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社會IT行業的發展趨勢對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單一課程,理論重于技能的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這就要求教師重新整合課程,構建新的多元課程體系,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因此,經研究決定,將原有的單一理論課程或者單一實踐課程進行了重新整合,根據課程性質與地位,創立課程群組,并增加綜合實訓課程,重技能輕理論,構建多元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模式,為學生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課程群;多元課程體系;項目化教學
一、多元課程體系概述
我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著力于課程改革多年,打破傳統的、單一課程體系模式,構建了以“理論課程體系、實踐課程體系、實訓課程體系”三大類課程為內容的多元課程體系,根據每種課程特點以及前后關聯性,將相關的理論課、實踐課、實訓課劃分到一個課程群組中,并合理安排在學生在校學習的兩年內。
二、構建多元課程體系的過程
(一)整合課程,劃分課程群組
1.專業分析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主要面向的就業崗位群如下:
(1)網頁設計與制作崗位。
(2)移動設備應用與游戲開發崗位。
(3)軟件產品營銷崗位。
(4)軟件開發項目管理崗位。
2.課程與課程群的劃分
(1)靜態網站制作課程群。此課程群包含三門理實一體化課程:《Photoshop圖像處理》《Flash動畫制作》《Dreamweaver》;包含一門實訓課程:《靜態網站綜合實訓》。三門理實一體化課程共同支撐實訓課程所用的知識點與技能點,實訓課程用來支撐“網頁設計與制作崗位”的工作需求。
(2)動態網站課程群。此課程群包含三門理實一體化課程:《C#語言基礎》《ASP.NET》《數據庫管理與應用》;包含一門實訓課程:《動態網站綜合實訓》。三門理實一體化課程共同支撐實訓課程所用的知識點與技能點,實訓課程用來支撐“網頁設計與制作崗位”的工作需求。
(3)Android系統游戲開發課程群。此課程群包含三門理實一體化課程:《Java語言基礎》《Android操作系統基礎》《數據庫管理與應用》;包含兩門實訓課程:《Android應用開發綜合實訓》和《Android游戲開發綜合實訓》。三門理實一體化課程共同支撐兩門實訓課程所用的知識點與技能點,實訓課程用來支撐“移動設備應用與游戲開發崗位”的工作需求。
(二)教學改革
1.教學模式
利用情境式教學模式,設置企業工作情境,模仿企業工作流程,接觸企業工作案例,一次課即為一個單元,由一個大項目支撐,但一個大項目可以由若干小項目支撐,淡化理論教學,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注重職業素質培養。
2.教學方法
在以情境式教學模式為前提的基礎上,采用單元項目式教學方法,每節課設置若干小項目,用來支援一個大項目,幾個大項目用來支撐整門課的一個或幾個綜合項目。上課過程中,模擬企業工作場景,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分配總任務給學生,讓學生帶著任務聽課,再引出幾個分解的小任務,為學生演示或者訓練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最后完成總任務,并進行隨堂考核。
3.學習方法
課堂上,指導學生采用小組討論式學習方法。組織學生針對老師布置的任務進行分組討論研究,嘗試操作,完成后闡述理念、構思等,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良性競爭意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構建多元課程體系的意義
(一)合理整合課程,更好地體現課程之間的關系,能夠更好地支撐起就業崗位
理論—實踐—實訓三類課緊密相連、互相支撐、缺一不可,沒理論指導實踐沒依據,學生不理解,只是記步驟,學生學習不深刻;只學理論不去實踐,等于紙上談兵,達不到就業單位要求。因此,每一類課程都不能獨立支撐一種就業崗位,只有理論聯系實踐,實訓強化訓練,共同支撐一種就業崗位。
(二)輕理論、重實踐,有助于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與企業更好地接軌
課程群組的劃分基本上都是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實訓課程,理論課程占三分之一,實踐實訓課程占三分之二,可見實踐實訓的比例很大。其中,所謂的理論課程也不是純理論課,都是利用任務驅動的方式,通過分析任務、解決任務的教學過程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這樣有助于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夠畢業即就業,與企業更好地接軌,符合職業院校的教學理念。
(三)促進教師互相學習,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多元課程體系的構建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讓一個課程群組的教師互相學習、集體備課,制訂學科任務,將相關的幾門學科任務聯系起來就是企業的典型工作流程。要求每個教師不只掌握自己教的學科,也要了解課程群組中的其他學科,有必要時與同組教師交換學科上課,從而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對教師的知識拓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羅靜.淺談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改革[J].科學咨詢,2009(06).
[2]王平.關于優化領隊課程體系的參考意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3):114.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