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自身課堂教學體會出發,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分析,并闡述了如何上好課的觀點,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課堂教學;反思;學生
作為一名師范生,對教學自我感覺良好。而且本科時也曾經在中學實習過三個月。而如今,當我再一次滿懷信心地走進課堂,現實卻給我澆了一盆冷水,教學效果和學生反映均不太理想。在失意與困惑中,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怎樣才能上好課?創造一個生動、高效,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的課堂,受到學生歡迎。反觀本人的課堂,知識性不夠深刻、趣味性欠缺。深深反思:問題出在哪里?
一、本人對專業內容掌握還不夠精深
要想教好一門課,首先要學好一門課,對這門課的內容要熟悉,課程內容要吃透,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游刃有余、舉一反三。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是自來水,自己沒學好,沒有深厚的專業功底就講不好,自己不明白,怎能讓學生明白。講起課來,只是把教學知識點講完了,卻沒有延伸、沒有拓展。同時本人對與專業相關的背景知識、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也不夠。相信當我的專業知識沉淀逐漸加深,對相關背景、學科知識有了豐富的了解、認識以后,教學將會有很大改善。
二、教學中激情不夠,教學情境營造得不夠好
我最近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學生對地質學絲毫不感興趣,但是某一教師在講到某種地質結構時表現出的熱愛、激情,那種忘情的表述,給巖石標本賦予了生命意義,創設了很好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到了地質的世界,從此讓學生愛上了地質學。再講一個本人經歷的實例,曾經聽過我們學校一個大學語文教師的課,講的是唐詩,在她那充滿生命激情和生動的語言中,詩中描繪的情景躍然紙上,再配上古典輕音樂,教學情境十足,一幅幅詩意的畫面映入我們的腦海中,聽她的課感覺如沐春風,讓人深深沉醉、流連忘返、印象深刻。本人的課堂還沒達到此種境界,原因有兩方面,一是鑒于本人性格內斂、表現力不足。從某種角度來說,教師也應該是一名表演者,豐富的表情,適當的肢體語言,生動的口頭表達,都是創設生動教學情境的有利條件,而恰恰本人在這些方面不擅長。二是本人教學經驗不足,對課堂的掌控能力不夠。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靈活掌握授課的進度,對課堂突發情況能隨機應變,需要教師的智慧,也需要經驗的積累,這是新教師需要努力的一個方向。
三、教學方法單一,創新欠缺
本人創新意愿強烈,卻苦于創新能力欠缺,頗為尷尬。根源恐怕得從我們的教育制度、教育環境思考。不只是我,還有我的同事,我的學生,創新都不夠。教師講課按部就班、循規蹈矩,一步一個腳印,走了這一步再邁下一步,學生基礎很扎實,培養的人知識有余、能力不夠。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人不敢想、不敢跳躍、導致創新欠缺。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被教育,成長起來,從學生成為老師,教師自己沒有創新,很難培養出創新的人才。這是一個不良循環。面對這種狀況,焦慮而無奈。在教學中這種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教學方法還是很傳統,想創新方法卻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個人因素,還有其他因素干擾,比如說小組討論法,能很好的鍛煉學生綜合能力,與灌輸式的教法相比,比較新穎,但是卻與教學任務能否按時完成相沖突。它的成功運作,與學生的積極認真參與息息相關,問題是我們很難保證每一個學生認真參與進來。
四、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有待完善
普通話、鋼筆字、粉筆字我認為是作為教師起碼要具備的能力。令人汗顏的是,本人普通話剛過二甲,鋼筆字、粉筆字更是不敢恭維,鑒于此,都沒信心在黑板上板書。上課基本借助多媒體PPT,雖然多媒體讓我揚長避短,但同時心里也很清楚,此非良策,一是給自己不練書法找了借口,書寫始終好不起來;二是一味使用PPT,不利于教學思路的展示,學生吸收效果不佳,一堂課下來,學生感覺就是看了幾十張PPT。最好的方法應該是板書與PPT相結合,各取其長處,優化組合。
五、過于關注教學目標,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我的心中幾乎只有教學任務,一味地講教材內容,就想著這堂課必須把教學任務完成,生怕影響教學進度,沒有去關注學生的情感和反應,對他們的需求幾乎沒有觀察。學生是否聽懂,對我的這種教學方式他們是否適應,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沒有去用心關注。經過實踐反思,我深刻地認識到,一堂好課,應該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從課堂汲取知識,而不僅僅是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作為教師,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邊教邊觀察學生的反應,觀察他們的需求和想法,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注重與學生的互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現在我們面對的都是“90后”的學生,我們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比如,我們要懂得他們的語言風格并靈活運用。正如現在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的校長在學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不僅采用學生的語言做演講,更表達了學生的所思所想,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教無定法,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變化,這是一門高超的調控藝術,雖有難度,但只要用心去做,都是可以做到的。
以上就是本人對未能創造一個生動、高效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課堂的自我反思。總之,上好一堂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師在各方面不斷提高自己,練就過硬的本領,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進步,從各方面完善課堂教學,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成就好課堂。
參考文獻:
張秋玲.新課程的教師課堂教學自我評價探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
?誗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