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一切科學、技術的發展都需要數學,這是因為數學的抽象使外表完全不同的問題之間有了深刻的聯系。因此數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也常被譽為科學的皇后。由此可見,數學素養是一個公民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要素。現今數學已不僅是計算的需要,而是培養人的數學思想和思維,培養人的數學素養。學習數學將是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必然選擇。面向全體學生,扎實推進素質教育,著力培養具有較高數學素養的勞動者,已是新世紀、新形勢對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面對高中數學各個章節的基礎知識和解不完的習題,不少學生感嘆高中數學難學,雖然自己學習也挺努力,但成績還是提不高。其實許多學生不明白,數學是有規律的,講究思想方法,因而我們學習數學也是要遵循數學規律,講究思想方法。若不講究學習方法,我們就如同是一只沒有帆的船,在題海中只會隨意漂流,自己卻不能把握方向,怎么能抵達成功的彼岸。那么,掌握怎樣的學習方法才能學好數學呢?我們都知道,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提倡了一種學習的思想方法——溫故而知新。時至今日,它對于我們今天學習數學來說,仍有借鑒意義的,尤其對于自身學習條件不夠好、數學基礎差的學生,更是如此。怎樣才能做到溫故而知新呢?結合實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會歸納總結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在一個單元的內容學完之后,及時對其進行總結歸納,可以幫助我們更完整地掌握知識,更準確地應用知識,更有效地提高能力。
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知識的歸納總結。通過歸納,發現所學內容的規律,以減輕記憶的負擔,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減小掌握知識的難度。例如,在學完“圓錐曲線”之后,把所學橢圓、雙曲線、拋物線進行歸納總結,注意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及各自的特征與規律,那么,我們對圓錐曲線的掌握就更深刻、更牢固了。
另一方面是對題型和解法的歸納總結。我們經常看到有不少學生每天不停地做題,勤奮異常,但見效甚微。這固然與自身學習條件有關,但更多的卻是不注意學習方法,盲目做題,重“量”輕“質”。要使做每道題都有所收獲,就必須對每道題有深刻認識,及時歸納總結,重點是認識題型與解法。例如,當我們學習“方程或方程組的解法”后,及時總結出這一類題主要的解決辦法,就是高次方程可以轉化為低次方程——降次;多元可以轉化為一元——消元來求解這一規律,再來解方程:x4-2x2-3=0就不會感到困難了。
二、要會推理轉化
數學的一大功能就是訓練思維能力。在學習數學中不僅要掌握所學知識,而且要領會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解題能力的大小除了取決于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外,更重要的是取決于思維能力的高低,思維能力的高低又取決于邏輯推理和演繹化歸的能力強弱。
一方面,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會遇到許多舊知識所不能解決的新問題,這就需要對原有的知識進行推理轉化。例如,將公式■≥■(a>0,b>0),推廣得到■≥■(a、b、c都為正數),進而推廣有■≥■(n為正整數,其他各數均為正數);又如,當我們在正數和零的范圍內無法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時,就必須把數的范圍推廣到有理數。另一方面,許多新的問題,包括高考題,往往是由課本中的例題、習題變化而來的。因此,學會利用舊知識進行合理的推理轉化,對我們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有非常大的作用。
三、要會對比
所謂對比,當然是有針對性的對比。“新”知識是起源于我們面臨的新問題,總是與有關的舊知識相聯系。在學習新知識時,要同時對比著復習有關的舊知識,并著力理清它們的區別與聯系,尤其是它們的區別,因為正是這個區別,才體現出所學的是“新”知識。這里的對比包括相近概念的對比、相似定理的對比、相關公式的對比等,在這種對比中學習會更有效果。例如,在學習“對數函數”時,可以與指數函數對比著學習;在學習“反三角函數”時,可以與三角函數對比著學習;在學習普高教材(人教版)第八章第三節“雙曲線”時,可以與橢圓對比學習,從它們的定義,標準方程的推導,a、b、c三者間關系到焦點位置的判斷等,都可以通過對比來學習,并且有了前面的講解和學習,本節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學。這樣一來,雙曲線和橢圓的知識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了。
四、要會主動反思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往往都是以自己的舊經驗為背景來建構對新知識的理解。沒有經過反思所獲得的知識是膚淺的,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使自己建構的知識接近數學知識的本質,最終達到真正理解數學知識。比如,在學習普高教材(人教版)第五章“平面向量”時,學生初次接觸向量概念,對于向量相關概念的理解比較模糊,容易出錯,恰當的問題能引發學生針對自己的困惑去深入反思,如向量與數量有什么區別與聯系?單位向量是否唯一?單位向量能否相等?平行向量是否一定方向相同?向量可以與數量一樣進行運算嗎?等等。
數學學習其實是把客觀的知識結構內化為自己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在數學學習中必須重視對知識形成過程的回顧,并不斷地反思,從而深化對知識本質的理解,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學習反思,猶如一面鏡子,能幫助學生清晰地認識自己,理解自己,并在此基礎上實現自我更新和重建,從而提升自己的數學學習水平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在數學學習中,“溫故”而去“知新”“知新”而不忘“舊”,不僅有助于我們學習新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也是我們鍛煉自學能力,進而提高自身數學素養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04.
[2]葛軍.數學教學論與數學教學改革[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0.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