·奧伯多弗爾建議:“你應該寫鄧小平。”最終傅高義接受了這一建議,因為他認為,亞洲最大的問題是中國,而對中國的現代歷程造成最大影響的是鄧小平。
作為費正清的繼任人,傅高義一直是中國政府重視的漢學家和中國問題專家,在他著手寫《鄧小平時代》之前,他就已經讀了四十年“中國”這本大書。
20世紀60年代,在中國未開放的情況下,傅高義就通過有限的資料完成了《共產主義制度下的廣州 (1949-1968)》。到了80年代,傅高義更是深入廣州進行為期7個月的調查研究,最終寫出了《先走一步——改革中的廣東》,事實證明,廣東改革開放是成功的,傅高義也完成了當時對中國改革的深度掃描。
因為鄧小平并未留下任何筆記,傅高義只能像歷史學家要去了解自己的研究主題一樣,通過研讀文字資料來了解鄧小平。
這樣的工程量是巨大的——閱讀大量中英文關于鄧小平的資料、采訪多位與鄧小平接觸過的外國政要,到中國會見黨史專家、高干子女以及在鄧小平手下工作過的干部,耗時十年,傅高義終于完成了英文版《鄧小平時代》。
“西方書評界認為我太佩服鄧小平了,但我只是根據事實說話,我盡可能地客觀呈現發生了什么,具體事件上鄧小平為什么那么做。”
在中國國內,對傅高義《鄧小平時代》的質疑之聲也一直存在。
對此,在杉園·共識堂與傅高義進行對談的國防大學歷史專家肖冬連認為,《鄧小平時代》在研究當代史的圈子里還是受到肯定的,“傅高義也確實是站在比較客觀且不帶有價值預設的立場上,用同情和理解的方法來研究鄧小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馬勇也基本肯定了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畢竟傅高義第一次系統地梳理‘鄧小平時代’這個概念,傅高義定的調子我們可以不贊成,但應該承認他的工作和努力。”
作為活動的主持人,共識傳媒集團總裁周志興曾經做過12集紀錄片《鄧小平》的制片人、鄧小平女兒毛毛編著的《我的父親鄧小平》的責任編輯、鄧小平大女兒做的攝影集《鄧小平—女兒心中的父親》的責任編輯,亦是鄧小平唯一在世時看到的畫冊《鄧小平畫冊》的編輯。對于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他的評論也許代表了大多數人的心聲:“傅高義在古稀之年寫下了《鄧小平時代》,值得大家尊敬。”
“鄧小平的底線是中國不能亂”
“鄧小平領導那么大一個國家,怕國家出亂子,他是非常負責任的,我們應該理解他當初的緊張。”
——傅高義
站在時代的節點,我們該如何認識鄧小平的功績?
在與共識傳媒集團總裁周志興、國防大學歷史專家肖冬連的對談中,傅高義不停地提及1978—1992年期間鄧小平的作用。在那個當時還承受著“大躍進”和“文革”后果的國家,鄧小平用自己高超的政治智慧,一步步地將中國帶向富強之路。
當然,因為制度不同,傅高義對鄧小平總體偏贊美的言語一直飽受西方質疑,與會的嘉賓也不例外。
在共識堂的書會中,國務院參事、國家質檢總局原總工程師、中國質檢協會理事長張綱就向傅高義拋出“四項基本原則”的問題:“您如何認識鄧小平提的四項基本原則的出發點?您怎么理解四項基本原則?它是階段性的還是長時間的?對中國國情是否是符合的?”
