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網絡化快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已經得到了大家的廣泛應用與認可。結合我國中職計算機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教學;創新能力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作為推動時代進步的方法,對人才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職院校作為適應社會需求,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地方,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從提高創新能力著手。因此,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老師必須主動轉變教學觀念,從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出發,將教學立足點與重心放在指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上,然后再結合學生興趣,促進教學創新與發展。
一、轉變教學觀念
在計算機教學中,為了培養創新能力,必須從改變教育觀念著手。從中職學生的狀況來看,大部分中職生心理脆弱、怕吃苦、怕累、學習懶惰,缺乏承受能力,在理論學習中缺乏自主性、積極性、鉆研精神與學習動機,由于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所以教學效率始終不高。優秀的老師,不僅要努力上好一堂課,還應該掌握獲取知識的能力,通過拓展創新能力與思維,讓學生獲得更多知識。
1.整合技能與理論知識
在計算機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必須將技能與知識整合起來。例如,在Flash動畫制作中,可以先讓學生觀看已經獲獎的Flash短片,然后再結合制作過程,對動畫進行簡單的講解,讓學生掌握課程內容。
2.滲透認知能力與教學內容
在教學中,為了迎合時代要求,我們應在少講的環境下,對學生很難理解與掌握的知識進行精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自我思考。同時,在教學中,老師應該點明疑問所在,充分利用邏輯思維分析、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構建學習環境
在傳統的教學中,大部分利用的是講解與演示展現教學的直觀性,自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可以將屏幕與聲音結合起來,生成有趣的畫面資料,再利用學生思維與感性材料,為其創設情境,這樣不僅能傳播大量信息,給學生明確的感受,同時還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情境中,讓生澀、抽象、陌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形象、直觀。在帶動了學習熱情的基礎上,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工作中,進而促進智力發展,生成創新思維。
二、搭設良好的創新空間
1.保持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學習心態與興趣對教學質量具有直接的影響。在初次接觸計算機時,大部分學生都會抱有很強的興趣,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與進度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內容難以記憶與理解,甚至乏味,所以學生興趣大幅度下降。例如,在錄入與修改文章中,對于學生不感興趣、不在意的事情,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知識概念,我們可以將其設計成各種小任務,具體如設計成“我的愛好”這類作文,內容可以根據實際編寫,這樣學生就能帶著興趣去完成任務。只有文章錄入掌握,對于輸入錯誤,學生就能快速學會并掌握修改技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活用教學方法
在物質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環境下,現代教學設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活用教學設施,整合項目、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在這過程中,案例教學具有很強的應用性,使用案例教學,打破邏輯授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力度,還能提高創造性思維與解決問題的水平。另外,游戲教學作為現代教學常用的方式,能激發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通過提高操作技巧與技能,幫助學生強化記憶,增強綜合能力。如,在Flash教學中,我們可以為其提供多種小游戲示范,在學生綜合應用運動、形變、蒙版、Action Script等知識創造游戲,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動手能力,幫助學生進行互助式學習。
三、培養創新能力的方法
在計算機教學中,設計作為重要部分,其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優秀、合理的設計,能夠快速增強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掌握。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我們應該綜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教學情境,將生活、工作與學習整合起來,讓學生明白計算機的作用,提高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的能力。
當然,學習能力對教學效率也有很大影響。例如,在硬件組裝學習時,可以預先讓學生動手組裝主機,讓學生在比較配件選購、性價比、硬件、軟件的過程中,對該課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與體會。
另外,在教學中,盡量用商討、對話等形式進行教學論證,也是最接近教學目標的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著力于提高溝通能力與思維能力,進行分層協作教學,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性與批判性思維能力,還能增強創新人格的培養深度。
計算機教學作為中職教學的重要內容,它對現代化信息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發揮主體性、創新性出發,提高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素娟.中職計算機教育現狀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6):247-248.
[2]張鵬.新課程背景下中職計算機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4):15.
作者簡介:黃金穎,女,1979年2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吉林信息工程學校,研究方向:計算機、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