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網絡已成為人們獲取、交流和發布信息的重要途徑。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把知識與技術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是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就如何在網絡環境下通過任務驅動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提出一些看法和做法。
關鍵詞:網絡環境;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一、網絡環境下高中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優勢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遞獲得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獲取知識的過程。“任務驅動教學法”正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模式。而基于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教學則是一種更為主動、開放、創新的學習模式,學生能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共享廣泛的學習資源,以積極主動的態度獲取知識,提高創新能力,從而使學生最終成為自己的“教師”。其具有以下優勢:(1)網絡環境下的任務驅動可以增加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借助網絡這個虛擬平臺,在網上參與交流學習體會,可以避免面對面的尷尬。(2)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在網絡環境中,通過不斷優化合作小組,通過合理的任務布置,驅使學生在上機學習時互助共贏。(3)網絡環境下的任務驅動有助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在網絡環境下的學習,要求必須更加自主地進行意義建構,網絡課程不僅可以提供資料,而且可以通過任務驅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自我創造力和創新意識。
二、如何在網絡環境下開展高中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法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如果要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就必須讓學生面臨對他個人有意義的或有關的問題。任務要有趣味,學生才會感興趣,興趣對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有了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因此,要創設一個與當前學習內容相關的情境,帶領學生帶著“任務”進入這個情境中去,生動的情境能豐富學生的的聯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完成任務的動機;喚起學生已有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知識體驗,再利用這些知識體驗去“順應”和“同化”新的學習內容,建構起已有的知識經驗,發展知識建構能力。例如,在學習網絡搜索引擎時,就可以找一些與“小蘋果”“iphone6”等有關的關鍵字進行搜索,因為這些都是學生感興趣的,就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教學效果也能進一步提高。
2.如何提出問題或任務。在網絡環境下,選擇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問題或任務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讓學生面臨需要立即去解決的現實問題,通過問題的解決主動而廣泛地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建構新知識結構,為新舊知識的銜接和拓展提供了理想平臺。在網絡環境下設計任務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將學習目標分層次,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分別提出恰當的基礎目標、發展目標和開放目標,在此基礎上設計具有一定梯度的“任務”,要求學生完成的任務應該讓學生完成時具有自主性,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自主選擇內容,自行探索。教師則可以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實現個性化、分層次教學和彈性教學。教師運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活動、布置相關任務,學生則運用這些平臺完成任務,展現學習成果,提高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網絡環境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相比傳統教學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3.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公民必備的素養。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強調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使高中生發展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公民。網絡環境下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如需要搜集哪一類資料。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料等,強調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倡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和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提示解決問題的關鍵點,提倡協作學習,鼓勵學生之間討論問題、交流思想和經驗,補充和修正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例如,在《獲取網絡信息的策略與技巧》一課中,通過教師的簡單講解、布置任務后,學生進行實踐,再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交流和總結。可以看出,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實踐性較強的教學中比傳統授課方式更具有優勢。
4.成果展示與評價。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獲取信息、信息處理、修改觀點、形成成果的過程,學生還要學會利用各種形式對完成的成果進行展示和交流。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各種網絡平臺將自己的作品在師生間進行交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展示和交流,使學生有了充分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三、實踐反思
1.創設優質的教學情境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形成正確的學習價值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網絡環境對學生有一種天生的吸引力,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對學生的心理產生深刻的影響。運用網絡教學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精神、創新意識等方面都要明顯比平時運用傳統教學模式要好。因為這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新鮮事物,它具有直觀、生動、形象、新穎的特點,能夠使學生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通過開展網絡環境下的高中信息任務驅動教學實踐研究發現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獲取的信息僅僅局限于書本以及教師的講解,而網絡交互教學模式,除了這些以外,還有直觀、具體、生動、形象的感觀刺激,更有浩如煙海的網絡信息資源,而這些信息,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更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網絡環境下僅僅讓學生在課堂上利用網絡進行信息技術學習是不夠的,網絡應該給學生學習帶來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更自由的學習方式和展示形式,更靈活的對話和交流方式。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的生成性信息,形成系列的學習資源和成果資源。
3.網絡環境下任務驅動教學法促進了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交流、討論,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提問學生被動回答的局限,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新型關系。這種基于網絡任務的驅動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單一的課堂結構,豐富了教學信息,優化了教學方法,使教學主體始終處于教學的興奮狀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從而水到渠成地實現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提高,最終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4.不足之處。由于教學大量處于網絡環境下,教師與學生直接交流相對弱化,教師如何有效地給予學生評價,是一個問題。教師如何不斷改進教學平臺,及時制訂反饋方案,以便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是今后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當前,信息技術這一學科教學模式與方法還并未定型,從而讓我們對各種教學模式的探索存在無限可能,在網絡信息化的時代,無論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只要能真正讓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其創新意識和信息素養,就值得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學無止境,創新無止境,信息技術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無止境。正所謂“教學相長”,網絡下各種教學模式的探索,可以不斷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也可以不斷地提高教學能力,唯有不斷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使教學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湯智.研究性學習的教育傳播特性[J].現代教育技術.2003(1):21-24.
[2]王巧雁.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遼寧師范大學,2010.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