張綱有這樣的擔憂并不為過,畢竟“四項基本原則”的提出是在粉碎“四人幫”之后,鄧小平是出于怎樣的考量值得我們研究。
“面對當時社會上和黨內出現一些思想動蕩,胡耀邦在其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傅高義提及“四項基本原則”提出的時代背景如數家珍,“當初鄧小平忙著訪美以及應對對越自衛反擊戰。”
面對如此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傅高義能理解鄧小平為什么提出“四項基本原則”,同時傅高義也委婉地表示“鄧小平當時應該把自由談得多一點。”
基于傅高義的判斷,鄧小平的底線是中國不能亂。“鄧小平領導那么大一個國家,怕國家出亂子,他是非常負責任的,我們應該理解他當初的緊張。”
歷史沒有假設,我們很難判斷,如果鄧小平在自由上更加放開,中國會變成怎樣。何況鄧小平并未不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1980年8月,鄧小平就在多次講話中談及政治改革。1986年,在十三大前夕,他也讓趙紫陽多次召開關于政治改革的會議,但是鄧小平一直擔心國家會動亂。”
根據史料,也可看出,鄧小平在很多方面進行了頗有成效的政治體制改革:第一,將中共從一個革命黨轉到執政黨,從階級斗爭轉到經濟建設;第二,從運動治國轉到依法治國;第三,廢除了終身制,實行任期制,同時使最高領導權力的更替更加規范化。
對于鄧小平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劉政也許更有發言權。當年劉政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研究室主任,在1989年之前,人大就派一個小組去深圳,去探討人大代表的直選,并寫了一篇題為《議會民主是全人類的知識產權而不是西方獨有的》的文章。
在改革中,鄧小平也用其高超的政治智慧來平衡各方利益。例如:為擺脫保守力量的抵制,鄧小平往往通過試驗避開;在重要的政策性文件中,保持穩健的中庸之道;向群眾說明重要政策時,講明大局和長期目標,而非用直接命令的方式等等。
“您現在對鄧小平的看法有所改變嗎?”會后,面對記者的提問,傅高義表示他對鄧小平的基本看法一直保持不變,但同時也同意許多中國人的看法,即“胡耀邦在改革的時期也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在考慮中國前途該走什么道路時,傅高義認為胡耀邦的作用也值得考慮,所以下一步傅高義打算寫胡耀邦傳記。
當然,傅高義的“追逐熱點”難免被人貼上“功利主義”的標簽,但傅高義卻認為不管他寫什么,他的初衷都是促使更多的西方人去嘗試深入地理解中國以及中國所發生的變化。
期許中國未來:“還可以做相當大的改革”
“我想如果鄧小平現在活著的話,不僅是經濟上的改革,政治上的改革也還會繼續搞。”——傅高義
現在中國的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下一步該走向何方?
研究鄧小平,我們可以發現,鄧小平最偉大的經濟改革是體制外的改革,這與蘇聯體制內的改革,即把國有經濟私有化不同,鄧小平先從農業開始改革,在體制外卻大力發展私營經濟。
“這種漸進的體制外改革是非常明智的,時間也證明了這一點。”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辜圣祖如此評論道。
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入,中國出現了眾多的問題,這些問題與曾經經歷過35年發展輝煌卻最終迎來20年衰退期的日本有著太多的相似——人口老齡化、房地產泡沫化、產業空心化以及貨幣大幅升值。
中國會像日本一樣進入經濟衰退期嗎?
作為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同時也是日本問題專家,傅高義首先并不認同關于經濟衰退的看法,日本經濟并沒有看上去那么壞。相較于日本,中國的政治領導也更為統一。
除了大陸內部的發展問題,在當下的改革中,制度問題上也非常突出。
在香港問題上,鄧小平曾說“香港實行一國兩制,50年不變,50年以后也沒有必要再變”,但2017年香港就要普選了,我們該如何看待鄧小平制定的時間表?
不僅僅是香港,在臺灣問題上,中國大陸對這兩個地區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對比可以發現,在1980年代,臺灣商人帶著雄厚的資金與技術、經驗來大陸投資,而現在,大陸開始大規模投資臺灣,臺灣已經有不少企業需要依靠大陸才能生存。
當然,任何人包括傅高義在內都不是算命先生,都無法預測將來臺灣、香港會走到何種地步,但是至少現在,我們能看到的結果是:臺灣的“臺獨”風險正在降低,兩岸關系亦比30年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如果鄧小平現在活著的話,不僅是經濟上的改革,政治上的改革也還會繼續搞。”對于目前中國啟動新一輪改革議程,傅高義表示,“鄧小平走的路,新一代的政治局七位常委繼續走,只是情況不一樣了,他們還可以做相當大的改革。”
那么,探討鄧小平改革能為當下的改革帶來怎樣的啟示?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在一次活動中,習近平曾經如此動情地說。
在共識傳媒集團總裁周志興看來:“改革開放年代的鄧小平是一言九鼎的,他遇到過很多阻力,但是他不是左顧右盼,也不會首鼠兩端,而是堅定信念百折不撓,朝著既定的目標腳踏實地前進。”
本欄目責任編輯: 張菲菲(lxin513@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