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后進生的存在,成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一個必須研究的問題。在對后進生概念進行了重新認識后,探討了后進生的形成原因,認為要多措并舉,促進后進生轉化:樹立賞識教育的教學理念,從根本上轉化后進生;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實現后進生的自我提升;創建和諧的“暖巢”環境,從生活中轉化后進生。
關鍵詞:后進生;轉化;教學體制;賞識教育
英語學習中,后進生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教師和學生,學習成績落后使學生失去了許多進一步學習和發展的機會,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對這樣的學生如何完成教學目標?如何因材施教,實施素質教育?這是教育者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一、對后進生研究體系的認識
(一)對后進生概念的厘定
自從德威克、韋納等人發現學生學業不良與他們的錯誤失敗歸因有關后,對后進生的研究就成為學術界的一個新趨勢。國外將后進生稱為“遲鈍兒童”或“學習遲鈍兒童”。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習慣于從以下三個方面給后進生定性:一是以學生的學業成績畫線,唯學習成績為根本;二是以衡量成人的尺度去衡量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三是認為后進生是“問題學生”,是那些在學習、思想或行為方面不符合“正常人”標準的學生。高中階段學生專業課學習成績兩極分化呈現出比初中階段更嚴重的趨勢,后進生所占的比例較大,特別在高中二年級表現得尤為明顯。
1.學生自身原因
從后進生本身的情況來分析,主要是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目的的強度對學業的影響呈顯著的正比例關系。學習目的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學習要求、動機,才能發揮自己對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與積極性。
2.家庭環境的原因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一個人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童年時代由誰帶路,周圍世界中哪些東西進入了他的頭腦和心靈,這些都決定著他將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家庭的不良教育與不良環境是學生落后行為形成的基礎。
3.教學體制的原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誤,班級和學校的管理不當,也是形成英語后進生的不容忽視的原因之一。(1)單一的教育評價機制促使了后進生的形成。在傳統教育中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依據,學生成績落后,就被定格為“差生”,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心。教師為了提高班級平均分,不顧教學規律,不斷增加學生課業負擔,造成學習過程機械而被動,毫無創造性。(2)失誤的辦學方針促使了后進生的形成。
二、多措并舉,促進“后進生”轉化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實現后進生的自我提升
學習動機低下是英語后進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他們在學習態度、動機、意志以及自我意識方面存在較多的障礙,這就迫切需要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動機。(1)從外部動機上來看,要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教學環境,改進評分方法,采用鼓勵性評價,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協作。從內部動機上來看,要對英語后進生進行有效的歸因訓練,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責任感。(2)培養英語后進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要注重英語的知識性、趣味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創造和諧的“暖巢”環境,從生活中轉化后進生
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職能,父母是子女的首任教師,家庭教育對子女的思想品質、性格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臺灣心理學家張春興指出:“學生的健康問題,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會,表現于學校。”所以,后進生的成因和轉變與家庭教育密切相關,因此后進生的轉化應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首先,父母應該提高自身修養,為子女樹立好榜樣。
(三)樹立賞識教育的教學理念,從根本上轉化后進生
賞識是一座橋梁,是師生精神相融、心靈交匯的橋梁。(1)要獲取后進生的信任。(2)要善于發現后進生身上的才能,每個學生身上都存在著不可估量的潛在能力,只要拋棄錯誤的教育方法,賞識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讓他們永遠充滿自信,則無論什么樣的學生,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壯起來。(3)還要更新家長觀念,用賞識教育理念來轉化后進生。父母要與老師共同探討教育方法,引導家長用賞識的目光發掘后進生的優點,學習表揚他、鼓勵他。
常言道:“教無定法,教學有法。”后進生教育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但是有一點是不變,在后進生轉化過程中,我們要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各種方式,才能使后進生能夠實現真正的轉化,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康肖光.后進生的教育轉化[J].江蘇高教,2010(02).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