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史,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經典作品,其中古典詩歌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國的古典詩歌教育與古典詩歌是相伴而生的,現今中國的教育方式就是要繼續積極引入和繼承傳統的古典詩歌教學,以此來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但古典文化教學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就現階段我國古典詩歌存在的問題及其現狀進行探討分析,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使古典詩歌教學走向健康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中學古典詩歌;問題;對策
一、現階段我國古典詩歌存在的問題
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曾經一度中斷了古典詩歌教學,這段時間我國的古典詩歌教學出現了停滯。在這之后,我國中學教學中開始不斷引入古典詩歌教學,雖然古典詩歌重新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但是古典詩歌教學存在問題依然不少。中學古典詩歌教學要適應中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逐步適應我國現代化教學要求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和探討。
二、中學古典詩歌教學現狀分析
中學課本中的古典詩歌其本身帶有很高的研究和欣賞價值,但是由于與現在中學生思想特點和現今社會發展有很大的差異性,導致中學生在閱讀古典詩歌時對其背后所代表的意義和價值不能真正理解,這是現在古典詩歌教學中存在的最嚴重問題所在,如《詩經·國風·魏風·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汝,適彼樂土。”其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大老鼠啊大老鼠,別再吃我種的黍。多年辛苦養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顧。發誓從此離開你,到那理想的新樂土。如果離開了教師的講解,學生可能無法理解其背后的寓意。老鼠代表剝削別人辛苦勞動果實的剝削階級,這樣形象貼切的比喻暗諷了剝削階級。但是實際教學中,我們的教師在講授類似的古典文章時,沒有注重對其中深層次的內容的挖掘。古典詩歌淪為了背誦工具,沒有任何形式的創新,學生被動接受,沒有從古典詩歌中獲得美感,其所承擔的美學意義價值功能缺失,從長遠來說,影響了中國古典詩歌教學的發展。
三、中國古典詩歌問題對策研究
針對現今古典詩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改變長期以來的古典詩歌教學模式,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中國的古典詩歌要想得以傳承,必須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對策。
1.提高古典詩歌教學,應該提高教師個人文化底蘊和古典文化修養
古典詩歌代表了中國古代燦爛的文化,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的教育者必須具有優秀的文化素養。如果一個教師沒有學過古典文化,沒有傳播古典文化應具備的學科能力,教師要想讓學生喜歡古典文化,就必須從自身做起,應該從內心深處熱愛古典文化,對古典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只有“腹有詩書氣自華”,才能讓學生感興趣學、認真學;如果教師本身沒有對古典文化的熱愛和欣賞,這樣的古典詩歌教學注定是失敗的。教師自身對古典詩歌的熱愛僅僅是古典詩歌教學一方面,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加強對課堂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學習,一個充滿生機和魅力的課堂需要我們的教學理念發生變化。教師應該將優秀的古典詩歌課件向學生展示,讓古典詩歌依托現代化技術手段,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讓學生的注意力從傳統模式中解放,實現圖文并茂。我們的教師應該開展互動課堂,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如《孔雀東南飛》表達了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婚姻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忠貞以及她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勢力所作的不妥協的斗爭,使她成為文學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女性形象,為后來的青年男女所傳誦。教師可以通過創設互動式問答,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文章。
2.提高古典詩歌教學,教師應學會在教學中不斷創新
一個優秀的教師自身具備良好的古典文化修養僅僅是古典詩歌教學的前提之一。古典詩歌由于年代久遠,晦澀難懂,學生學起來枯燥,對古典文化沒有興趣。要想改善這種狀況,教師在教學中應增強古典詩歌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朗讀,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強自己的情境體驗。在平常教學中應該進行詩歌朗誦比賽,同時在課外讓學生擴展自己的知識量,利用課余時間積累古典詩歌,只有課外積累豐富,才能激發學習古典詩歌的興趣和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對古典詩歌的不同表現手法和教學手法進行對照,不斷探索教學手法的創新和突破,我們應該從古典詩歌中汲取營養,讓我們的古典詩歌煥發出它應有的價值和功能。
因此,我國現今的中學古典詩歌教學只有不斷提高教學理念和教師個人素質,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中學古典詩歌教學才能獲得持久的生命力。中學語文教師作為古典詩歌教育傳播的承載者,肩負的責任重大,應該多研究課本,從古典詩歌中找尋應有的價值和理念,實現個人素養與古典教育的融合,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樂趣,獲得個人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小華.古典詩歌教學意境營造法探討[J].新課程學習:下,2011(06).
[2]葉華,張素君.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人文教育[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9(17).
[3]王平香.意境美:古典詩歌教學不可忽缺的元素[J].文理導航:中旬,2011(07).
?誗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