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發言的評價要堅持以下原則:尊重學生,平等對話;積極肯定,及時表揚;尊重事實,客觀真誠;著眼未來,啟發思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評價:利用多個主體,形成多元評價;注重因勢利導,啟發學生思維;挖掘多個角度,關注全面發展;應用多種方法,提高評價效率。
關鍵詞:優化;評價;學生發言
現在很多數學課堂氣氛沉悶,學生不主動發言,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是教師對學生發言的評價不科學、不到位,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甚至扼殺了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如何有效評價學生的發言,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本人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一些看法。
一、評價的總體要求
1.尊重學生,平等對話
在課堂對話中,新課程改革提倡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尊重學生,當學生回答不好,或不全面時,不能輕易打斷學生的發言,要耐心地聆聽,適當的時候做一些引導。關心和信任學生,允許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提高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民主氛圍,達到師生情感共鳴,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積極肯定,及時表揚
鼓勵的力量是無窮的,哪怕是一個肯定的眼神,一次輕輕的拍肩,一個善意的點頭,都會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教師要尋找學生發言中的亮點,及時給予表揚,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尊重事實,客觀真誠
針對學生的發言,教師的評價一定要尊重事實,尊重科學知識,客觀地進行點評。不能根據學生以往的表現和成績,對學生發言的評價產生定式。以往成績不好的學生的發言不一定不好,有可能非常精彩,同樣,成績好的學生的發言不一定正確,教師在對學生發言評價時,一定要去除對學生的“偏愛”,尊重學生的發言內容,科學、客觀地進行評價。
4.著眼未來,啟發思維
教師對學生發言的評價不僅要重視知識層面,更應該重視思維層面。評價是手段,不是目的,通過評價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并找到努力的方向。教師應該在思想方法、數學思維上對學生加以引導,讓評價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二、如何進行有效評價
1.利用多個主體,形成多元評價
對于學生的發言,要發揮學生的作用,讓學生自己評價或相互評價。通過對自己發言的評價,促進自我反思,自我發展;通過學生的相互評價,加強溝通,消除分歧,提升交流合作能力,形成互助氛圍。
例如,在講授《方程的根和函數的零點》第2課時,對于練習中的一道題:方程ax2+3x+4a=0的根都小于1,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我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把問題拋給學生:你覺得應該如何解決該問題?
生1:可以用求根公式將方程的根用a表示,再根據題意列出關于a的兩個不等式,解不等式組。
以上學生發言后,我沒有直接給出點評,而是充分調動班級其他學生,讓他們發表看法。
生2:生1沒有考慮方程的判別式,應該在原不等式組中加上?駐>0。
生3:生1、生2的思路很流暢,但工作量很大。可以把方程的根與函數的圖象結合起來分析這個問題。方程ax2+3x+4a=0的根都小于1,等價于函數y=ax2+3x+4a的圖象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都小于1,根據題意可以列出不等式組?駐=9-16a2≥0-■<1af(1)>0
生4:y=ax2+3x+4a可能是二次函數,也可能是一次函數,所以要對二次項系數a分類討論。當a=0時,x=0,符合題意;當a≠0時,按照生3的方法解答。
通過上述多名學生的相互評價,學生充分認識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區間根問題與對應的二次函數在區間上的圖象可以相互轉化,在轉化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函數的圖象。
2.注重因勢利導,啟發學生思維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特別是學生發言不成熟時,不能給學生直接下結論,應該沿著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克服障礙,啟發正確的方向,增強學生的信心。
例如,在講授《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時,介紹了高斯求1+2+…+100的值的方法后,我提出了如下問題:如何求1+2+3+…+51?
生:1到51共有奇數個數相加,不能用高斯的兩兩配對的方法解答。
我沒有對學生全面否定,而是抓住學生的疑難適當地引導。
師:可以把奇數個數轉化為偶數個數,先去掉一個數,然后加回來。
生:我知道了,先去掉中間的數(想了一會兒),26,即原式=(1+2+…25+27+…51)+26=25(1+51)+26
師:中間的數有時候較難找到,能不能去掉一個較明顯的數?
生:去掉最后一個數吧。即原式=(1+2+…50)+51=50(1+50)+51。
師:能不能再大膽一點,我們知道,任何數的兩倍都是偶數。
生:可以全部加兩次,然后除以2,即原式=■=■
師:不管n是什么正整數,如何求1+2+…+n的和。
生:原式■=■
通過教師的因勢利導,學生的發言非常精彩,經歷了由特殊項數到一般項數的前n個正整數之和的探究過程,領會了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體會了化歸思想,增強了信心。
3.挖掘多個角度,關注全面發展
教育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發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五個組成部分。不僅要評價學生發言的知識與方法、過程與方法,而且要評價學生發言中體現的心理素質、創新精神、態度習慣等。
例如,在《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一節中,在講解用圖解法求目標函數最值的步驟后,讓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已知x,y滿足x+2y≤8x≤4y≤3x≥0y≥0,求z=-2x+3y的最大值?
■
生:通過剛才圖解法的學習,我們知道目標函數的最值在邊界的某個端點處取到,所以,要求z=-2x+3y的最大值,只需驗證z=-2x+3y在點O,A,B,C,D的值,取其中最大的即可。
另外,目標函數可化為y=■x-■,通過平移直線,發現直線經過點D,直線最上方,z最大。
這位學生發言的結論雖然錯誤,但分析的過程有很多精彩的內容,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肯定。運用特殊與一般思想,考慮端點的值,通過平移直線,利用圖象求解目標函數的最值,掌握了圖解法求解目標函數最值的方法,但目標函數截距與直線極限位置沒有理解透徹,需給予糾正。
師:這位同學通過比較邊界的值,求得z=-2x+3y的最大值,把無限個點的問題轉化為有限個點的問題,很好。另外,這位同學對圖解法的步驟掌握得不錯,但是出現了一點小問題,沒有分析直線截距與z的大小關系,并不是所有情況都是截距越大,z越大,要觀察目標函數化為斜截式后z的系數,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道題……
通過教師的點評,學生發現并更正了錯誤,但更多的是得到了鼓勵,因此評價學生的發言要全面,要挖掘學生發言中的亮點。
4.應用多種方法,提高評價效率
對于學生的發言,教師可以選擇多種方法進行評價。除了運用常規的口頭評價,還要綜合運用各種肢體語言,例如一個善意的微笑、一次肯定的點頭、一次表揚的掌聲、一個鼓勵的眼神,都是對學生積極的評價。
例如,在《隨機事件的概率》一節中,在一起學習了概率的概念后,我讓學生說一說頻率與概率的關系?并提問了一位學生。
生:頻率是變化的,概率是穩定的。(然后用不自信的表情看著我)
我沒有發言,而是微笑地點了點頭,示意學生繼續回答。在我的鼓勵下,學生增強了信心。
生: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加,頻率會穩定在概率上;頻率是概率的估計值,概率是頻率的穩定值……
在我無聲的評價下,學生的發言非常精彩。
總之,探索學生發言評價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我們每一位老師需要研究的課題,特別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更應該積極鉆研,提高學生發言評價的藝術水平。
參考文獻:
楊波.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研究[D].西南大學,2012.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