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改變傳統教育模式,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教與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創新動機,培養創新意識。
關鍵詞:營造氛圍;引導發現;創新思維;創新意識
創新教育是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創新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等。如何開展創新教育,本文將從中職數學教學的角度,淺談一點體會。
一、改變教學觀念,正確認識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活動,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就中職數學課堂教學而言,不僅僅表現為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獲取和應用,更表現為教師充分挖掘教材、駕馭教材,把與社會發展和專業相關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積極討論、探究,認識數學領域的新發現、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規律,培養他們具有一定的數學能力,為使他們成為創新型的職技人才(技術型、技能型)奠定數學基礎。
二、加強教師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提高
培養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必須有具備創新精神的教師。教學內容、方法的選擇是否符合創新教育的原則,取決于教師是否有創新素質,教師的學識、興趣、愛好特別是思維方式,也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只有充分發揮自身的創新能力,靈活運用創新性思維方式和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并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才能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激發,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三、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羅杰斯提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教育環境,大多中職學生數學基礎差,自控能力更差,對數學學習具有恐懼感,所以教師應該多與學生溝通,理解和尊重學生,經常鼓勵學生,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能夠參與教和學,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潛能。
四、數學創新教育的內容與培養
1.激發數學求知興趣,喚起創新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新意識的培養,是以激發求知興趣為前提的,數學興趣是學生的一種力圖接近、探究了解數學知識和數學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學生學習數學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實際例子,收集與專業相關的應用實例,把教學活動安排在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中,并充分運用多媒體制作活靈活現、豐富多彩、富有感染力的課件來輔助教學,讓學生在“學數學”中真正感悟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教學既是一種數學知識的傳授活動,也是數學思維的訓練活動——數學活動。前蘇聯著名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指出:“數學教學應按數學思維(數學活動)的規律進行”。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猜測揣摩,激發直覺靈感,引導學生多向求異,培養發散思維,打破原有思維模式,教會學生逆向思考,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數學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1)通過“一題多解”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2)通過“一題多變”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3)通過“一題多問”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4)通過“一題多拓”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總之,作為教師,要開展創新教育,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教育環境,引導他們自主活動,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多方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使學生敢想、敢說、敢于創新、不怕失敗,使學生的思維靈活、觀察敏銳、善于發現、想象豐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這就是我們今后教學工作的重點。
?誗編輯 馬燕萍