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始研究于20世紀初,它的主要源流包括美國和歐洲,目前在西方的傳播本科與研究生專業授課過程中,很多院校都采用了討論式教學法?;谶@種研究方法,傳播專業課程的特色與優勢被更好地發揮出來。下面就結合傳播專業的“傳播學概論”“新聞采寫”課程談談討論式教學法的應用。
一、討論式教學法的特點
1.論題集中
討論式教學法的核心是要選擇一個集中的選題,這是討論式教學法的基本涵蓋,同時也是保證討論成功與否的關鍵。在傳播專業課程中,需要集中進行討論的理論、知識點、方法論不在少數。因此討論式教學的這一特點,恰恰符合了傳播專業的教學需要。以“傳播學概論”為例,教學進入國際傳播與全球化研究的環節,有很多教學內容并不是需要學生去記憶,而是需要學生深入地研究與理解,這時討論教學法的應用就顯得尤為恰當。
2.方式靈活
討論式教學方法適應傳播學專業課程,因為它的方式是多樣而靈活的。這樣的教學方法運用在日常教學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所學內容,更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活躍度與靈活度,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興趣,便于更好地接受知識。在日常教學中,討論可以隨時進行,也可以有準備地進行,還可以分組進行等等,這樣靈活的教學方式是其他很多教學法無法比擬的。
3.學生為本
在討論式教學法應用在課堂教學上時,課堂教學的主角從教師轉化成了學生。這種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教學主體的特點,設計符合學生思維模式與思維能力的題目;規劃利于學生思考與應用的教學環節;預期科學合理的教學效果,是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在傳播專業課程中,以“新聞采寫”課程為例,在新聞采訪方法這一部分的教學中,引入討論式教學,可以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成為課堂的主人,模擬職業特點與職業思維。
二、討論式教學法的方法
1.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是創新思維課程中的一種經典而優秀的思維方法。將這種思維方式引入傳播專業的課程教學中是一種大膽而成功的嘗試。在這種思維的作用下,思考者首先并不需要過多的考慮思考的準確性與正確性,而是要大膽地去思考,先增加信息量,然后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歸納與總結,最終對收集到的信息做歸類與取舍。以“傳播學概論”中的“網絡傳播的影響”題目為例,在頭腦風暴式的作用下,討論者首先需要做的是將與網絡傳播相關的問題做回顧,在談論中不去斟酌信息的分類與取舍,而是想到一種與之相關的信息就記錄下來。這樣的討論是公開進行的,所以任何一個討論者所提出的內容都會對其他的討論者造成影響,在很大程度上為其他人提供了思路與靈感,這樣會使討論的意見與見解趨于豐富化、合理化、聯系化、多樣化,最后再根據可能存在的邏輯關系進行歸納總結。
2.分組討論法
在討論模式下進行分組,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討論方法。在討論的過程中,論題往往是比較有深度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往往不是一個人的思維能夠成功駕馭的。尤其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縝密性可能不是很強,因此在分組討論的環境中,學生間既可以互相補充,又減少了孤軍作戰的壓力,使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新聞采寫”中,關于采訪中提出問題的討論,就可以采取分組討論的方式,給每一個組分配一個可采訪的對象,讓他們共同討論,合作式地完成問題的設計和采訪的思路。通過課題教學證明,在分組討論的情況下,學生可以設計出非常完整、有水平的采訪計劃,這是非常可喜的。
3.辯論式討論
部分討論的議題具有正反兩方面的特點,針對這樣的討論議題,教學中可以采用辯論式的討論模式。當問題具有兩面性時,學生往往缺乏辯證的思維體系,運用辯論式的討論方法,可以直接引導學生,看到問題的辯證性。當學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討論時,無論思考正面還是負面的問題,都必然不能越過對立觀點去思考,這就決定了辯論式的討論模式,其討論結果是具有深度的。例如,在“傳播學概論”中,講到議程設置的影響時,我們需要從其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個方面來思考問題,在組織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先選擇立場,選擇支持哪種觀點,然后圍繞自己的觀點自圓其說,這也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
三、討論式教學法的功能
利用討論式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深度與廣度,督促學生思考,促進教學相長。
傳播專業的課堂教學不應該依賴書本的教學,在傳播專業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與信息,才能上好一節課。然而單純依靠教師掌握大量案例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必須參與進來獨立思考。只有圍繞所學問題獨立思考之后,學生對這一問題才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傳播專業的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目前學生的學習現狀不容樂觀。學生要學會獨立思考,要做課堂真正的主人。討論式教學法的引入,對學生起到了極大的督促作用,學生在討論的驅動下,必然要進行思考,沒有學生愿意在討論中一句話都說不上來,這也間接對學生起到了督促的作用。
教學本身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很多人認為僅僅是老師教、學生學,其實這是錯誤的。教學本身其實是一個教師與學生相互學習、相互成長的過程。討論式教學法允許學生去表達自己,闡述自己的見解與觀點,這對教師來說也是一個難得的學習過程。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