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培養出有較強實踐能力、綜合素質良好、富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醫學人才,必須改進和加強生化實驗教學,全面提高生化實驗教學的質量。就生化的實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驗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改革。
關鍵詞: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教學改革
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探討生命現象本質的學科,是當代生命科學領域中的前沿學科,也是醫學教育中最為重要的專業必修課之一,其理論和技術滲透至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各個領域,是醫學生在學習后續課程及進行臨床實踐的重要的理論基礎。生物化學,作為一門實驗學科,生物化學知識點的理解、掌握和運用離不開生化實驗的證明,對鞏固學生的課堂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以及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均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為此,結合學院的實際條件,為培養出面向社區和基層醫療服務的應用型人才,開展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嘗試。
一、更新實驗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實驗項目
為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技術基本素質的提高,以及創新意識的培養,結合本院對學生的培養目標,進行實驗教材編寫,優化實驗內容,與臨床知識相結合。該教材內容減少了驗證性實驗,增加了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將現行研究熱點結合知識點融入進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綜合性實驗涉及的理論知識多,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像驗證性實驗那樣單一,要求的是要有綜合能力。如,“兔肌酸激酶的分離純化及部分性質的測定”,該內容包括酶的分離、純化、酶活力的測定,本實驗內容難度中等,涉及多個知識點,要求學生查閱資料、細化實驗方案,從而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綜合性實驗為主的教學方法,能提高實驗教學的層次和水平,為開展設計性實驗打下堅實的基礎。
實施設計性實驗時,提前向學生布置方向,學生自擬題目,要求學生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方案。整個實驗過程由學生按照自己的設計獨立完成,從溶液的配制到具體的各項操作,教師在旁指導協助。實驗完成后,要求學生對實驗所涉及的理論、操作方法和學生在實驗當中出現的錯誤進行討論和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對科研的興趣。
二、實驗教學方法多樣化
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應用多種先進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1.應用多媒體教學。在實驗課里利用多媒體電子課件輔助教學,把生化實驗過程自然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比如,在凝膠過濾分離高鐵血紅蛋白與高鐵氰化鉀的實驗中,通過圖片、動畫或視頻將微觀抽象的層析原理和透析技術等操作過程形象直觀地模擬出來,方便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開放實驗室。隨著實驗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將全天開放實驗室,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對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作場外指導,鼓勵他們參加大學生創新課題,自己設計實驗,自己作可行性分析,充分利用實驗室的現有條件,確定實驗課題,獨立完成實驗。
三、改革實驗考核
1.實驗態度的考核
根據學生的考勤、值日(實驗物品的領取、發放、收回和衛生情況)、課堂提問、實驗報告的書寫情況以及同學間的團結合作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分。
2.實驗理論知識的考核
筆試考核主要考查學生對生物化學實驗理論、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的掌握情況以及對實驗現象及結果的分析、解釋等,按照學生的實際得分評定。
3.實驗操作的考核
考查學生獨立進行綜合性實驗的能力,要求學生寫出實驗方案,正確選擇實驗儀器和化學試劑,通過實驗操作,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寫出實驗報告。老師根據實驗情況、實驗現象的解釋是否正確等方面進行評定,給出成績。督促學生平時在實驗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進行練習,學到更多的知識,改進和發展學生的學習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研究探索并建立適合醫學院校學生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模式與方法。要根據學院的實際情況,改善實驗條件,重視實驗教學,建立科學的實驗教學體系,改變陳舊觀念,更新實驗內容,改革考核評價體系,將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綜合運用,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對生物化學的興趣,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蔡燕,吳順.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0(27):148.
[2]蔡志強,趙希岳,王利群,等.提高生物工程專業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效果的改革初探[J].生物學雜志,2010,27(03):104-105.
[3]郭靜,周紅,吳曉燕,等.基礎醫學分級實驗教學的探索和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l,13(06):529-53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教育廳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湘教通[2014]247號-556)。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