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教育可持續發展內涵”“教育可持續發展實施策略”“城鄉統籌職業教育”等主題的文獻梳理發現,從研究層面來看,宏觀層面上對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研究較多,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策略過于籠統,也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還有些研究側重于區域教育發展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往往又缺乏對可持續發展本義的整體照應。從研究內容來看,對區域中等職業教育的研究滲透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但是缺少可持續發展的全面理解和系統關照。從研究視角來看,多教育學、管理學和經濟學視角的研究欠缺教育社會學和教育生態學的個案研究。
關鍵詞:教育可持續發展;職業教育;城鄉統籌;文獻綜述
一、關于“教育可持續發展”內涵的研究
對“教育可持續發展”,研究者著眼點不同,對其內涵的理解多有不同。就文獻來看,主要從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人的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幾方面展開。
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論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指出,學校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含義是保證學校具有長遠的、持續發展的能力,避免只顧眼前的需要與可能,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可以表達為:既滿足當代學校的發展需要,又不損害學校滿足其長遠發展需要之能力的發展。探索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主要是指運用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原則來探討學校建設和教育運行中的問題,哪些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理論,哪些是不利于可持續發展的。《學校可持續發展問題探究》對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涵義有了新的推進:所謂學校可持續發展,就是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要求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必須從實際出發,按照學校發展的規律和趨勢,把學校發展建立在科學的、具有長遠生命力的舉措上,從根本上和全局上進行策劃,克服學校發展中的短期行為,使學校發展從傳統的生存發展模式中解脫出來,轉向新的“生態文明”的生存發展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并指出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協調性、穩定性和整體性。
二、關于“教育可持續發展”實施策略的研究
陳枚珠在其碩士論文《論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中,從學校辦學質量、師資隊伍、專業設置、生態環境幾個方面分析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主要評價內容,并就學校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從觀念、制度、經濟、文化等方面做了宏觀剖析,指出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以生為本;師資隊伍建設;學科調整與建設;提高就業率和升學率;突出辦學特色。文章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分析框架,但是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學校可持續發展問題探究》立足于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可持續發展問題,從人的因素著眼,指出校長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核心力量,強調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制度價值目的在于人的價值的實現。并從學校制度層面著重分析了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問題:現實學校對制度完善的追求、現實制度與教師發展的沖突、從機械規約走向人文關懷的學校制度訴求。其中對可持續發展特性和制度層面的分析,對于本研究有重要啟發。
三、城鄉統籌職業教育的研究
對城鄉統籌下職業教育的研究,主要關注城鄉統籌背景下職業教育的功能探討、發展創新、模式探索等。
對城鄉統籌背景下職業教育功能探討和發展創新主要集中于勞動力轉移方面。諸多學者的觀點基本一致,互為補充。李新認為,職業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合格勞動者,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服務是職業教育的職責。冉康林強調,城鄉統籌發展的關鍵是農村人口的變遷,對存量人口轉移的手段是培訓輸出,對增量人口轉移的手段是教育輸出。王進城針對重慶市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發展職業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農村剩余勞動力素質,提高其就業技能和知識水平,幫助其在城市獲得更好的工作,提高收入水平,同時能更快地適應城市生活,加快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并論述了重慶市職業教育目前的發展概況,分別對重慶市政府組織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培訓、職業院校和社會培訓機構做了分析,指出了其在重慶市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招生困難、經費投入不足、培訓質量不高、辦學模式陳舊等問題。針對重慶市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指出應該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增強師資力量,在專業設置上應以產業需求為依托,為重慶市經濟發展服務,同時應加強職業教育的管理,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綜上所述,相關研究關注的重點和階段不同,但是縱觀已有的研究成果不難發現,雖然眾多研究者對區域教育的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問題做了有價值的研究和探討,但也存在明顯的缺憾和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從研究層面來看,宏觀層面上對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研究較多,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策略過于籠統,也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還有些研究側重于區域教育發展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往往又缺乏對可持續發展本義的整體照應。城鄉統籌背景下對區域(縣域)中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中觀研究,尚屬空白。其二,從研究內容來看,對區域中等職業教育的研究滲透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但是缺少可持續發展的全面理解和系統關照。鑒于此,在確立可持續發展內涵的基礎上,圍繞可持續發展公平性、協調性和多樣性三個維度探索其影響因素,并探析適合城鄉統籌發展的有效模式,有所價值。其三,從研究視角來看,多教育學、管理學和經濟學視角的研究,欠缺教育社會學和教育生態學的個案研究。對區域中等職業教育系統進行社會學的結構功能分析和相關利益人的分析,可能發現影響中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進而為探析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模式提供思路。
參考文獻:
[英]赫克爾,斯特林.可持續發展教育[M].王民,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課題支持:本研究為課題重慶市教育規劃職教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2011-ZJ-005。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