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教學改革深入推進的靈魂和核心動力,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廣大教師要注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創新,為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強勁動力。一方面,教師要認真反思以往的教學工作,從中發現存在的薄弱環節,在下一步的教學工作中進行糾正與改進。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廣泛涉獵教學刊物、教學網站,從中汲取先進的教學方法模式,運用到自身的教學工作之中,以創新為動力推動地理教學深入開展。
一、轉變教學理念,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對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一定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提高綜合能力。立足于這樣的要求,廣大教師要切實轉變以灌輸教學為主的理念,將教學活動的自主權交給學生,體現他們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動手、動口、動腦,掌握知識、提高能力。例如,在《自然資源與人類》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向他們出示一組思考題,要求學生把握自然資源概念與基本屬性、分類標準,并舉例說明,還要求學生分析自然資源的共性特征,理解資源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理解有關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并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分析研究的方式把握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內涵、原則,以及實現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相互分析研究,不僅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而且提高了分析研究能力和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二、設置研究專題,理論聯系實際加深理解
高中地理教學中的許多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具有一定的交集,或是可以在社會生活中找到結合的素材。對此,教師應當對傳統的灌輸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設置一些研究專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學會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例如,在《人口增長與人口問題》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針對人口年輕化和老年化兩個極端進行討論,一方面掌握這兩種趨勢的本質及其帶來的影響,另外還要分析研究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途徑。學生通過分析研究、查閱資料,了解到人口老齡化的主要特征是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而人口年輕化的特征是少兒人口比重不斷提高。討論中,學生明白了人口增長過快時,對物質資料需求會增長,容易超出環境承受能力,引發資源環境以及社會問題。而老齡化則會出現勞動力不足、國防兵源不足、社會保障費用增加、人口倫理問題較為突出等問題。學生最終討論研究得出:人口年輕化狀態下應當控制人口過快增長,而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則應當采取鼓勵人口增長和吸收外來移民等補救政策。通過這樣的專題研究,學生對人口發展的這兩種趨勢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專題活動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
三、運用現代媒體,增強課堂教學演示效果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牽扯到各種概念、地貌、地理現象等等,僅僅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解,顯然難以讓學生理解鞏固。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演示,打造更為生動形象的課堂。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從互聯網上下載與教學相關的聲頻、視頻信息,制作成教學課件在課堂上演示。例如,在教學《自然災害與人類——以洪災為例》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洪水、海嘯、颶風、地震等各種自然災害對人類生活產生極大破壞的場景,讓學生加深對這些方面的感知印象,從而對正確理解教材內容提供一定的幫助。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讓高中地理課堂更加生動形象,提高了地理教學的吸引力,有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提高地理學習興趣。另外,在地理多媒體教學中,教師應當盡可能自主設計教學課件,同時對多媒體課件的定位要準確,控制好使用的頻率、時機以及使用總時間,確保這一教學手段既能夠充分發揮對地理教學活動的促進功能,同時也不能喧賓奪主,始終要體現以師生互動為主。
四、引導自我回顧,錯題之中鞏固學習難點
心理學研究表明,已發生的錯誤在進行糾正之后,記憶理解的效果會高出25%以上。在地理教學中,學生容易混淆的概念以及在地理學習中出現的一些其他錯誤,往往都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與重點,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兼顧這些方面的復習鞏固,一方面應當在教學中強化對重點、難點的指導與提示,另一方面在學生出錯之后應當發掘這些錯題資源,幫助學生鞏固和提高學習效率。筆者要求學生在每一章節的作業或檢測訓練中,將做錯的題目及其相關知識點羅列起來,專門形成錯題集,復習過程中多翻一翻錯題集,對于這些曾經混淆出錯、掌握不夠牢固的知識點進行重點回顧以提高掌握效率,這對于提高學生地理學習難點鞏固成效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由此可見,在地理教學中適當拓展教學空間,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分析研究地理內容,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增強地理學習運用能力,這些方面都能夠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積極幫助。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廣大教師一定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改革,打造素質化的教學活動,全面提升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孫永.淺析高中地理教學方法的創新[J].新課程:上,2011(12).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