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高考政策的出臺為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分析新高考政策對高中歷史教學的影響入手,分別從突出學習重點、培養創新意識、善于獨立思考三個方面提出了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意見建議。
關鍵詞:高考政策;高中歷史;影響;對策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通過高中歷史課程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014年新的高考政策的出臺,更為今后高中歷史教學指明了方向。如何根據政策的新變化來合理調整教學方案,以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就成為每一位歷史教師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一、新高考政策對歷史教學的新要求
1.重視對學生歷史基礎知識的考查
總體來講,2014年高考歷史學科大綱與2013年幾乎一樣。但延續了其對歷史基礎知識作為考試重點的特點。這符合歷史學科的基本特點,突出對學生基本歷史素養的考查。這就要求高中歷史教學必須始終將夯實學生歷史基礎知識作為重點,切實幫助學生用好、用足教材,從而拿到高考中的“基礎分”。
2.重視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考查
在大綱中,可以明顯看出高考歷史要求學生能夠對于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和時代主題有自我的思考,大綱的開放性更強,也更加突出了對學生創新品質的考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突破思維定式,讓學生能夠以更新的視角來思考、分析、解答問題。
3.重視對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考查
“以史為鏡可知興衰”,學習歷史的意義在于理解歷史事件背后的含義,借鑒歷史的經驗來反省、認識自我。大綱中突出的一個特點是將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社會文化和時代事件作為重點,要求學生學會通過這些事件來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從而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指導今后的實踐。這就要求教師在今后歷史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全面、準確地領會歷史事件的本質,學會利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表達個人的觀點,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應對新高考要求的歷史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
針對新高考政策的要求,筆者認為高中歷史教學應當緊緊聯系高考大綱所提出的要求,扎實打牢學生基礎,開拓思維,全面提高學生解讀歷史、分析歷史、總結歷史的能力,從而適應新高考政策的要求。
1.夯實基礎,突出學習重點
教師要始終將提高學生的基礎水平作為歷史教學的重點,圍繞新課標的要求,扎實開展教學工作。一是重大歷史事件的學習。教學中要通過重要歷史事件來串聯歷史脈絡,幫助學生了解事件發生的全過程,從而更好地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及意義,學會如何思考。二是歷史轉折點的解答。全面客觀地解釋歷史各個轉折點的內涵,運用唯物史的觀點來解答學生的疑問,特別是對于具有爭議性的問題,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培養其科學的歷史觀。三是歷史意義的介紹。每個件事的歷史意義既是對其自身全面的概括,也是對當今社會的警示,能夠有助于樹立學生客觀公正的歷史觀念,從而客觀地看待歷史,理性地分析歷史。
2.轉變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1)用新的觀念來鍛煉思維。教師要主動關注歷史,了解學術界對歷史的新研究、新觀點,從而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同時,要善于用這些新的觀念來幫助學生突破思維定式,將教材的穩定性與科研的發展性做一對比,樹立學生敢于突破、勇于思考的意識。(2)用新的手段來培養能力。對于學生新的觀點,教師要敢于肯定,引導學生用翔實的論據來佐證,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分析、解答問題的能力。如,對《辛亥革命》一文,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一歷史事件,并能夠讓學生用各種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從而掌握科學的研究習慣。(3)用新的內容來啟發思考。歷史的發展不斷為我們提供新的教學素材,教師要善于將這些新的內容引入教學之中,充實完善教學內容。如,將朝鮮近期不斷改善與西方的關系,增強自身的透明性與我國改革開放相對比,凸顯改革開放的必要性。
3.關注熱點,善于獨立思考
要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關注國際熱點、焦點問題,借此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洞察力。近年來,伴隨著多極化趨勢的不斷加強,各國之間的競爭和對抗加劇,國際風云瞬息萬變,如伊拉克國內武裝沖突愈演愈烈,韓日、俄日領土之爭由來已久,我國南海爭端,韓朝南北會談備受關注等等。通過報紙、雜志、電視、網絡等媒介,我們了解了這些國際大事的原因、經過、結果,但我們更應當積極地去評價這些事件,以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我們還可以大膽地去預測國際局勢的未來發展走向,提出自己的見解。當然,我們不是在憑空構想,而是結合相關歷史,聯系實際情況,加以縝密的思維,力爭做到“大膽假設,小心論證”。通過這些活動來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趙富民.新課改形勢下高考歷史應對策略[J].學周刊,2014(1).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