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中國近代史綱要》課為例,提出實踐教學中的一些新思路和新形式,對提高大學生政治理論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所裨益。
關鍵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以史為鑒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是全國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歷史課程既要有歷史的橫向比較分析,又需要有現代的批評與啟迪,因此,在實踐教學中結合橫向與縱向歷史分析方法,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性特點,引導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其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真正達到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教學目標。
一、體驗式實踐教學
體驗式教學實踐分為兩部分:一是有計劃和有組織地開展歷史事件及人物的專題實踐教學。根據所在地歷史文化遺產的特點,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實際參觀和考察歷史事件遺址、戰役紀念館、博物館等,依據教學目標,讓學生寫出相應的考察報告或小論文等。二是布置學生在寒暑假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要求學生依據自身稟賦和興趣愛好,積極參與公益組織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等,使其真正地肩負起社會責任,培養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青年志愿精神。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培養具有完善人格的大學生。
二、網絡教學法
利用互聯網實現師生課前、課后的互動交流。網絡互動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方面:(1)老師運用計算機網絡、電子郵件、天空教室、各類聊天室等互動工具,發給每一位學生教學大綱、教學目標和參考書籍目錄。引導學生通過網絡自主學習,老師還可以布置每一次課需要討論的話題范圍,讓學生提前一周做課后資料準備。(2)教師在線指導和答疑。教師可以在校園網上開通天空教室類似的課程網絡平臺,把握本課程的相關數據。學生通過瀏覽平臺上的相關數據,用留言、論壇或短信等方式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互動。課堂內外問題,老師均要一一作答,從這些問題提出可以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和思想脈搏,從而在備課中能夠更有針對性,做到有的放矢。
三、研究性教學法
首先,老師可以根據教材某些章節內容,擬定一個研究專題,提前讓學生自己動手查文獻、找資料,以寫小論文的形式來闡明一個主題。其次,老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對某些歷史章節的興趣點,鼓勵學生自己準備這一章節教學的PPT,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習由被動學轉化為主動探索。最后,研究性教學法最終目的是將傳統的教與學進行角色互換,以研究探索為主要特征,變被動的教學為主動教學,變被動的聽課為主動的提問,讓學生在研究中學習,在探索中思考,在實踐中領悟知識的原理和鍛煉實際應用的能力。
四、角色扮演教學法
根據“90后”學生外向、大方、表現欲強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歷史重演和人物再現的戲劇表演,學生通過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入了解和把握,用現代語言和表現形式再現歷史事件,這種表現方式比普通教學更有說服力、更為深刻。這種表現形式將使學生更愿意主動地了解歷史,認識歷史人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五、演講討論教學法
一方面邀請一些專題史研究專家、學者來課堂做專題講座,針對性地解析相關重大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一些學生日常感到困惑而又敏感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師根據每一章節要求,選擇一個章節主題,讓學生分組討論、上臺演講、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老師對每一位學生的演講進行評析,正面引導學生客觀分析歷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綱要》課是一門反映中國近現代史歷程的課程。在教學中,首先,我們要幫助學生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深入把握來掌握歷史發展的脈絡。其次,教師要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探索新穎活潑的實踐教學方法,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工具,使教學內容緊貼現實熱點和社會焦點問題,用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事例”來活躍教學氣氛,啟發學生思考,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汪平秀.《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04).
[2]周蘇婭.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實踐教學運作模式的研究[J].中醫教育,2009(05).
[3]燕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教學模式探索: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為例[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1(01).
[4]解建紅.《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的目標和特點[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01).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