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而且還應掌握豐富的人文道理。而散文篇幅短小,通過鑒賞散文,能夠陶冶學生情操,培養高尚人格,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上具有重要作用。重點探討高中當代散文鑒賞教學,以望對后期教學工作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高中;當代散文;鑒賞教學
散文一直是語文教材的主導文體,當代散文篇幅較小,蘊含豐富的人文道理,語言使用具有自然靈動性,閱讀當代散文,可陶冶情操、提升人格,同時也能夠考查一個人的鑒賞、感悟能力。然而,高中當代散文教學并未得到教師的充分重視,加上受到思想觀念的影響,將散文教學與其他文體教學相混淆,并未突出散文自身的特點,降低了教學效果,也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應突出散文特點,引導學生整體感悟、熏陶感染,提升語文素養,促進全面發展。
一、當代散文的特點
散文是一種文學體裁,如同小說、詩歌及戲劇一樣,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通過采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表達來對社會、自然、人生給予挖掘,使讀者感悟人生真諦。散文具有自身特點:
1.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最為主要的特點即形散而神不散,所謂“形”指散文在選材上自由,不受拘束,可以是日月星辰、宇宙星空,也可以是一棵草、一朵花、一個人。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等,都是富于哲理性的散文,其選材不拘一格,形式自由。所謂“神”即文章中的思想及情感,也就是文章主旨。散文最為基本的特點即神聚,散文因形散而美,因神聚而高神。
2.短小而意深
一篇優秀的散文往往短小而意深,耐人尋味,發人深省。仍以《荷塘月色》為例,文章較短,但意境深遠。通過描寫荷塘的淡雅及幽靜,來表達自己淡淡的哀愁、喜悅之情,若探究更深層次的情感既表現出一種苦悶與彷徨,又希望能夠解脫的矛盾心情。
3.以小見大
俗話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散文的奇妙之處在于能夠以小見大,盡管篇幅較短小,但所蘊含的主旨較精深博大。在散文的字里行間中能夠見微知著,通過細小的描寫就能夠引發作者的思索、感悟。如,《囚綠記》中選取一株常春藤來表現作者愛國之情,并沒有動人的故事,也沒有充足的理論,僅僅輕描淡寫地記述作者到北平的所見、所聞。
4.貴在寫真
眾所周知,新聞報道一定要有真實性,這樣才能夠引起觀眾共鳴。對于散文而言,也追究真實性,在記述的過程中流露出情感,或借景生情,或情景相生,其取材應來自于真人、真事、真情。如,《背影》作者通過以父親為自己買橘子時,通過鐵道而留下的背影作為取材內容,表現出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但文章中并未用到“關愛、感激”的詞語,然而從文章中的描寫能體會到這種感情,這就是散文的特色。
二、高中當代散文鑒賞教學策略
1.讀凝練精當的語言
我們都知道讀戲劇應讀出戲劇的矛盾沖突;讀小說應讀出小說的高潮;而讀散文應讀出散文的語言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讀散文凝練精當的語言,閱讀速度不宜過快,否則極易忽視散文中優美的語句。如,學習陸蠡的《囚綠記》使用了較多的擬人、比喻及排比修辭手法,增添了文章的藝術魅力。其中有這樣一句“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其意思主要是表達我等綠色等得焦急,但作者并未直接描述,而是采用擬人的手法,說綠色把我等急了,通過文字表現出作者的情感。
2.繪優美深遠的意境
散文所描寫的畫面猶如一幅優美的畫,可采用畫筆將其中的景色畫出來,進而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文章內容。如,學習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文章描寫了故都秋的悲涼,教師就可引導學生拿出手中的畫筆,將文章所描繪的牽牛花、庭院、藍天等景色畫出來,每一位學生所畫出來的風格都不同,但并不影響對文本的理解,通過畫畫一起走進郁達夫故都的秋天,領悟作者的悲涼之情。
3.泡朦朧含蓄的情感
所謂“泡”是指如同泡茶一般,慢慢品味文章所表現的情感。在散文的閱讀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散文中常常為讀者留下了較多的想象空間,這也就是常說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為此,應放開想象的翅膀,暢游在廣闊的天空中,將簡潔的語言泡出濃濃的情感,將繁雜的東西還原到原先最自然的狀態中,更深刻地理解文章主旨。如,學習《荷塘月色》時,文章第四段寫了月光下的荷花、荷葉、荷香等,沒有一個“月”字,但處處都透著“月”光,教師可充分調動學生感官,細細品味,理解朦朧含蓄的構思及深遠的文意。
4.仿新穎獨特的結構
模仿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模仿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并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提高自身寫作能力。如,學習《我的空中樓閣》一文后,將文章中“我出外,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小屋是我幸福的終站”,有的學生將其仿寫為“我出外,學校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學校是我幸福的終站”。這種仿寫看似很通俗,但在描寫中融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對原有作品進行再創作,能夠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5.演賦予內涵的角色
通過表演能夠再現文中情境,使學生領會作者情感,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加強團隊合作精神。有的學生具有表演能力,通過表演能夠讓這一部分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體現,增強學習的信心。如,學完《雷雨》課文后,讓學生分別扮演其中的角色,并自行編排話劇,通過舞臺編排來體會雷雨中的各個人物形象,進而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總之,散文作為高中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鑒賞散文,能夠提高學生人格,陶冶情操,并提高語文素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摒棄傳統教學方法,突出散文特點,讓學生置于散文之中,感受散文之美,最終提高語文水平,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李海彥.新課改下高中現當代散文鑒賞教學現狀及其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2011.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