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傳統的三角網、導線網進行輸電線路測量費時費力,要求點間通視,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勻,且在測量外業時并不知測量結果的精度如何。采用常規的CNSS靜態測量在外業測量時不能實時確定定位精度,當今廣泛采用GPS-RTK技術進行放樣,詳細闡述了GNSS-RTK技術在輸電線路測量中應用,對各種應用的步驟和精度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GNSS-RTK;輸電線路測量;精度分析
一、電力測量簡介
電力測量大體上分為塔(桿)位測量和斷面測量兩個部分。在線路中線左右各一定寬度測量一份帶狀圖,并沿中線生成斷面圖,稱為斷面測量。在斷面圖做完之后,設計者按照實際的地物分布情況,設計好塔位的實際位置,設計出一條最為合理的線路,測量者按照坐標把塔位實地排放的過程,稱為塔位測量。
二、在斷面測量中的應用
斷面測量其實與常規的帶狀圖測量無異,即詳細地繪制出帶狀范圍內的所有地物來。其方法有如下幾條:首先將塔基站架設好,并且進行控制點方面的聯測,并且解算合格后,然后進行實地測量,再對選好的線路轉角進行實地測量,最后進行測量斷面圖,在測量轉角坐標時要注意測量的準確度。轉角坐標測量好之后,按照線路前進方向,依次按照轉角進行“建線”測量。在進行斷面測量時,測量范圍必須不要超過首級控制點的控制范圍,因為電力測量的特殊性,所以對中線附近的地物起伏要嚴格測繪,實測中線經由的所有地物的高程,電力線、房屋、樹等需要加測懸高(用全站儀測即可測得),以免發生漏測較高地物而使最終的高壓線路架設無法通過。在線路兩側有較大起伏時要注意測量風偏。當所有斷面都結束測量之后,即可進行斷面圖編輯,然后按照斷面圖設計進行排塔,然后塔位進行實測。
三、在塔位實測中的應用
塔位測量是指按照設計的塔位的坐標實地塔基位置放置的工作,在這道工序中要注意每個點位的坐標的檢查,如果出錯將造成不可估量的嚴重錯誤,所以要務必謹慎小心,作業方法如下:將塔位的坐標按次序輸入手簿中,利用坐標放樣程序核實每個塔位,每塔位要測三次,地勢起伏較大處要進行塔基測量(一般全站儀比較方便)。
四、在電力測量中主要誤差及其改正方法
用RTK技術來進行測量時,其誤差的來源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與衛星有關誤差;(2)信號傳播過程中誤差;(3)觀測的誤差與地面接收設備的誤差;(4)所采用軟件的數學模型誤差。針對上述幾種誤差的來源,結合RTK實踐中所必須注意解決以下幾個關鍵性技術問題:
1.在工作開展之前,應先做星歷的預報分析,且盡量挑選衛星數較多、衛星圖形結構較好的時段進行作業,尤其在電磁波比較密集的大中型城區內作業,應做電臺信號傳播的試驗,選擇適當頻點以避免RTK的信號被其他電磁波信號所干擾。
2.基準點安置應在地勢高并且對天通視條件好的高等級控制點上,有利于基站的衛星信號接收和電臺數據鏈發射。
3.選用質量好的接收機和數據處理軟件,能夠較好地降低因儀器接收設備所帶來的誤差;而一般比較好的數據處理軟件能通過有效模型進行改正,來借此削弱大部分與信號傳播過程中和衛星有關的誤差帶來的誤差。
4.多進行技術檢測,包括異站重點檢測和已知點檢測,是保證數據可靠性的有效方式。
5.確定地方坐標系轉換參數。
6.在作業過程中應時刻保持整周模糊度應處于固定狀態,并且對于厘米級要求RTK浮動解的精度一般是不可靠。
五、誤差傳播
瞄準誤差和花稈不立直是影響線路測量主要的誤差來源。因此,要注意在測量過程中后視邊不宜過短,隨著前視邊越長導致誤差就會越大,需要按照導線測量的規范要求進行,后視邊與前視邊之比不得小于1∶3,測量距離和角度產生誤差是因為前視對中桿不立直,因此前視對中桿不宜升得過高。實際操作應盡可能使用有腳架的對中桿,以減少測量過程中對中桿的晃動而產生的測量誤差。對于其他誤差只需按規范要求進行操儀器即可,對路線的定位測量精度影響不會太大。
RTK技術大力應用于電力工程測量方面,測量的效率、質量也得到了大大提高,測量人員體力也將會大大節省。同時,這一技術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總體來看,隨著RTK技術的不斷提高與完善,我國的北斗系統和歐洲的Galileo衛星定位系統會更好地為電力工程提供優質的服務,并且伴隨著廣大測繪工作人員的不斷探索與實踐,RTK技術會對電力工程測量有更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高小六.GNSS定位測量[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13.
[2]楊潤書.九頂山隧道軸線點的GPS復測與精度分析[J].測繪通報,2002(08).
[3]劉大杰.全球定位系統(GPS)的原理與數據處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9.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