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校的生源是多樣的,這就使職校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有些學生對學習懶散、不尊重老師、自我約束力比較差,這給職校的教育管理帶來很大的挑戰。為了應對這種教學現狀,職校教育管理務必要以人為本,在教學中貫徹人本性的原則,使學生的身心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從實際的職校管理現狀出發,提出了在教育管理中要突出人本性的原則,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情感,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人格。
關鍵詞:職校學生;教育管理;人本性原則
一、職校管理中突出人本性原則的重要性
在過去職校教育管理就是以管理者為中心的,管理者一般采取懲罰、指責等方式來管理和約束學生的行為,久而久之,學生對管理者采取了“敬而遠之”的態度,不敢與管理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更多的是躲避和抵制,這對職校學生的身心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加上職校的部分學生對學習并不上心,總是沉溺于網絡和游戲,同時又缺乏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只關注自己的利益,忽略他人和集體的利益,自我意識強烈。長期下來,學生的心理問題也就越積越多,常常出現焦慮或不安或者煩躁等情緒波動,嚴重的會自暴自棄。但是職校的學生其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是比較強的,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并且敢于實踐。針對職校學生的種種特點,學校管理者不能僅僅依靠“懲罰”的教學方式來控制和約束學生,這只會使學生的發展路線越走越偏。因此,職校的管理者要從實際的教育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育管理中突出人本性原則,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
二、職校管理中突出人本性原則的有效途徑
1.增強教師的人格魅力,提升教師的管理水平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務必要改變過去那種樹立威嚴來“震懾”學生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潮流,變得越來越僵化了。老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可以更加自主地成長。為了讓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老師就要做到以身作則,發揚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感化學生。具體來說,老師在平時的工作中要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不懶散,讓學生可以被老師這種認真的態度所感染,從而更加認真地對待學習。要知道,一個積極向上的老師比一個只會教學的老師更重要。另外。老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時,要尊重學生,懂得傾聽,讓學生可以傾吐自己的心事,老師也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
2.因材施教,發揚個性
在過去,職校的老師在教學時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方式,這使很多學生的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揚學生的個性,在教育管理中深入地貫徹人本性原則,老師務必要改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對學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老師應當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具體來講,如果學生的學習態度比較好,但是學習成績落后,那么老師就可以對其進行個別輔導,幫助學生提高其學習能力;如果學生的學習成績很好,但是態度很差,那么老師在嚴厲地教育學生的同時,用情感來感化學生,讓學生自動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積極地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如果學生成績落后,學習態度又差,那么老師就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幫助,在學習和生活中關愛學生,感化學生,同時指導和教育學生,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學習觀,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極大的提升。
3.強化創業教育,做好職業規劃
職校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明確的規劃,同時幫助學生培養適應性很強的社會技能,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走向社會。為了能夠使學生快速地就業,老師在教學中要側重對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具體來說,老師可以組織一些挑戰性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社會,從中獲得感悟。另外,老師也要正確指導學生制定屬于自己的職業規劃,切不可千篇一律都是一個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特長,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指導學生科學地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學生樹立偉大的職業目標,并且讓學生根據這個職業規劃進一步完善詳細的實施步驟,從而使學生能夠更早、更充分地做好進入社會的準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而真正地在教育管理中實現人本性原則。
總的來說,為了提高職校管理的有效性,在管理中突出人本性原則,管理者務必要從實際的教育實踐出發,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來感化學生,同時也要在教學中注重因材施教,使學生的個性能夠得到張揚,性格得以塑造。另外,老師也要幫助學生制訂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真正在教育管理中關愛學生、幫助學生,從而在管理中突出人本性原則。
參考文獻:
[1]李萬豐.論人本管理是教育管理的基石[J].成才之路,2010(22).
[2]李莉莉.“以人為本”在學校管理中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6).
[3]楊琴琴.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0(01).
[4]廖細春.關于高職院校學生評教的反思[J].中國電力教育,2013(25).
[5]王青.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思考[D].內蒙古大學, 2014.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