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生物教研活動就要組織好集體備課,上好公開課,教研組還要組織好聽評課。
關鍵詞:集體備課;公開課;聽評課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很多教師都在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就是其中之一。所謂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在學習相關概念和原理時,在教師指導、監督、幫助下,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問題情境,學生自主進行學習,通過閱讀、觀察、思考、實驗、討論等途徑去自主探究,從而得出結論,最終解決問題,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它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探究素養、科學技能及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多次課堂觀察,筆者發現,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探究式教學方法掌握得不夠到位,停留在形式上,沒有理解探究教學的真正含義,致使探究式教學效果較低。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及個人實踐所得,筆者就如何提高生物探究式教學的有效性談談個人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進行探究式教學
并不是每一節內容都適合探究式教學,對哪些內容實施探究式教學,教師要認真思考、仔細斟酌,選擇對學生三維目標的發展特別有效的內容,還要考慮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符合學校實際條件。隨著課改的進行,課堂教學不再局限于一本教材、一本教參,對各種版本教材的探究內容我們都要充分了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課程標準選擇最佳的探究內容開展探究式教學,以提高探究式教學的有效性。《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生物學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尤其是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培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是公民科學素養構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內容涉及到生物科學發現史,比如“細胞學說的建立”“酶的特性”“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等內容我們就可以用探究式教學。因為生物科學發現史的探究性學習是實現新課程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這一基本理念的極為有效的載體,生物科學史能夠將知識獲取、能力培養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發展融合起來,很好地體現生物學科的特點和新課程理念的要求。
二、恰到好處地提出問題,巧妙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提問是需要技巧的,問題問得恰到好處,能讓學生興趣盎然,充滿探究熱情。教師提的問題不能是學生僅憑記憶和看書就能回答的簡單問題,而應該要盡量多提一些學生需要探究、需要做實驗、要動腦思考才能回答的問題。當然教師提的問題難度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問題一定要有思考性和啟發性,并考慮到學生的能力水平,難易適度,從而讓學生對于這個問題能充滿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同時,教師在提問時,還要注意所提的問題是有目的的,是能夠正確引導學生探究方向的。此外,課堂中學生提出的一些有意義的、與本節課探究內容密切相關的問題也可以加以利用,這樣既鼓勵了學生大膽提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探究熱情,效果自然不言而喻。比如在進行“植物生長素的發現”探究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提出這些問題:“植物為什么具有向光性?”“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哪?”“明顯生長的部位又在哪?”然后讓學生提出假設,設計出驗證假設的實驗,最后通過演示實驗,觀察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通過課堂觀察,筆者發現有的老師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時,對學生放任自流,認為那就是自主學習,最終影響了探究效果。因此在探究過程中,教師不能把問題丟給學生后就不管不問,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生都是孩子,自制力有限,可能大多數學生會偏離主題,趁機玩耍、聊天。教師應該合理、巧妙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以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在進行“酶的特性”教學時,教師簡單介紹提供的器材、藥品后,學生設計探究方案時,教師可以適時提出以下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1)選擇哪一種酶做實驗材料?為什么?(2)對照組實驗怎樣設置?(3)如果你想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你將設定哪幾個溫度?怎樣排除其他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4)如果你想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你將設定哪幾個pH數值?怎樣排除其他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5)你預期會有怎樣的實驗結果?比如:酶活性升高或降低?分別會出現什么實驗現象?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以恰當的形式介入進去,引起學生的注意,讓他們學會思考,并鼓勵學生自主搜集相關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使學生順利進行探究,這樣才能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三、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合理進行小組人員分配
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觀念,與學生保持友好平等的關系,盡力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情境,在這個情境中學生能放松心情,消除戒備心理,積極參與,進行思考,特別是發散性思考,體會探究發現的樂趣,這種課堂情境就該是一種鼓勵型、支持型的課堂氛圍。所有學生都平等地參與其中,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共同獲取知識,并且尊重他人提出的問題和意見。
目前,雖然有很多生物教師在高中生物課程實施探究式教學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高中生物課程探究式教學仍面臨很嚴峻的挑戰,高中生物課改后教學內容有所增多,因此課時比較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展開探究式教學時如何提高探究有效性值得每一位生物教師深思,本文只是筆者的一點拙見,希望同行們多多指教。
參考文獻:
崔鴻,楊九民.初中科學課程學法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誗編輯 許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