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學數學課程教學中,引進信息技術,大力提升教學效果的發展趨勢已經不可阻擋。就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的作用、現存問題和改進策略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學數學課程;整合;新型教學模式
新課改以后,各個學科的教學模式都得到了改進,教學效果有所加強。在新時代的中學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引入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同時為新課改中“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提供了教學基礎。
一、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的作用
所謂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指的就是在數學課堂中適當引入信息技術、資源,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出更加有效的數學教學方式,完成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果。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結合并不是普通的“1+1”疊加組合,而是通過信息技術將數學教學各個要素的內涵豐富起來,真正將信息技術融入數學中,徹底改革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實現突破性的發展。
二、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存在的問題
1.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融合不夠完善
信息技術應用到數學教學中以后,中學生的數學課堂得到了一定的優化,受到了大部分學生和教師的普遍認可。然而,在實踐教學中,還存在著融合不完善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少部分教師拒絕使用信息技術,認為自身的教學經驗更加可靠保險,雖然這樣的教師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但是卻忽略了信息技術的高質量教學特色;還有一些教師過于重視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完全采用新型教學手法,過于死板,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適當的交流溝通,進而影響教學效果。
2.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將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以后,能不能真正發揮出新型教學模式的效果,關鍵點落在了教師身上。教學改革以后,新技術被應用到了教學中,新時代的教師必須掌握信息技術的實際應用,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能否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而教師合理應用信息技術也成為整合數學課堂的有效手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術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新型工具,并不能完全當做教學中心。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認識到學生才是教學中的主體,并在此思想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
三、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教學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學
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中以后,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師講課、學生聽講的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學生代替教師成了新型教學模式中的主體,教師只是在教學中輔助。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夠令枯燥的數學定理更加直觀化、形象化,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為學生定義出合適的教學情境。例如,中學數學中勾股定理的學習,教師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將一些有趣的建筑圖片播放出來,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有趣的圖像,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也能加強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采用信息技術為復雜的中學數學知識點創造出形象的教學環境,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內容的印象,降低教學難度,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掌握知識。
2.培養教師的教學能力
信息技術能否與中學數學課堂教學完善地整合到一起,教師也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教師能否在該過程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就要看教師是否很好地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實際的教學能力不單單指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還強調了教師不能完全將信息技術當做教學主體。
教師的教學能力有所提升,信息技術和數學課堂的整合才能真正實現,并發揮出有利的效用。針對這個問題,學校領導應該予以重視,定期為教師開展教學培訓,讓同類型的教師彼此間能夠互相交流,互相學習,激發教師的自主教學能力。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要與時俱進,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取長補短,引進新型技術,發揮新型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的雙重優勢,提升教學效率,提高自身素質。
3.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現代化的教學不再是傳統的“聽講”教學,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開展一些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基本能力。例如,在立體幾何教學中有這樣一個知識點: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正方體,所得的截面是什么形狀?教師先引導學生想象,并分組討論,鼓勵學生積極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可能會得出像三角形、長方形、梯形、正方形等結論。隨后,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到底能夠截出什么樣的形狀。學生學習之后,課后便會主動探索截一個多面體,能夠截出什么樣的形狀。通過這種教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啟發,在日后的數學學習中能夠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課堂中,實現整體性的整合是當今時代的發展需要,日后,教師和學生還應該繼續完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姚淑彬.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中新型教學模式的探討與實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04):147-148.
[2]王京.信息技術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
[3]楊燕.論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的整合[J].甘肅科技,2013(16).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